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醫院信息科新晉管理者的幾點建議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在經歷了半年多的拼搏和奮斗之后,很多職場人士也迎來了碩果累累的秋天。最近,醫院信息科的朋友們紛紛傳來好消息:有人分享自己升職加薪的喜悅,也有同行高興地說,院里最近進行人事調整,一次性提拔了好幾名信息科工程師,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由衷地向這些獲得提升的同行表示祝賀。從組織層面來講,一次性提拔若干人,既補足了科室領導力量,也彰顯了院里對科室工作的重視和肯定。從個人層面來說,提升既是對上一階段工作的全面肯定,也意味著職場生涯進入一個全新階段,這其中既有科室和部門發展壯大的重任托付,更有個人抱負和職場價值的全面提升。
這次獲得提升的人員,大多是由基層骨干直接晉升為科室主管、副科長等中層管理者,這既是大多數年輕人的第一份職務,也是職場晉升必經之路。
從專業人員向新晉管理者跨越轉型,是一道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職場命題,難免有諸多的困惑和問題。比如,對技術工作依然念念不忘,情有獨鐘,甚至有割舍不下的情結;再比如,對管理工作比較陌生,無從下手;對于日常事務性的工作不感興趣,自帶抵觸情緒,導致工作忙亂,每天總有做不完的事情等等。
大家都是過來人,曾幾何時,我也經歷過類似的“痛苦”轉型,現在想起來依然是記憶猶新。借此機會,有幾點想法與諸位分享。
看身份變化:從“技術大拿”到“帶頭大哥”
從任職命令正式宣布的那一瞬間開始,一個人的職場身份就發生了明確的變化:他不再是曾經那個只需要專注于自己業務領域的專業人士,而是要扛起整個科室運營和發展重任的“帶頭大哥”。
帶頭大哥要能扛事兒。整個科室的業務領域和職能范圍都是管理者的“責任田”,在這塊看似不大的“一畝三分地”中,機會與風險并存。這就要求管理者對各種底數要清,業務邏輯要明,尤其是對于不同政策、重點業務中潛在的風險和機會,要有足夠的預見性。
帶頭大哥要會來事兒。作為科室和部門的代言人,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由著性子篩選自己愿意搭理的用戶。相反,作為管理者,不僅要及時與本科室領導同事溝通,更多的是要耐著性子跟醫院機關、輔助科室、臨床科室等打交道,合情合理、有禮有節地與不同的利益方溝通,達到合作、說服、調度、拒絕、解釋等目的。
帶頭大哥要能成事兒。管理者作為科室和部門的掌舵人,心里要隨時有一本帳:這個部門、這幫兄弟交給你,一方面是千頭萬緒的常規工作和臨時任務,一方面是科室發展和個人成才的美好愿景,如何權衡利弊,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工作,調動所有人的積極性,一起栽樹,一塊兒乘涼,是非常考驗管理者的一道命題。
看工作思路:從路徑依賴到自我迭代
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路徑依賴”,即:人人都習慣于做自己擅長的事。慣性的力量會讓這種習慣不斷地自我強化,甚至產生依賴。人們常說的“手里拿著錘子,看什么都像釘子”就是這個意思。
顯然,做工程師時最容易形成的路徑依賴,便是傾向于用技術手段和思維去解決問題,這也是成為管理者以后的第一塊“絆腳石”(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放不下的執念)。領導更需要的是管人和理事的能力,尤其是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厘清事和事之間的邏輯。這對于習慣了“業精于勤、精于專”的技術人才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必須要及時轉型,對自己的算法模型進行不斷地優化迭代,讓自己適應更復雜的環境和變量。
看工作方法:從精雕細琢到資源整合
很多技術轉型的管理者,會懷念之前做技術的歲月:手指在鍵盤上飛舞,向電腦發出明確的指令,按下回車鍵的一瞬間,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和機器打交道,簡單明了,充滿了確定性。成為管理者之后,需要同時面對的“線程”和“進程”更多了,其中充滿了不確定性,需要耳聽六路、眼觀八方:既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多角度分析每項工作背后可能的各種邏輯,還要了解身邊同事的長處、短板和意愿,為每個人、每件事合理地分配角色、任務和資源,力爭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爭取最大的確定性。
結尾
當技術骨干被提升到管理崗位后,將面臨角色定位、思維模式、工作方法、技能的一系列轉變和提升。管理是一套沒有標準模版的實踐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我只是根據自己從技術到管理的轉型經歷,給出幾點小小的建議,不妥之處,還請各位批評指正,也希望大家在評論中分享自己好的做法。
上一篇: 吳坤:“新生代醫信農民工”生存現狀分析
下一篇: 彭建明:構建智慧大腦 打造智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