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打造北京市首家互聯網+中醫特色+醫保診療結算平臺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模式,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智能穿戴等信息技術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相融合,提升各行各業的發展水平,帶來諸多便利。“十三五”期間,國務院出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積極創新“互聯網+醫療”服務模式,旨在讓“互聯網+”與醫療健康行業進行深度融合,改善和推進我國醫療行業資源配置、醫療服務范圍、區域醫療資源的平衡性。2016年,國務院出臺《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47號)、《關于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等互聯網醫療相關領域指導意見,提出要規范和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2018年4月,國務院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26號),進一步規范互聯網診療行為,發揮遠程醫療服務積極作用,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日前,《中國醫院》雜志走訪了北京市首家打造互聯網+中醫特色+醫保診療結算平臺的中醫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黨委書記王笑頻。
王笑頻書記介紹,廣安門醫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為充分保障患者正常診療需求,滿足患者的中醫藥服務,積極推動互聯網+中醫特色+醫保診療結算醫療平臺建設。醫院嚴格按照《關于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等3個文件的通知》(國衛醫發〔2018〕25號)中制定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中對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的要求,于2020年2月5日率先上線互聯網+中醫咨詢服務,首批開通互聯網咨詢,包括12個科室、共50位專家,實現患者在線與專家一對一中醫藥健康咨詢,支持患者發送文字和圖片,可將病情描述、舌苔照片及化驗單等信息上傳,及時獲得專家的中醫診療建議。
2020年2月27日,廣安門醫院收到《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關于同意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的批復》通知,成為北京市第一家具有互聯網診療資質的中醫醫院,醫院制定一系列相應的管理規定與制度,并進行信息系統構建和技術準備,于2020年3月3日正式上線互聯網診療微信小程序,開通互聯網診療科室包括腫瘤科、心血管科、內分泌科、脾胃病科、兒科,在線為復診患者進行線上診療,以上科室每天同時安排一位醫師在“便民門診”為患者線上續方,通過互聯網診療全面實現掛號、復診、調方、繳費及藥品配送一站式中醫藥服務。2020年3月28日,廣安門醫院發布患者APP,APP和微信小程序的界面和功能統一,中醫藥資源統一管理,患者可以通過“廣安門醫院”微信小程序和“廣安門醫院”APP進行互聯網診療。同時,患者可以發送文字、圖片和語音與醫生進行溝通,增加醫生端消息提醒功能,提升醫患之間的溝通效率。
2020年3月2日,北京市醫保局對互聯網診療納入醫保的補充協議、實時結算、信息系統改造與維護等方面做了具體規定,廣安門醫院互聯網診療于2020年4月21日通過北京市的醫保結算實驗室驗證,并于5月9日通過北京市醫保局組織的“互聯網+”醫保服務現場驗收。
2020年5月28日,王笑頻書記主持召開互聯網+中醫藥服務+醫保診療結算平臺推進會,正式簽訂北京市互聯網診療醫保結算服務協議,并明確了互聯網診療項目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將互聯網+中醫特色+醫保診療結算平臺作為一項重點任務持續推進。
王笑頻書記告訴《中國醫院》雜志,廣安門醫院于2020年6月2日正式發布互聯網診療醫保服務平臺,北京市醫保患者通過實名身份認證,線上實時分解互聯網診療醫事服務費,提供送藥到家、外配處方和來院取藥三種取藥模式,藥劑科對醫保患者實行預擺藥,打印具有醫生電子簽名的診斷證明和門診病歷,成為北京市(全國)首家上線互聯網+中醫特色+醫保診療結算平臺的中醫醫院。截至目前,廣安門醫院互聯網診療平臺已為23136患者提供了中醫藥服務,為全國31個省的3381名患者提供了中藥藥品配送服務。
王笑頻書記表示,按照規劃,廣安門醫院將繼續推進互聯網診療平臺建設,擴展互聯網診療科室和專家隊伍,深入貫徹國家“互聯網+醫療”相關政策精神,不斷完善、細化互聯網診療服務流程,緩解疫情期間患者就醫難題,滿足患者在線診療需求,推動中醫現代化發展,為服務百姓、實現健康中國戰略而不斷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