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搭建一流中醫藥信息化服務平臺
有業內專家認為,醫藥信息化以病人為中心,就是醫療信息化的搜集、采集、存儲、獲取都以病人為中心,發展以病人為中心的電子病歷系統。據了解,2014年智慧北京的重點任務中明確指出,全面支持北京市屬醫院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院級集成共享平臺建設,建立醫療信息共享體系,完善醫療資源服務能力。探索建設面向區域醫聯體的信息共享平臺,并加以引導規范,為社區首診、分級就診、雙向轉診提供技術支持。以往對一個好醫院的評價指標從醫院規模、管理、醫療質量、醫德醫風等方面予以評價。童騰飛認為,醫藥信息化對于醫藥發展非常重要,現在業界對于好醫院的評價指標中逐漸加入了醫藥信息化。
在交流會上,廣安門中醫院通過中醫藥信息化實現了醫聯體模式,緩解了社區優質醫療資源短缺的問題。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東區實現了電子病歷、護理病歷、中醫臨床路徑信息系統等中醫藥服務信息化,今后將進一步完善醫院運營規劃決策平臺,建立全院無線網絡覆蓋,建立移動醫生和移動護理站。
目前,中醫藥信息化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不能滿足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中醫藥信息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有待完善,基層中醫藥部門信息化執行能力不強;中醫藥信息化重點業務領域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制約了中醫藥管理效率和監管能力的提高;中醫藥信息標準體系尚需完善,信息資源共享和有效利用不夠;中醫藥信息化專業人才缺乏,中醫藥人員信息技能有待提高,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持續不斷地推進中醫信息化建設。
“現在醫改進入深入區、國家大力提倡發展健康服務業、京津冀一體化規劃的提出,這些對于中醫藥信息化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北京各區縣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做好中醫藥信息化服務。”屠志濤指出,定位很重要,各個區縣根據自己的特點找好定位,比如說東直門醫院東區可以定位為京津冀一體化橋頭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