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醫信工程師為什么要有原理性思維?
任何人,不管從事任何工作,弄懂底層原理非常重要。評價一個人工作能力的高低,其中一個很直觀的標準是,能否掌握知識原理,面對問題能否舉一反三,根據具體問題能否有針對性地解決。對于醫信工程師而言,掌握一些跟工作相關的原理非常重要。首先,醫信工程師的工作內容非常繁雜,從拉網線、修電腦到碼代碼、搞運維,基本上跟信息化相關的內容都會涉及到,而且還有很多跟臨床醫療以及醫院管理相關的內容;其次,絕大多數醫院信息部門基本都沒有實現專人專崗,意味著醫信工程師要在多個崗位間交叉,這就使得醫信工作難度更大了;最后,醫療行業當前正經歷各種變革,信息化日新月異,各種新的理念、問題層出不窮。因而,醫信工程師必須要掌握好變化背后的原理和規律,只有這樣才能應對各種新的問題和挑戰。
陷入思維誤區
醫信工程師很容易陷入一個思維誤區,就是關于知識和技術,只需要會用就行,不需要花費時間精力深究背后的原理。舉例說明:
為什么核心醫療業務系統之間的通信,要使用同步消息?因為核心醫療業務,要求部門之間無縫銜接,醫生開立了醫囑,相關醫技業務系統收到消息后,要立即反饋并告知醫生工作站系統,形成一個強閉環管理流程。對于核心醫療業務和財務相關業務,基本都需要同步消息通信機制。如果不知道背后的原理,就很可能在軟件設計時引發嚴重失誤;
為什么在數據庫設計的時候,要適當采用冗余機制?如果嚴格按照范式設計表,雖然表之間不存在冗余字段,但是,在實際業務中可能會有大量的關聯查詢,而大表之間的關聯查詢很低,尤其是管理字段沒有索引的情況。為此,在設計數據庫表時,根據業務需要,適當增設冗余字段,能夠提高業務功能的數據庫查詢效率。顯然,冗余字段應該是業務經常查詢需要的,同時還要保證冗余字段與相關表字段的一致性。
深層原理體現在多處
除了技術和業務層面的內容外,還有很多事情,同樣蘊含著深層原理。例如:
為什么會有電子病歷評級、互聯互通測評等強制性信息化建設規范?醫療行業的特殊性,致使很長一段時間,醫療信息化的投入有限,電子病歷評級、互聯互通測評這些強制性規范,有利于推動醫療信息化行業發展;
為什么醫院信息部門與軟件公司之間的關系,不能按傳統商業上的“甲方”與“乙方”的關系處理?醫療行業的特殊性,致使業務對信息化要求很高,而醫院很多信息化功能需求,需要與第三方通力合作完成。也就是說,醫院信息部門在技術上需處理好與合作公司的合作關系。軟件公司,可能要同時服務于多家客戶醫院。信息部門如果按照傳統商業“甲方”、“乙方”關系來處理與公司之間的合作問題,容易出現各種矛盾,甚至使得工作難以開展。
知道了上述原理性問題,醫信工程師在日常與第三方合作交流溝通時,就知道如何更好地合作相處。
采取有效措施掌握原理性知識
了解和掌握一些原理性知識,對于醫信工程師的日常工作以及個人成長大有裨益。
醫療信息化越來越深入,信息系統功能越來越繁雜。醫信工程師面臨各種不同的功能需求和業務場景,掌握原理知識,可以極大減少需要記憶的應用場景知識。原理知識復用性強,掌握了原理就相當于掌握了與之相關的功能場景。特別是技術性原理,更是如此。比如掌握了軟件設計原理,基本上能應對雷同性的需求方案設計問題。探究原理性知識是醫信工程師個人學習成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其樂無窮。這個過程是個人知識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不斷對技術原理、設計思想、業務思想、做事情的工作方式進行反思,找到它們之間的共性,并總結出規律,這是技術工程師打怪升級之路。
對于醫信工程師,應該要掌握哪些原理知識,這個因人而異,個人可以根據自身和工作需要來取舍。關于原理性知識學習以及原理性思維訓練,需要我們自己去研究和實踐,沒有既定套路。就我個人而言,有以下幾點建議:
1.對本職工作進行深入思考研究,搞清楚有哪些原理性知識需要重點掌握。包括以下方式:自己不斷地思考總結;上網搜查;找同單位或者行業同仁咨詢等。
2.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有意識地多問問為什么,最好能刨根問底,直到找到最終原理。
3.知道原理后,在工作中有意識地實踐,并修正完善原理的應用范文。
4.如果條件允許,對于重點原理性知識,可以系統化專業學習。
作者簡介
吳坤,計算機專業碩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信息中心軟件工程師。專業計算機程序員,國內在醫療行業積極推廣IT技術的青年工程師和技術踐行者,熱衷于以信息技術提高醫療行業服務質量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上一篇: 互聯網醫療質控體系構建與實踐
下一篇: 胡偉國:瑞金醫院智慧醫院建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