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新疆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一帶一路戰略下醫療聯盟信息一體化構建【CHIMA 2018 案例分享】
新疆喀什是一帶一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 是“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是連接我國與亞歐各國貿易通道的結合點,其戰略地位無可替代。
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成立于1934年,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急救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三甲醫院。針對喀什地區縣級醫院專業技術人員持證上崗率50%左右,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持證上崗率15%—20%的現狀,我院緊緊圍繞基層骨干人才培養、縣鄉醫院能力提升,落實貫徹國務院“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決策部署,積極推動和探索更加適合少邊窮地區公立醫院改革的最佳方式,用信息技術建設智慧醫療聯盟信息一體化惠民體系,持續做好醫療惠民工作,努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遠”“看好病”等突出難題,積極推進健康中國戰略。
十項具體舉措:
1、為縣級醫院培養院長,我院抽調了10名正高職稱副院長、科主任派任縣醫院院長、副院長,在醫院管理、學科建設、科研合作、人才培養、信息資源共享、新技術引進等為縣醫院做了大量的工作。
2、以人民健康為根本,基層醫學人才培養為基礎,培養縣級醫院學科帶頭人,通過“一對一”的方式幫扶縣醫院臨床科室,幫扶打造地區級重點專科、縣級優勢學科、院級特色專科。
3、培養縣鄉級專業技術人員,通過遠程教學平臺定期開展臨床和護理兩個專業的培訓班,著力培養當地骨干人才,幫助縣鄉醫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地區醫療衛生事業進步。
4、幫基層,強自身,惠民生,由我院科主任擔任縣級醫院名譽主任,推動三甲醫院優勢資源下沉。
5、向下帶動了三個縣級醫院加入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骨科手術機器人在邊遠地區的示范應用”科研項目中,在干中學,在學中干。該科研項目與解放軍總院、新疆醫科大學一附院實現多臺機器人手術、手術示教與遠程手術指導。我院建有國家A級標準機房,能夠承載南疆區域醫療數據中心的重任。
6、歷經十余年積極構建地縣鄉三級遠程醫療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推動和探索更加適合少邊窮地區公立醫院改革最佳方式,努力解決群眾 “看病難” “看病遠““看好病”等突出難題。 地縣鄉三級遠程醫療會診平臺與疆內、疆外30余家上級醫院開展了1.7萬多例遠程會診,與縣鄉醫院完成1.5萬余例遠程會診。
7、分級診療、雙向轉診,我院制訂了《以糖尿病、高血壓為試點推進雙向轉診工作的實施方案》,與喀什地區各縣級醫院簽訂協議,明確轉診程序,截止目前我院下轉病人1096人次。
8、1992年喀什地區依托我院成立了喀什地區急救中心(“120”),現已發展成為集“120”指揮、院前急救、院內搶救、重癥監護于一體的地區綜合性急救中心。多年來完成喀什地區多起重大突發醫療緊急事件救援救治,如:重大交通事故,地震應急救治,泥石流救治,應急綜合實力強、實戰經驗豐富是我院急救中心的特色,我院在應急急救方面的突出表現,獲得了各級黨政領導和醫療同行的認可和贊揚,被原國家衛計委授予“全國衛生應急先進集體”稱號。
9、以我院為核心構建區域醫學診斷中心影像云共享平臺。以“醫聯聯盟”促“命運共同體”的創新模式帶動整合型醫療,形成地區、縣、鄉鎮醫療資源共享的分工協作機制,進一步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推動分級診療落地。讓喀什地區的老百姓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疑難重癥不出地區。
10、 赴巴基斯坦執行援外醫療任務,積極踐行“健康外交”戰略。 2017年11月底,受國家衛生健康委、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委派,我院首次派遣專家赴巴基斯坦執行援外任務,這是積極踐行大國責任,服務國家“健康外交”戰略的有力舉措,新疆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對我院政治擔當和醫療技術水平的充分信任和肯定。
實施效果
1、我院構建地縣鄉三級遠程服務平臺經驗極具“普惠性”,得到了自治區黨委、政府和自治區衛計委及內地省市兄弟醫院的高度認可和肯定,鄒小廣院長多次被邀請在中國醫院院長年會、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180年院慶等國內外多個大型會上作主持及交流發言。
2、 2017年8月18日下午,由人民日報社、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務院扶貧辦、農工黨中央指導,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和人民網共同主辦“會戰2020•人民健康公益行動計劃”啟動儀式在人民日報社人民網1號演播廳舉行。我院“遠程醫療惠民服務體系建設及應用”和“同心全科醫生特崗人才計劃”等15個健康扶貧案例在活動中進行重點展示,并入選“人民健康公益平臺扶貧案例庫”。
“十三五”發展規劃
在國家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新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大戰略下, 喀什的戰略定位被確定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結合點、增長極和區域中心。 2018年起,我院依托新院區建設,在國家支持下,利用5年時間建設成為南疆地區醫療中心及輻射中亞、南亞的區域性國際醫療中心。
1、國際應急醫療救援中心,地縣鄉醫療機構三級聯動,指揮到現場,急救到現場,可接受國家級應急醫院等遠程指揮救援。2018年至2020年,打造并實現輻射中亞、南亞的國際應急醫療救援中心(陸空立體化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急救樓及國際救援中心,建筑面積不少于10000㎡,有醫療急救直升飛機一架及停機坪,按照國家應急醫療隊配置各類緊急救援車輛等。
2、建設南疆遠程醫學診斷中心影像云信息平臺,以喀地一院為區域醫聯體中心,影像診斷互認,精準診斷。采取分級診療模式,鄉級醫院交由縣級醫院出具診斷報告,縣級醫院疑難診斷交由三甲醫院出具診斷報告,三甲醫院負責組織培訓及疑難診斷病例遠程討論,方便患者就醫,降低轉診率。
3、建成地縣鄉三醫聯動三級區域健康管理大數據中心,建立全民體檢數據倉庫,尤其是少數民族的健康大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技術,精準做健康指導、宣教及健康預測分析。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建設智慧醫療聯盟信息一體化惠民體系,持續做好醫療惠民工作,讓南疆各族群眾得到互聯網+醫療健康的惠民紅利,幫助更多的醫務工作者及患者,積極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公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提供可靠的衛生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