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取得進展 600家醫療機構年內有望信息共享
據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將居民健康檔案的建設和管理列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求從2009年開始,逐步在全國統一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并實施規范管理。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上海面臨巨大困難。截至2013年底,在全面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服務居民中,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累計建立554萬份,僅占上海市常住人口數(2347萬)約23.6%。
對此,市政協委員景瑩在提交的一件提案中指出,電子信息支撐系統的建設滯后是一大制約因素——影響了臨床工作中的客觀信息利用、檔案的動態更新、信息補充與完善,也影響了檔案的真實性與準確性,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資源和財力成本,使有限的人力資源和財力沒有發揮最大的效率與效益。“由于市、區和基層機構信息互聯互通平臺尚未完全建立,也影響了信息動態更新與補充。”
據了解,本市目前已完成項目電子健康檔案建設的一期工程,實現了全市34家三級醫院以及6個區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二期擴展項目正有序推進中。有關人士表示,今年年內將實現全市17個區縣、近600家醫療衛生機構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上一篇: 北京:搭建一流中醫藥信息化服務平臺
下一篇: 湖南:省兒童醫院首推“移動醫療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