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超:談談醫院信息科團隊建設的經驗與體會
在CHIMA 2019上,筆者曾做過“關于醫院信息科團隊建設”的經驗分享,當時引起大家不同的意見,其中比較激烈的批評說得比較隱晦:那個講話的人一定是喝多了!
我當然沒有喝多,經過這幾個月的深入思考,仍然覺得我的觀點比較中肯。因為這一主題很有探討價值,所以我再度拿出來供大家探討。
團隊建設這個題目很大,專業性也很強,基于個人在信息科的工作經驗和感受,首先需要回答好三個問題。
團隊不是團伙,也不是群體,團隊最突出特征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要解決團隊成員的就業問題,不是要給團隊提供優厚的待遇,不是要給團隊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不是要團隊成員對領導感恩戴德。團隊的目標是要解決組織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促進組織健康持續發展。
因此,團隊需要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建設本質上就是能力建設。國家要維持一支軍隊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去打仗,而且要打勝仗。打勝仗的根本是什么?是戰斗力。醫院要建設一支信息化團隊,就要去解決醫院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與信息化有關的問題,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價值。比如,一支純硬件維護的團隊,對于需要軟件研發的醫院來說是不合適的。那么,如何評價醫院信息化團隊建設好壞呢?唯一的檢驗標準,就是能否高效地解決醫院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信息化問題。
當然,能解決醫院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信息化問題,說明這個信息化團隊建設是成功的;能夠高效地解決問題,說明這個團隊是優秀的。所以,對于醫院信息化團隊建設,筆者個人理解是:要盯在能力上面,要盯在能不能解決醫院信息化問題上。
醫院信息科團隊到底需要怎樣的能力?這取決于醫院發展過程中有什么樣的信息化需求,需要解決哪些信息化相關的問題。
大致梳理一下醫院信息化需求:第一是高效運維需求。第二是規劃設計需求,分為大的方面和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如宏觀政策調整,醫院由規模化轉向精細化,能否給出整體信息化解決方案?小的方面如單病種單設備核算,能不能提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第三是項目執行需求,一個方案提出來了,一個項目立起來了,能不能迅速執行,不折不扣地落實下去?大家經常講醫院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講的就是執行力。第四是信息服務需求,要能利用醫院數據,創造新的價值、推動醫院的變革,要求從信息系統里、從數據里找到知識點、創新點。現在很多醫院都在成立大數據中心,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在這里面找價值、找創新。第五是軟件研發需求。第六是學科發展需求。
以上是粗略劃分的六類需求,當然也對應六個方面的信息能力。需求根源于醫院的戰略。據說,谷歌的戰略定位是“通過采用技術的手段,去解決人類復雜的問題”,對團隊的核心能力要求就是創新;海底撈的戰略定位是“給顧客超預期體驗”,對團隊的核心能力要求就是具有“同理心”,能站在顧客角度去感受服務。因此,不同的醫院戰略會產生不同定位的信息化團隊。
醫院的戰略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運營卓越,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要求信息化項目要落地執行又快又好又準,系統平時要高效平穩地運行。
第二種是患者至上,要給患者最好的就醫體驗。這一戰略下,醫院關注的是醫患關系,需要和患者持續溝通。體現在信息化層面,就是患者的體驗和訴求能夠迅速通過信息系統來滿足。
第三種是追求技術領先。比如,醫院的專家教授要做最前沿的課題,會用到最新的技術方法和設備,需要信息化能夠迅速地給予支持,這要求信息科團隊要能自主研發、持續創新。因為你要走在最前面,都是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所以你要創新,需要自主研發的能力,你要做信息化規劃,你的信息服務能力要強。
不同的戰略定位決定了信息科團隊需要建設什么樣的能力。比如,信息化項目落地的需求現在最緊迫、最重要,那么項目管理能力是團隊最重要的。現在國內的大部分醫院都是找專業廠商來做信息化建設。上線HIS也好,過電子病歷評測、互聯互通測評也好,都是找專業廠商。這里面什么能力最重要?項目的管理能力最重要。需要你去研發嗎?不需要的。需要你規劃嗎?不需要。需要你去做學科發展嗎?不需要。我們說,院長“一把手工程”要的是執行力,這是項目管理能力中最核心的內容。
那么,醫院信息化團隊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能力?一是項目執行能力,前文已經談到。二是網絡安全管理能力,也是越來越重要了。三是數據利用能力,這是非必需的,也不是每家醫院都需要去做。個人認為,一些小型醫院沒必要去做這些事。后面還有系統運維能力、規劃設計能力,這些都可以去市場上購買,買一個團隊來做。另外,還有科研能力、傳播能力、專業創新能力,這些都是非急需的,不一定非得要去自己建設。國內現在也有這樣的醫院,把所有的項目全找外面的專業公司來做,信息科就一個人。
作為一個團隊,要不要做團隊建設?首先是這個能力是不是自己需要擁有的?如果可以買、成本還低,為什么不買呢?不是說非得要建一個團隊,也是我前面講的團隊建設是能力建設。如果這個能力是一次性的,就沒必要去建一個團隊,找專業工程師們做完就可以了。比如,要做醫院信息化五年規劃、十年規劃,找咨詢公司做一做就好了。當然那種每年需要微調的長期規劃(滾動式長期規劃)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一定要站在需求的角度去理解團隊建設。凡是可以買的,成本低的,覺得不重要的,都可以買,不見得非要去建。醫院要建怎樣的團隊、要有怎樣的能力,我們自己要做到心里有數。
首先,筆者探討的是“一個小型技術型團隊”,規模在百人以下,否則后面的經驗就不適應了。其次,需要理解團隊所處的環境:在醫院的整體環境下,信息科員工待遇很普通;個人事業的發展空間有限;但是醫院有一些隱性福利,比如小孩上幼兒園、家屬朋友找專家看病等;工作環境舒適穩定,不需要到處出差,壓力小,緊迫性也小;而最大的優勢是個人專業技能的發揮空間很大,不像大型IT公司,你就是一個螺絲釘,在流水線上面就是這個崗位。因為醫院的技術人員很少,專業化分工很粗,導致你在專業上面發揮的空間很大。你可以做設計、做研發、寫代碼,還可以同時做產品經理、項目經理等,所以發揮空間很大。
互聯網上說團隊分四種類型:
第一類是職業共同體,員工朝九晚五、上班打卡、下班打卡,每天把領導分配的活干完了就行。
第二類是利益共同體,比如銷售團隊,把單子拿下來了,大家都可以提成。但如果有一個人使壞,項目就搞不成了,大家就都沒有獎金,這叫利益共同體。
第三類是事業共同體,它是利益共同體的升級版。大家追求的是一個事業,我們要把這個事業做好,大家都是有理想、有熱情、不計報酬的。
第四類叫命運共同體,更多體現在創業公司,像阿里的十八羅漢就是命運共同體。事業創成了,公司搞好了,大家都好。
醫院信息化團隊,我更傾向于是職業共同體。另外,團隊的目標是優先項目管理,還有優先學科發展?這個區別也很重要。項目管理優先型團隊的等級較鮮明,成員之間的聯系很緊密,效率很高、人很少、很精干。學科發展優先型團隊是什么樣子?做學術需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們看看大學就知道了,每個成員有自己專門研究的方向,有自己的實驗室,有充分的時間,思想很活躍,上下級不明顯,沒有很強勢的權威,大家都很平等。相對而言,關系也很松散,有大量自由的時間,很少有特別明確的任務節點和進度安排。
認清了醫院信息科團隊所處的環境、團隊模式和目標之后,關于具體的團隊建設工作,我還有三點體會。
第一是招到合適的人。做到這點,團隊建設工作就完成了50%。
合適是指什么?要跟團隊價值觀一致、技術能力匹配、性格特質相補足。比如,對于項目管理型團隊而言,執行力很重要,就不一定要求能做開發。只要能協調、主動性很強就行。把住團隊的入口非常關鍵,這個和牛校要挑牛娃是一樣的,是牛娃成就了牛校,優秀的成員成就優秀的團隊。
另一方面,想去改變一個人很難,你一定要找到一個本身就合適的人,這是最簡單、其實也是唯一的辦法。在找合適的人時,要理解他的動機,他為什么來?來了之后能否沉下心來工作?一位美國經濟學家講過,動機是研究所有人類行為的一把鑰匙。可能他是沖著戶口來的,落戶之后他可能就走了。動機是驅動人整個行為模式的最核心的原動力。另外,他能不能跟現有的團隊契合,這也很重要。
第二是淘汰不合適的人。為什么淘汰非常重要?因為負能量是會傳染的。
有幾個互聯網大佬談論過,一定要淘汰掉公司里的小白兔員工,因為他們起的負作用比壞人還壞。壞人目標很明顯,大家都知道提防,而且只是做一次、兩次使壞。而小白兔人緣很好,性格很隨和,大家都很喜歡,但小白兔不求成績,又喜歡繁殖,一個小白兔,可能過不了幾個月就繁殖好多了,會影響整個團體,導致整個團體變成小白兔型。就是說,在團隊里面,充滿了負能量的人,一定要把他淘汰掉,因為他很快就把整個團隊帶向了負面。如果你給這樣的人機會了,實際上就給那些想干事的人,造成不公平。不淘汰他,對其本人也是不公平的,他可能在別的環境下會更好。團隊發展建設,就是不斷有新的優秀成員進來,不合適的成員出去。
為什么我一再堅持說要淘汰不合適的人?基于一個認識,就是千萬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人。你改變不了他,為什么?這個人從小孩一直到大學畢業或是研究生畢業,20多年都是這樣子了,他的周圍環境,包括他們的父母、朋友、親戚都讓他生成那樣子。如果想通過幾年、十幾年去影響他,就在辦公室的8個小時,你和他不是那么親近,對他的約束力不是那么強,你能夠去改變他嗎?所以你只能淘汰他。團隊一定是找到志同道合、秉性相投、價值觀一致的人,在一起做一件事。
做到第一、第二兩點的話,團隊建設就完成了90%。第三點就是剩下的10%,即日常的管理。
幾個比較重要的點:第一是信任感。招他進來,把工作交給他,就要信任他。讓他承擔責任,給他資源。第二是營造愉悅的環境,大家相處起來要輕松。領導們千萬不要給員工強大的壓力,你只需要去引導、去啟發。前面講的,你改變他,實際上就是給他壓力了,會反抗,需要去引導。所以大禹治水是疏,而不是堵。另外就是成就感,要給資源、給機會、給平臺。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規則意識,通過規則意識、制度來規范和約束。為什么要找到合適的人?合適的人會去遵守規則。上班一定要打卡嗎?我認為不需要,合適的人自然會去遵守規則,不需要管。你只需要平時讓他在團體里面很開心,很有成就感,就夠了,就自然會遵守規則。更多的戶外團隊活動是有效果的,但是也有限。美國一位研究行為心理學的心理學家認為,環境對人類的行為有很大的影響作用。這也很好理解,我們在一個特別干凈的環境里不會隨意丟垃圾。而在一個垃圾廠,肯定會隨意丟了。你給了他一個好的環境,他會去遵守的,因為他本身就是認可這個環境。
最后有一點必須要提一下,優秀的員工需要給他更高的待遇。個人認為,在平均薪水條件下,兩個人的薪水給到一個人,這個人能干三個人的活,而且更主動、更有責任心,工作質量也更高。當然,現實遠比這復雜,公立醫院是有編制的,信息科招聘和解雇有著嚴格的限制條件。同時,薪資水平也不是一個信息科主任可以自由調整的,這涉及具體情況的個性化應對,但總體沿著上面的三個方面去做應該是有價值的。
本文轉載自HIT專家網,作者解放軍總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劉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