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以智慧醫院國家標準為藍本,打造醫療聯合體新模式【CHIMA2018案例分享】
一、概要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以智慧醫院國家標準為依據,建設成為一家“一體化平臺、七大集成、九大應用、三大體系面向健康服務的智慧醫院”。為醫務人員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整合優質醫療資源,創新診療模式,以遠程診斷和遠程專家門診為抓手,服務就醫群眾有效推動分級診療。
以“智慧醫院”建設要求為藍本,著力解決互聯互通問題:引入智慧醫院評價指標體系,從能力、應用、成效三方面對醫院信息化建設進行全面客觀和量化評價和指導。在一體化平臺上創新性建設了系統數據交互信息平臺、臨床數據中心CDR集成平臺、以電子病歷為基礎的業務集成平臺、患者服務外聯平臺、綜合支付對賬平臺、基于OA綜合事務處理的門戶平臺以及綜合醫療業務、醫保審計監控的內控平臺等七大集成平臺,涵蓋了惠民服務、醫療服務、醫療管理、運營管理、醫療協同、數據應用、移動醫療、信息安全、平臺基礎等9大類122項功能,實現所有業務數據的統一與共享,以此解決信息孤島,數據標準不統一,管理數據不準確、區域數據難共享等問題。
著力構建九大閉環,深化服務系統建設:醫療行為過程的閉環管理,是以醫囑流程控制為核心,以電子醫囑記錄為引擎,以電子醫囑的開立、執行、終止全過程為生命周期、將診療內容、診療依據、診療證據和診療流程及質量監控信息進行全結構化計算機處理,產生一種以時間為軸流水儲存的多功能數據集,將醫師的詳細要求及各醫療護理制度與規范行為標準化的導航指令,實現授權、規章規則指定、警告、提示、質量安全控制和輔助支持臨床醫生的工作決策并反饋電子醫囑指令的執行數據,構成以醫療質量安全為核心目標的醫院信息化建設方案。
“以人為本”改造就醫流程,最大限度的方便患者就醫:改造門診就醫流程。積極推進自助機具、手機端等多途徑線上全流程醫療服務功能。患者可通過以上方式完成診前、診中、診后就醫全過程。改造住院就醫流程。積極推進床旁結算、智慧病房、智能輸液、移動醫療等項目,真正實現患者住院出院少跑路、陪護少操心、住院不無聊。注重患者就醫體驗與就醫環境改造。建設了涵蓋五種叫號模式的二次分診系統,并全院部署無線網絡讓患者免除了長時間排隊等待之苦;創新性地在醫療行業引入3D虛擬互動問診系統,極大程度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大力推行醫保智能審核與實時監控,加快醫療保險信息系統對接與數據整合:我院在完成了全國跨省就醫聯報對接工作后,率先實現貧困人口一站式結算醫院端的改造,真正實現了貧困人口住院報銷“不跑路,不擠車,一窗口,全報銷”的精準扶貧好政策的落地。
大力發展遠程診斷,解決基層診斷水平不高問題:市一院“寧夏電生理診斷中心”、“遠程影像診斷中心”,已連接包括縣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民營醫院在內的161家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提供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及動態血壓的遠程診斷;DR、CT和MRI的遠程閱片會診。
建設遠程專家門診,推動解決分級診療難落地問題。遠程就醫模式,對接全國1萬4900名一流專家資源和區內患者,提供疑難雜癥的遠程會診。同時醫院將服務向基層延伸,輸送診療能力,遠程指導基層醫生規范處理常見病、多發病,絕大多數的患者可以在當地得到治療。從今年5月運行以來,已經完成800余例遠程疑難病例門診。
打造??坡撁?,推行??婆嘤枙\系統。我院建有新生兒科、血管外科等專科聯盟,均建立了向上連接北上廣等高端醫院,向下連接區各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的多層級縱向遠程培訓會診平臺。實現了??坡撁诉h程實時共同查房、業務培訓、疑難病例會診等功能。
二、 應用范圍
寧夏全區及周邊就醫群眾。
三、 案例應用場景描述
2016年起,銀川市一院請來國家智慧醫院評價指標體系的專家組成員,對銀川一院的信息化進行全面客觀和量化評價,通過自評和專家組復評,發現問題,總結經驗,為銀川一院的信息化進行科學規劃和建設指導。
2013年寧夏電生理診斷中心落戶銀川一院。依托銀川一院專家資源,提供24小時365天全天候服務,平均5分鐘內即可向基層單位發送診斷報告。11月27日,51歲的楊女士因胸悶到賀蘭縣第一人民醫院就診,醫生為她做了心電圖檢查,并實時將心電圖上傳到了寧夏電生理遠程診斷中心的診斷平臺。診斷中心通過遠程讀圖,在兩個小時內連續為賀蘭縣人民醫院診斷出兩例急性心?;颊撸o急通知醫院搶救,讓患者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治。
2017年9月成立,遠程影像診斷中心與基層醫院連接,做到了各類影像的即時傳輸,20分鐘內即可完成影像的上傳、診斷、發送報告的全過程。
遠程專家門診于2017年5月開始運行,典型場景:寧夏銀川市民小馬最近感到頸肩不適、四肢麻木、頭暈目眩,此前已拍過核磁共振。由于高溫天氣和身體狀況等原因,小馬試著選擇了互聯網醫院。通過視頻連線,北京知名醫院一位專家告訴小馬可以停止服藥,并指導她加強運動等。便捷而專業的服務,讓小馬十分高興,她將“看病新體驗”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市一院醫生和基層醫生通過在線視頻,查看病患的相關數據、資料,遠程指導基層醫生規范處理常見病、多發病,患者在當地也可以得到市一院醫生的治療方案。
銀川市一院新生兒科,依托自治區衛計委配置的設備,已完成遠程培訓60次,遠程會診55例,疑難病例討論遠程分享10余例。
四、 案例核心優勢
1. 建設高標準
“智慧醫療”建設要點為抓手,有效實現醫療流程規范化。通過智慧醫院的建設,進一步優化醫療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和醫療服務準確性及嚴謹性。
2. 全方位依托醫療互聯網+
銀川市一院在一體化平臺上創新性建設了包括系統數據交互消息平臺、臨床數據中心集成平臺,患者服務外聯平臺、內控思路的OA門戶平臺等在內的七大集成平臺,實現所有業務數據的統一與共享,以此解決信息孤島,數據標準不統一,管理數據不準確、區域數據難共享等問題。
在七大集成平臺基礎上構建了HIS 、LIS 、PACS、HRP等醫療、醫輔、人、財、物在內的基礎應用系統,并重新梳理醫療業務流程,打造醫療業務閉環,包括輸液、輸血在內的九大業務閉環、以此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嚴控醫療質量、提高管理效率。
五、實施成果
市醫院的醫聯體,上至北京名院,下到鄉鎮社區,包括了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成員單位84家。取得了突出成效,其中“寧夏電生理診斷中心”,目前已經完成了11萬份心電圖報告;“遠程影像診斷中心”遠程影像診斷13300余例;遠程專家門診已經完成800余例遠程疑難病例門診;新生兒??坡撁酥笇?所縣級醫院從無到有建設了新生兒科,提升了全區新生兒科的業務水平。
六、社會價值及影響力
銀川一院信息化建設根據衛計委《智慧醫院評價指標體系》初評獲得338.9分的高分,智慧醫院專家組成員也給予高度評價。
銀川一院將優質醫療資源高效下沉,基層診療能力得到提升,群眾看病快捷方便,醫保資金高效利用。實現了群眾滿意、醫生滿意、醫療機構滿意的多方共贏格局,使分級診療落到實處。
銀川新聞網以《市醫院為150家基層醫院提供遠程診斷》為題,報道了寧夏電生理遠程診斷中心;《銀川市醫院成功轉運1000名重癥新生兒》為題,報道了銀川醫院新生兒專科;《銀川市醫院優化門診流程 多卡掛號方便市民》報道了門診流程的優化和一卡通建設;人民日報以《專家組團上線 服務基層患者》為題報道了遠程專家門診;中國勞動保障報以《寧夏銀川市智慧醫療建設再添新舉措》報道了遠程專家門診;人口導報以《互聯網健康醫療改變患者就醫習慣》報道了銀川市一院互聯網醫院建設。
七、下一步規劃
一是探索在市縣醫院建立心電圖遠程診斷分中心,各分中心向所屬鄉鎮輻射,建立全區的心電網絡,全面提升我區心電業務水平。
二是擴大輔助檢查的遠程服務范圍,將遠程血糖監測、TCD、腦電圖、遠程睡眠監測等絕大多數輔助檢查都實現遠程診斷,使醫聯體成員單位的診斷水平同質化。
三是建立銀川市線上門診“專家排班表”,全天候提供各專業即時遠程門診服務,不再需要預約。
四是擴大遠程服務范圍。在銀川市區域,力爭做到全覆蓋,形成區域內診療一體化,使全市的基層機構都能得到三甲醫院優質資源的下沉。
五是依托遠程系統,通過線上長期培訓基層醫生,用兩到三年的時間,迅速提升醫聯體成員單位服務能力,推進分級診療的實施。
六是積極推進踐行應用醫療大數據對腫瘤診斷治療的輔助分析,智能語音輸入等新技術在臨床醫療上的整合,創造全新的醫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