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明:于細微處見真章——和廠商們聊一聊
挺早之前就想動筆寫這樣一篇文章,但是沒有想好切入的角度、表述的措辭。記得那時還是在一個小型論壇上簡單談了談甲方眼中的乙方,不過并沒有說透。還是那句話,這篇文章不針對特定廠商,只是從日常的觀察中提煉而成。
我曾在自己制作的一份幻燈中提到了醫院信息化建設滿意的最高境界,即領導滿意、患者滿意、臨床滿意、信息部門滿意、廠商滿意五個維度。可能有的老師不大認同最后一個維度,沒關系,百家爭鳴。從信息化的整個生態來說,需要廠商的參與、推動;從醫院的信息化發展過程來說,需要廠商與醫院的互相交流、互相尊重、互相配合、互相信任,無論是第一次拜訪還是已經簽署了合同。我不清楚有多少廠商會注重日常的細節,我指的是各個環節、各個崗位中的各個細節。下面我從四個方面進行展開,大家看一看是否存在。
1專業精神
“我們很專業”、“我們的團隊很Professional”這樣的表達絕對不僅僅是口頭說說。我在工作的這些年特別是負責信息處的綜合性事務之后,遇見過不止一次了。舉兩個例子吧。
(1)醫院名稱
大概不僅是我們醫院,其他醫院可能也遇見過將醫院名稱寫錯、不準確等現象,包含但不限于合同、宣傳彩頁的醫院案例篇、方案書、介紹幻燈等。各家醫院名稱存在差異性,類似第二醫院/第二人民醫院、第一附屬醫院/附屬第一醫院等等。說實話,當看見自己醫院的名稱有誤時,不開心是肯定的,不過更多的是對該廠商的專業性印象已經打了折扣。很多時候,這份材料是由其他部門或者其他同事制作,不過制作之前能不能瀏覽一下醫院的官網;交流人員在向醫院現場展示之前,是不是可以抽空瀏覽一下,防止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
(2)文本內容
我們日常會接觸到合同電子版的初步審看,讀的多了就發現了問題。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可是在那之后,不止一個廠商提供的合同電子版里仍然寫著“雙方根據《合同法》.....”拜托,《合同法》已經廢止了,如果不做文本更改,這樣的合同本身就是無效合同了。還有首付款+驗收款+尾款不等于總金額的,林林總總,發回廠商修改不說,關鍵是來來回回耽誤時間。
2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這個詞稍微有點大,還是舉例說明。
我們遇見過,雙方在會議室就座、商討,廠商人員徑自從會議室柜子里取出茶杯、拿出茶葉、倒上熱水。姑且不說茶水,這樣做好像不合適吧,明顯不合禮儀啊,就如同去了別人家直接從冰箱里拿飲料喝、拿東西吃一個道理。
還有,不少信息部門因為工作需要,會在某個位置安放展示墻、小白板用于張貼若干資料。有的廠商人員未經允許,直接拿出手機對著上面一通拍。這大概不是來拜訪的,是偵察,而且是抵近偵察。有沒有起碼的尊重呢?
3工作交接
我們明白,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廠商人員尤其是一線的實施工程師流動性相對大一些。也許一個項目尚未結束,連項目經理都換了。不過工作交接這一環節各家廠商不盡相同。我們也遇見過,前些天在微信群里是張三工程師和醫院溝通,過了幾天換成李四工程師艾特我們了。換人不要緊,關鍵要做什么不清楚,之前發過的文檔還讓我們再發一遍。原因呢,張三沒和他交接就離職了,問了得到的答復也是記不清了。你說醫院抓不抓狂。
4溝通方式
我個人比較喜歡馬歇爾·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作為廠商需要明白,產品有全生命周期這個概念,其實溝通交流也有生命周期。當你第一次去醫院拜訪時,產生的是第一印象分;當你在與醫院商討合同條款細節時,產生的是進一步好感分;當你在項目實施過程時,產生的是鞏固分;當你從實施結束轉為后續運維時,產生的是持久印象分。說直白一點,為什么醫院的信息化產品總是在不斷更迭,除去客觀原因之外,主觀原因就是產品的生命周期在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并且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當醫院的耐心逐漸消失之后,更迭自然就發生了。
簡單地寫了以上內容,可能有的廠商不樂意了:一個巴掌拍不響,都說我們好像不大公平。的確,任何結果都不是單方面存在的,醫院信息部門在這幾個方面如果能把關、會把控,也會有不一樣的效果。這就另外開篇吧。
總而言之,還是希望廠商與醫院保持尊重、合作,為構建醫院信息化命運共同體而努力!
作者簡介
柳明,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信息化建設與管理處高級工程師。入選“十三五南京市衛生青年人才培養工程”,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醫療信息化分會青年委員、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智慧醫療技術與管理分會委員、江蘇省醫院協會“互聯網+醫療服務”專業委員會委員(秘書)、南京衛生信息學會青年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上一篇: 吳坤:醫信工程師應該是一支怎樣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