行業動態
-
科技賦能,防范“因病返貧” 2021-03-20
以開放創新的思維,加快鄉村地區5G互聯網、移動檢測設備、線上問診App、異地輔助醫療系統等的建設,建立起針對農村疾病特征的智能化動態數據庫,以“智慧醫療”來完善相關社會保障工作,有助于打通農村醫療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切實防范因病返貧。“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必須解決好的問題。近日,上海社科院等機構發布《中國鄉村健康扶貧報告》,用2018至2020年間來自609個貧困鄉村居民的大健康數據說明健康扶貧成效顯著,…
-
醫療信息化新聞一周回眸 2021-03-20
國內新聞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醫院智慧管理分級評估標準體系為落實《關于進一步完善預約診療制度加強智慧醫院建設的通知》有關要求,指導醫療機構科學、規范開展智慧醫院建設,提升醫院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制定了《醫院智慧管理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本標準針對醫院管理的核心內容,從智慧管理的功能和效果兩個方面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分為0級至5級:0級是指無醫院管理信息系統;1級是指開始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醫院管理;2…
-
吉林:基層醫衛管理“一網通” 2021-03-19
近日從吉林省衛生健康委獲悉,該省已建成全省基層醫療衛生管理信息系統,覆蓋省、市、縣三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759家鄉鎮衛生院、23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733家村衛生室,服務于醫療服務、公共衛生、家庭醫生、綜合管理、業務監管等環節,實現了基層醫療衛生信息化全業務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分工協作和高效統一。據介紹,該省針對數出多源、重復錄入的痛點問題,省級統籌,跨部門完成省醫保及9個市(州)醫保接口對接、省藥招平臺數據對接。部門內…
-
河南推出醫療服務十大舉措 進一步方便患者就醫 2021-03-19
為持續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增強醫療服務可及性、助推醫療衛生機構規范化發展,進一步方便患者就醫,提升就醫感受,日前,河南省衛生健康委出臺《河南省提升醫療服務十大舉措(2021年版)》,從預約服務精準化、支付方式多樣化、門診取藥便捷化、綜合服務集中化、多學科診療(MDT)高效化、遠程醫療常態化、用血費用報銷簡約化、病案復印便民化、膳食服務科學化、公共廁所潔凈化等方方面面破題。01預約服務精準化目標: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落實預約診療制…
-
全國政協委員蔡秀軍:規范數據標準推動智慧醫療發展 2021-03-18
血液中鉀含量低可以如何表示?在不同醫院的報告上,其可能被記為“低鉀”“血鉀過少癥”“低K離子”“↓K”“K↓”等多種形式,可謂令人眼花繚亂。在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主席蔡秀軍看來,這些醫療數據的混亂正是我國目前智慧醫療科學發展的掣肘之一。蔡秀軍說,我國擁有龐大的患者群體和豐富的臨床病例,為了更好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有必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大力發展智慧醫療。“但是目前臨床數據的整合、利用尚存在諸多不足和障礙,不利…
-
協和醫院通過北京互聯網醫院專家評審!完成互聯網診療2.5萬余例 2021-03-18
近日,北京協和醫院順利通過市衛生健康委組織的互聯網醫院專家評審會。這不僅是“云上協和”的又一次實質性推進,也為中國公立醫院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按下快進鍵。協和醫院積極推進醫院的數字化轉型,在“互聯網+醫療健康”領域不斷探索。項目組通力協作、密切配合,2020年9月完成藥品配送、線上線下診療互轉、檢查一站式預約等功能上線,打通了患者求醫問藥的“最后一公里”距離。迄今全院40個臨床科室、醫技科室開放了互聯網診療權限,25個科室上…
-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全面開展預約診療服務 2021-03-17
3月16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印發《2021年上海市醫政醫管工作要點》,《工作要點》提出,上海要進一步加強門診管理,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全面開展預約診療服務,預約時間段縮減至1小時以內,預約患者平均等候時間小于1小時;上海還要探索建立醫療機構預約患者平均等候時間信息公示制度。2021年上海市醫政醫管工作要點2021年,全市醫政醫管工作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
-
“互聯網+醫療健康”迎來規范發展 2021-03-16
國家衛生健康委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底,中國互聯網醫院數量已接近900家。在疫情的催化下,“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去年3月,在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互聯網+”醫保服務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對符合要求的互聯網醫療機構為參保人提供的常見病、慢性病線上復診服務,各地可依規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醫院的行業定位也更加明確,尤其是當醫保逐步將互聯…
-
深港兩地首次實現電子病歷互通 2021-03-16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加速,灣區內居民交流日益密切,提升跨境醫療服務保障能力,成為大灣區協同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一環。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深港跨境醫療融合成為熱議話題。據了解,深圳市已于近日正式審議通過《關于加快推動醫療服務跨境銜接的若干措施》,包含3大層面11項措施,覆蓋醫療一體化融合建設的方方面面。在可見的未來,大灣區優質醫療資源將更加普惠,港澳籍居民在深就醫更便捷,醫療體制銜接將更順暢,共繪“健康灣區”藍圖。加強…
-
力爭疑難危重“少出省” 山東將以齊魯、省立為主體建設綜合類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2021-03-13
3月1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衛生健康工作主要成就以及“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事業重點任務和舉措。談到如何進一步推動醫療服務能力提檔升級,山東省疾控中心黨委書記馬立新表示,2021年山東將以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為抓手,突出公益性,聚焦診療能力、質量安全、服務體驗等群眾關心關注的重點領域,進一步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服務效能。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年內選派600名醫務人員赴基層一線服務馬立新介紹,在城市,將…
-
為醫療健康插上互聯網“翅膀” 2021-03-13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支持社會辦醫,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規范發展。為此,全國兩會醫療領域部分代表、委員就如何將互聯網的優勢“移植”在醫療健康領域,更好地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建言獻策。全國人大代表、蘇北人民醫院醫療集團理事長王靜成:為醫療健康數據安全防護“加碼”醫療健康大數據作為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人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個人健康、醫藥服務、疾病防控、健康保障、食品安全、養生保健等多方面數據。但目前醫療…
-
醫療信息化新聞一周回眸 2021-03-13
國內新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方面,綱要草案提出,加強公立醫院建設,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入推進治理結構、人…
-
打破壁壘,構建智慧醫療聯合體 2021-03-12
網上預約掛號、在線問診、遠程會診……這種互聯網+醫療模式,已經開始出現在我們生活中。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唐金海表示,智慧醫療能夠有效緩解醫療供需“不足”與“不均”兩大矛盾,建議加強智慧醫療建設,推動醫療高質量發展。智慧醫療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以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為表現,建立科學、精準、高效、合理的醫療服務體系,是“健康中國”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撐和保障,已成為…
-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實現醫保和腫瘤登記平臺互聯 2021-03-12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建議,建立國家醫保數據系統與國家腫瘤登記平臺的互聯互通對接機制。《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到2022年,實現腫瘤登記工作在所有縣區全覆蓋并提高腫瘤登記數據質量。季加孚表示,目前,腫瘤登記系統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漏報。全國多個省份尚未開展癌癥患者的主動隨訪工作,僅依靠死因監測系統獲取患者生存結局,數據質量參差不齊;醫保系統中的門診和住院數據準確性和時效性均較高,…
-
浙江臺州:“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今年要有新突破 2021-03-11
衛生健康事業涉及千家萬戶,事關百姓福祉。日前,浙江省臺州市明確衛健系統2021年十大重點工作。這十件“大事”分別為常態化疫情防控、健康臺州建設、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衛生健康數字化改革工作、醫共體醫聯體建設、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基層醫療衛生網點建設、人才學科建設、清廉醫院建設及紀檢監察工作。具體到常態化疫情防控,今年臺州市衛健系統將繼續堅持人物并防,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或發熱診室建設,守牢院感防控底線,提升防控能力;同…
-
加強醫療大數據安全防護 2021-03-11
全國人大代表、蘇北人民醫院醫療集團理事長王靜成表示,醫療健康大數據日益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但目前面臨著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存在數據及隱私泄露的風險等問題,急需加強安全防護。王靜成表示,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醫療健康數據的采集、處理、分析及存儲,帶來了效率的提升,也埋下了數據安全的隱患。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信息平臺的開發、利用、維護,醫院信息化建設外包服務等,也存在諸多風險因素。相當部分醫院、保險公司等并未將敏感…
-
5G智慧醫療:正從“講故事”的階段向現實場景落地 2021-03-10
醫院急診室被搬上救護車,院前院中無縫銜接讓患者“上車即入院”;5G智能醫護機器人變身醫生“替身”,實現遠程查房、遠程會診;相隔萬里的手術室內,兩地醫護人員如同面對面,對顯現于VR眼鏡前的患者病灶三維圖像討論分析……這是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日常診療過程中“5G智慧醫療”的應用場景。工信部數據顯示,截止到2月23日,中國已經投入了2600億元資金,累計建設5G基站超過71.8萬個,約占全球的70%,接入設備超過2億。2021年全國兩會,中國民主促進…
-
國家醫保局:DRG付費試點城市進入模擬運行 2021-03-10
據國家醫保局消息,北京、天津等開展DRG付費國家試點工作的城市已全部通過模擬運行前的評估考核,進入模擬運行階段。DRG付費是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即根據年齡、疾病診斷、合并癥、并發癥、治療方式等因素,將患者分入若干診斷組,并對各疾病診斷相關組制定支付標準,預付醫療費用的付費方式。其目標是減少按服務項目付費,實現醫院、醫保與患者三方共贏。來源:新華社記者:彭韻佳
-
互聯網醫院何時不再“線下補線上” 2021-03-09
一場疫情催生醫療數字化轉型——互聯網醫院飛速起跑。自去年2月26日上海市徐匯區中心醫院貫眾互聯網醫院成為滬上首家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的公立醫院發展至今,上海互聯網醫院格局正逐漸形成。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度上海共成立53家互聯網醫院,其中二三級醫院42家(占比79%),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家(占比11%),民營醫療機構5家(占比10%)。作為首個“吃螃蟹”的醫療機構,徐匯區中心醫院業務量占上海互聯網醫院總業務量的八分之一。作為新興事物,互聯網…
-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2021-03-09
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出,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建立穩定的公衛投入機制綱要草案明確,要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強化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職能。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