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華西 聚焦智能醫學發展
9月28日,由《中國醫院》雜志社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聯合主辦、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與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協辦的“走進華西—智能醫學高峰論壇”在四川成都舉行。
論壇由《中國醫院》雜志社社長、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才有主持,近200名來自全國各地醫院信息化同行現場參會,一起交流探索智慧醫療的新趨勢、新技術、新發展,共同譜寫智慧醫療發展的新篇章。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方來英在致辭時表示,《中國醫院》雜志和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舉辦的“走進醫院”系列活動已走進多家全國大型三甲醫院,包括走進天壇醫院、走進瑞金醫院、走進中山一院、走進阜外醫院,這次來到華西醫院。這彰顯了協會及雜志工作的一個特點:中國醫院協會是醫院之家,提供一個平臺供大家在工作之余交流、溝通、分享,為行業發展共同出謀劃策。當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發展速度很快,對醫療行業產生巨大的影響,遠程醫療、智能診療、互聯網+醫療已獲得很廣泛的應用,進程非常快,這也是我們不斷組織大家交流智慧醫療領域相關話題的一個初衷:適應和跟上時代的發展,充分利用現代技術推動醫院發展。協會是家,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只有交流才能創造財富,迎接明天更好的未來。
隨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黨委書記張偉熱烈歡迎專家們來到華西參加智能高峰論壇。他指出,近20年,華西醫院進入快速發展期,在新科技發展時代,新醫科與醫工結合促進醫學發展。四川大學提出由醫學家和信息家通過新醫科、新工科帶動醫學發展的戰略,這是四川大學響應國家號召和跟隨科技進步推進醫學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頁。現在醫學發展是三段式: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健康養老,未來醫學可能是四段式:健康管理、臨床醫學、慢病管理和健康養老。信息和科技的發展有助于我們把人的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收集起來,為醫學研究和促進人的健康所用。信息化把信息變成數字,數字變成知識,知識變成智能,智能再變成智慧,用信息把健康、養老、人的生命周期連接起來。
新華三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張力在致辭中介紹了新華三集團與華西醫院攜手合作,實現高水平數字化轉型的成功經驗,并指出,目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尚未取得最終勝利,科技戰役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形勢下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數字技術與現代醫療的融合,正在讓前沿智慧醫療的發展步入新的階段。新華三集團作為數字化解決方案領導者,正在充分發揮集團云網板塊的領先技術及服務能力,與中國醫療事業的從業者們一道,繼續探索智能醫學的無人區,在未來的醫療“智變”中繪制大健康藍圖,打造更多可供借鑒和參考的智慧醫院典范。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徐旭在致辭時表示,歷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尤其是去年四川省成為國家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省。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實施方案,省衛生健康委全力推進建設,在促進互聯網+等信息新技術與醫療領域的深度融合方面,持續提升醫療健康的便民惠民、服務水平,不斷增強醫療健康服務的便捷化和可持續性。推進智慧醫院建設與互聯網的發展,是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核心要義。展望未來,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需要從八個方面發力:夯實信息化建設基礎、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持續運營機制、以應用為導向驅動創新發展、發展區域級互聯網醫院、夯實技術支撐體系、強化網絡與信息安全、加強人才隊伍與能力提升。
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分享了他對疫后醫學發展的思考。對新發傳染病而言,單個國家和地區的單打獨斗將力不從心,只有建立整合型健康服務體系,包括醫學研究體系、醫學預防管理系統,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整合醫學是醫學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醫學發展的必定選擇。
四川大學黨委書記、副校長張林從高校角度,介紹了新醫科發展與醫工結合之路。醫學的發展更具有引領性和前瞻性,醫工結合是必走之路,有助于優化醫療服務供給,是引領醫學模式轉變的變革性的力量。四川大學借助大學優勢,創新性構建醫工融合新理念,制定了“三中心一平臺”發展戰略:“醫學+信息”中心、“醫學+制造”中心和“醫學+材料”中心,以及5G醫學轉化應用平臺。在具體實施路徑上,四川大學設置了醫工融合發展基金,人員配備采取首席科學家的方式,建立了前沿醫學中心研究極。四川大學醫工結合的目標是通過醫工融合,促進醫學學科發展,通過醫工結合引領新醫學發展,讓華西醫學成為引領全國乃至世界醫學發展的不竭動力。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副院長胡偉國分享了數字化醫療功底構建疫情下智慧醫學治療體系經驗。抗疫是對醫療功底的一次大考,主要體現為以下四個方面:快速反應能力,考驗醫院IT基礎設施(硬件)、信息系統基礎架構應對突發事件時的互聯互通、快速部署和調整能力(軟件);新模式協同能力,以在線、非接觸式服務為目標,快速開展互聯網診療和非接觸式就醫新模式;新技術應用能力,依托在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積累,面向疫情在語音隨訪、肺炎影像診斷、物流配送等場景使新技術快速落地應用;集成創新能力,以自主研發與新技術集成引進相結合,推動創新信息化應用投入到臨床。全聯接、全感知、全智能引領后疫情時代醫療信息化新發展。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李曉北分享了智慧醫院之互聯網診療這一熱門話題。互聯網診療發展趨勢如下:加速線下布局,線上線下聯動,逐步進入醫療核心;技術變革推動健康大數據應用落地,遠程醫療普及應用;建立信任是提高互聯網醫療市場滲透率的核心,第三方付費或成為行業最大助推力量。北京市朝陽醫院主要開展了以下互聯網診療建設:在醫生端,即移睿云醫生,以云平臺為抓手,實現醫療服務分級轉化;在患者端,即朝陽健康云,以問診為入口,拓寬現有醫療健康服務的應用范圍。醫院借助云計算、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建立了朝陽醫院慢病管理的平臺,基于5G通訊技術建立了遠程超聲質控體系,并通過私有云建設打造了縱深防御的安全體系。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劉倫旭分享了醫學大數據集成和應用建設這一話題。新一代信息化建設主要體現為數據、算力、安全和服務。在數據方面,把海量數據放在一起,作為數據符,在醫院大數據中心集成,分類應用于臨床、科研、管理,基本實現數據資源向資產的轉化;在算力方面,通過彈性算力中心支撐前沿精準研究,實現彈性算力管理,可進行安全外延擴展;在安全方面,醫院建成了異地三中心災備方案,確保數據資源安全,實現了統一安全管理、統一脫敏加密、統一文件管理、統一日志審計,對患者隱私進行保護;在服務方面,主要是數據治理,包括統一元數據、統一主數據、統一標簽服務等。醫院洞察新一代智慧醫院信息化發展方向,以數據、算力、算法為核心的三駕馬車,打造未來高水平醫院智能化。
在以“智慧醫院建設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院長圓桌論壇環節,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方來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劉倫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王伊龍,甘肅省人民醫院副院長蔡輝,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孫安龍與新華三集團醫療系統部副總經理杜曉君等六位嘉賓,共同探討智慧醫療、數字健康的新路徑、新模式,并結合各自的不同經歷和特有經驗,分享智能醫學的發展方向與行動掌控,不斷促進科技與醫療行業的融合創新。
下午,參會代表在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多功能廳參觀了“醫工融合”建設成果主題展覽和建設成果路演。
本次走進醫院活動是四川大學124周年和華西醫學110周年系列活動的之一,明天還將召開醫工融合院士論壇和華西新醫科發展與醫工結合高峰論壇等系列學術會議。
可掃描以下二維碼觀看在線直播:
點擊此處可查看走進華西視頻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