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汕頭市:打造區域醫療衛生高地 滿足優質健康服務需求
廣東省汕頭市中心醫院2020年10月28日通過第三批次“中國房顫中心(標準版)”認證,同年11月29日通過第六批次“中國心衰中心(標準版)”認證;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去年再次位居中國地級城市醫院競爭力百強排行榜第六,以穩定的綜合實力連續3年排名前十……汕頭市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邁出堅實步伐。2020年以來,汕頭市堅持高位推動,高規格研究部署全市衛生健康工作,實施健康汕頭行動,全力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醫療衛生服務能級,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高標準建設區域醫療高地
湖北省襄陽市陳伯(化名)因上腹反復不適在當地醫院就診,檢查診斷為胃癌。無助之際,陳伯近日慕名來到汕頭市中心醫院普外一科進一步診治。比較特殊的是,陳伯稱多年前體檢發現自己是“鏡面人”——無論是臟器還是血管位置,都與正常人相反,一旦出現疾病需要手術,對主刀醫生術中的逆向思維及手術經驗等綜合能力要求較高??梢哉f,“鏡面人”的手術是需要反著做的。
經過充分的術前討論及精心手術規劃,普外一科主任王小忠團隊為陳伯成功施行了3D完全腹腔鏡胃癌D2式根治術(胃大部切除術+畢II式吻合)手術,手術實際用時不到2.5小時,術中出血約50毫升,未留置腹腔引流管。術后,患者恢復良好,術后第2天依囑下床活動、進食,術后第5天出院。該例罕見手術的成功實施是汕頭市全力建設廣東省高水平醫院、造福疑難重癥患者的一個實證。
近年來,汕頭市堅持以“建高地、強基層、保健康”為主線,以提升健康服務質量為主題,高標準建設區域醫療高地,取得了明顯成效。該市依托汕頭市中心醫院舉辦市醫學科學院,創立心血管病、神經系統疾病、眼科學、市整形外科等5個市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單位。新設立的醫學科研機構與原來各醫院的重點實驗室、臨床科研單位相互支持,共同構建起比較完整的區域醫療中心科研體系,為發揮區域臨床研究引領力奠定了基礎。汕頭市還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市中心醫院啟動易地重建,加快市中醫醫院、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等5所省市屬醫院新址建設。汕頭市財政撥款4000萬元支持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市中心醫院建設心血管、神經、腫瘤、呼吸、兒童等5個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分中心,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合作共建粵東醫療中心,提升疑難危重癥診療能力,著力破解市域內住院率偏低和粵東患者跨區域就醫問題。
汕頭市區縣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掀起了升級建設高潮。2020年,汕頭市各區縣籌資76.74億元,實施澄海區人民醫院、潮陽區人民醫院和潮南區人民醫院等12家醫療機構新改擴建工程,預計各區縣可新增床位7500張以上,并在各區縣增設15個市級重點??疲苿訁^縣醫療服務能力逐步提升。汕頭市財政還安排資金6225萬元,補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置一批基本醫療設備。目前,廣東省下達的358間村衛生站標準化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打造互聯網醫院,讓看病不再難
到大醫院門診看病,最讓人煩心的是“等叫號”。一些熱門門診或者熱門專家的“號”更是得從早排到晚,常讓患者感到焦慮又無奈。隨著汕頭市一些大醫院相繼推出互聯網醫院,越來越多的患者真切感受到醫療服務越來越有溫度。
近日,家住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的王大爺通過手機與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吳澤彬副主任醫師進行了遠程視頻問診。吳醫生認真查看了王大爺的病歷信息和病情描述,詳細詢問了王大爺最近的身體狀況及血壓情況等,并開出了醫囑和處方藥品。次日,王大爺順利收到了藥品。
王大爺感受到的便捷,得益于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互聯網醫院提供的在線復診服務。原來,王大爺2019年年初因冠心病在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做過冠狀動脈支架植入手術,術后一直在該院心血管內科復診?;ヂ摼W醫院上線前,王大爺每隔1個月就要從饒平縣來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復診開藥。每次來院復診,天沒亮就要出發,很多時候還需要遠在深圳工作的子女趕回家陪同,非常不方便。當王大爺的女兒看到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互聯網醫院上線信息后,就幫王大爺預約了心血管內科醫生,享受了足不出戶復診開藥的便利。
據了解,汕大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互聯網醫院上線后,一些常見慢性病患者的復診、配藥可以在家通過手機輕松完成,真正實現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復診配藥全流程線上就醫服務。
為更好地服務患者,該院互聯網醫院所有醫生診金均為8元。通過互聯網醫院開藥的患者,還可以享受汕頭市區域范圍內藥品免費配送到家服務,解決了患者來院復診看病排隊時間長、等待時間長等一系列問題,減少了患者看病就醫成本。
目前,汕頭市已經推出互聯網醫院功能的市級大醫院還有市中心醫院、汕大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汕頭國際眼科中心等,這些醫院將優質的醫療資源與強大的互聯網技術相結合,優勢互補,打通門診、健康咨詢、體檢預約、報告查詢、在線處方、送藥到家等醫療全流程,實現診前、診中、診后全覆蓋,快速形成線上線下的服務閉環,讓“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使百姓就醫更便捷、體驗更舒適。
“一鍵通”服務居家養老,及時貼心排憂解難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汕頭市大膽開拓創新,積極探索建立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提升老年人健康生活質量,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
目前,汕頭市已建成公辦城市福利院8家(其中公建民營2家)、民辦養老院1家、敬老院30家。該市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要求,針對老年群體落實65歲以上常住老年人健康管理、65歲以上常住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讓居家老年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醫療服務。
自2016年起,汕頭市分類推進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優先與轄區內65歲以上老年人中愿意接受家庭醫生服務的重點人群簽訂協議,將醫療衛生服務送上門。2019年5月,汕頭市列入全國第二批安寧療護試點城市。
在汕頭市,有兩個社區居家養老“一鍵通”網絡服務平臺備受稱贊。一個是龍湖區“呼援通”平臺。該平臺是龍湖區委、區政府于2013年10月搭建,專門用于實施長者呼援服務?!昂粼ā逼脚_開創了“互聯網+公益志愿”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與居家養老對象定制的帶有遙控功能的遠程終端電話座機連接,為老年人群體提供24小時緊急呼叫援助服務。它集安全管理、健康管理、生活娛樂管理為一體,配合服務單位、公共救援機構、社會工作者、社區義工、志愿者團隊,為居家養老對象提供包括緊急救助、健康監測、家政便民、物業維修、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法律咨詢、信息指導等多達8大類110項全天候遠程信息呼叫救援“一站式”居家養老服務。當前平臺正在服務人數近1.3萬人,惠及全區上萬個家庭。
另一個是金平區“平安鈴”服務平臺。金平區積極探索信息化養老新路子,于2020年8月開通智慧養老“平安鈴”服務,為60歲以上金平區戶籍低保、特困老年人配備智能移動設備,開展緊急呼援、生活服務、定位防走失、精神服務等多項服務。通過服務平臺,志愿者對來電呼叫作出迅速反應,為困難老人解決生活中的燃眉之急。首批服務對象510人,首年共投入費用25萬元,由金平區財政承擔,列入年度預算。目前,“平安鈴”每月開展服務約400人次。除接聽老人求助呼叫,“平安鈴”服務團隊還不定期上門巡訪,與老人細心交談,給予精神慰藉,同時在巡訪中將老人家中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動員社會公益組織和慈善團體,共同提供關懷助老活動。通過智慧養老“平安鈴”服務,汕頭市著力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獲得了服務對象的一致好評。
來源:中國城市報
記者:葉中華
上一篇: 醫療信息化新聞一周回眸
下一篇: 不出門,就能復診!4萬人次已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