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一次互聯網醫院遠程義診活動
疫情催生了互聯網診療的熱度,近期,CHIMA大講堂的各位專家給我們帶來了幾場圍繞互聯網醫院干貨滿滿的精彩演講,各大醫院都祭出了針對性高招,看的我們醫療信息人熱血沸騰。在此基礎上,我們也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嘗試了一次相隔4000公里的互聯網醫院遠程義診活動。
出發西藏
事情要從兩個月前說起,2月13日星期五早上9點,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信息科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歡送會,分管信息的徐岷院長助理,信息科科長陳瀟君帶領全科室人員給即將援藏的石磊同志舉行了簡單的歡送儀式。會上徐珉院長助理對石磊同志不畏艱難,志愿援藏的行為給予了高度肯定,針對此次援藏任務布置了相關工作,并希望石磊同志將互聯網醫院拓展進西藏,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方便西藏百姓便捷地獲得優質醫療服務。
援藏信息人才石磊歡送會
準備過程
帶著全科室人的寄托和希望,石磊同志來到了西藏拉薩市達孜區人民醫院,在克服了頭暈、頭疼、喘不上氣等一系列高原反應后,快速投入了相關工作。援藏隊第一次義診選擇在達孜縣城近郊的邦堆鄉,當地很多村民有高血壓、關節疼痛、眼科疾病、消化疾病、腫瘤等急需醫治的疾病,但是援藏隊員的專業有限,不能覆蓋所有的學科。為此,身為信息科工程師的石磊動起了腦筋,能不能把江蘇醫院已經成熟運轉的互聯網醫院接診點放到藏區,讓藏區的老百姓也可以隨時能得到遠在江蘇的專家的醫療服務。
為此,4月15號上午9點半,在拉薩市達孜區人民醫院門診大廳,江蘇大學附屬醫院院放療科副主任醫師華曄,產科主治醫師徐霞,信息科工程師石磊3名隊員開展了以 “抗癌路上,你我同心” 為主題的義診活動。通過院內線下義診、網上江濱醫院APP線上咨詢相結合的形式,提升公眾對腫瘤核心知識的知曉率,普及科學防癌的理念,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實現對腫瘤的有效防控。
互聯網醫院義診活動
西藏拉薩市達孜區人民醫院
互聯網醫院遠程義診現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互聯網醫院作為鎮江市第一家互聯網醫院,已實現手機預約掛號、預約檢查、智能導醫分診、檢驗檢查報告查詢、手機移動支付、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以及慢病復診患者在線問診、在線續方、送藥到家等功能,打通整個網上就醫的閉環流程。截止目前,“網上江濱醫院”注冊用戶已近12000人,日活躍用戶2000余人,日訪問量達6000余次。工程師石磊一邊向患者介紹我們互聯網醫院的功能,一邊幫他們把APP快速安裝完畢。
信息科工程師培訓患者使用互聯網醫院APP
診療過程
說干就干,華曄主任,徐霞醫師迅速進入了工作狀態。一位57歲男性患者,在前期檢查時發現某項腫瘤指標異常,華曄主任通過現場詢問,得出了部分意見,然后通過互聯網醫院進一步與線上專家戴春華主任會診交流,綜合認為不能以一種指標判斷得出結論,并建議進一步做其他相關腫瘤指標檢查。另一位住院患者,檢測了相關腫瘤指標明顯異常,因為當地腫瘤科相關建設較薄弱,科室醫生一直也無法做出判斷。經過連線診斷認為該病患的腫瘤表象異常、臨床表現極大,建議盡快轉入上級醫院進一步確診并治療。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互聯網醫院診區遠程診療
病房內的互聯網醫院會診
問題總結
經過此次義診活動,石磊工程師總結了一下,發現語言交流是一個重要問題。為此他提出解決建議:第一,需要互聯網醫院建立醫療MDT團隊,加入當地醫生,一方面進行初診,互聯網上下轉診,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行翻譯工作;第二,很多藏民都是只會藏語,是不是能在互聯網醫院APP中增加語言選項,藏民選擇藏語選項后APP主要界面文字可以轉變為藏語,方便藏民使用;第三,能不能添加藏語同步翻譯包,這樣也便捷了專家的溝通。這些建議也給我們后方的程序員們出了很大的難題啊,但相信通過大家共同努力,一定能為藏區人民提供更方便的服務。
陳瀟君,CHIMA青年常務委員。高級工程師,計算機博士生,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信息科科長;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4篇,其中5篇SCI收錄;以第一發明人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獲華東區科技情報成果一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山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江蘇省醫院協會醫院管理“青年之星”榮譽稱號。
CHIMA大講堂第一期回放:
https://live.chima.org.cn/watch/975050
CHIMA大講堂第二期回放:
https://live.chima.org.cn/watch/997828
CHIMA大講堂第三期回放:
https://live.chima.org.cn/watch/1093145
CHIMA大講堂第四期回放:
https://live.chima.org.cn/watch/1112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