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銳:數字化轉型支撐醫院精細化運營管理
當前,精細化管理已成為醫院發展的內在驅動力,這主要是基于提升質量安全、提高運營效率、有效控制成本和持續進行人才培養的需要,以更好地應對績效考核、常態化監管、支付模式和服務模式變革帶來的新挑戰。
“信息化建設、數字化轉型是支撐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信息化可以連接一家醫院的人、財、物、空間、流程等所有要素,是實現生產要素協同聯動的重要途徑。”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以下簡稱“華西醫院”)信息中心主任石銳介紹,信息化建設將關鍵客戶、關鍵業務、核心要素數字化,為醫院提供應對相應的變革挑戰、貫徹組織管理意圖、優化內部運營、提升價值輸出的重要支撐。
在石銳看來,信息化如同機體內的神經系統,這是一家醫院精細化管理的核心。他認為:“只有做好信息化,醫院才能輕裝上陣,反應敏捷,動力十足,才有可能達成使命愿景和文化內核,實現戰略規劃,更好地組織運營和服務輸出。”
探索精細化管理路徑
在實踐中,華西醫院結合自身情況和需求,借助信息化手段,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支撐醫院精細化管理的建設路徑。對核心要素、關鍵節點、關鍵流程進行數字化轉型,構建人、財、物、時間、空間、流程、數據等關鍵要素進行精細化管理。建設醫院大人事系統,構建資源統一調度平臺,推進診療全流程信息服務體系,探索創新診療服務模式,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將多學科、全生命周期診療應用于臨床,引入AI、物聯網、5G、機器人等新技術提高診療質量、合規與效率。
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醫院建設了算力集群和存儲集群,推動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落地,探索試行算力存儲資源成本核算,建立統一的信息化裝備、項目、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加強信息網絡“零信任”應用,優化重構醫院網絡架構。“我們采取了三位一體的數據中心架構,以支撐臨床信息系統為主,保障業務的穩定、高連續性和高可用性。”石銳強調,醫院建設了院本部、新川和萬國三個數據中心,構建了高性能的計算集群。
醫院精細化管理對數據治理提出了新訴求,主要包括全面的信息感知、實時的數據匯聚、系統的指標覆蓋、豐富的分析維度和快速的需求響應。為加強數據治理,醫院推動專病醫聯體建設,健全醫療模式,由協同、協助轉向“賦能”,優化了醫療業務協同平臺,實現擴增服務范圍、豐富服務內涵。
為了加強數據的應用,華西醫院計劃打造智慧管理平臺,該平臺可通過指標、報表、可視化界面呈現重點關注的運行指標,為職能部門以及臨床部門采取適宜的管理手段,并可對異常指標層層回溯,分解為細粒度的明細,找到問題根源。對此,石銳強調:“規則管理是一家醫院管理智慧的沉淀,是通過規則體系來開展的。依據數據進行決策,才能將智慧運營決策真正落到實處。”
全面實現精細化管理
華西醫院以人和事為中心,建設大人事系統統一了組織架構、人事管理、資源調配等內容,聚焦多院區集團化高質量發展,對職能部門人數、人事單位人數、臨床部門人數和人員類別人數進行了梳理,摸清了在院人員底數。華西大人事系統實現了從聚合到整合:聚合個人醫教研管數據,提供聚合查詢;聚合醫教研管各類系統,提供一站式登錄;跨部門跨系統整合業務,提供一站式服務;對接零信任,提供院外安全訪問內網業務,實現了大人事多院區人員分布、流動的可視化。
在業財融合、精細化財務管理方面,醫院建設了統一賬本,全覆蓋所有線上入口(包括公眾號、小程序、手機APP等),以及線下渠道(包括自助設備、銀聯POS機、銀行柜臺等)支付的各類入口和渠道,并獲取業務訂單數據和銀行賬戶資金數據進行自動匹配,形成一個統一記賬、對賬、核算的系統。統一賬本可進行資金信息的集中對賬和全渠道對賬,保證資金數據的真實,整合數據至“一本賬”,實現業財融合。
物資精細化管理方面,醫院構建了基于UDI的醫院耗材精細化管理系統。在高值耗材管理方面,實現了“0”庫存管理,可掃碼計費,借助信息化追溯使用全過程明細。在低值耗材方面,實現了最小外包裝管理,通過UDI掃碼,采取“超市化”計費模式,保障進銷存準確性。
優質患者服務方面,華西醫院不斷進行探索,將新興技術應用于臨床,通過人工智能語音交互技術,實時、快捷、高效地采集診前評估、慢病隨訪、滿意度調查等信息,賦能于臨床,并通過智能穿戴技術,連續、快捷地采集多維度、多形態、多參數的數據,為臨床診斷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撐。
談及未來數字化轉型建設工作思路時,石銳強調,醫院將進一步優化數據生產鏈路,切實提高數據質量;探索構建高質量多模態醫療行業數據集;全面推進醫學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對標高等級應用標準,穩步推進核心系統升級;升級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實現高可靠、高可用。
“信息化建設永遠在路上,精細化管理的要求也將不斷深入提高,為醫院高質量發展持續提供信息技術支撐。”他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