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信息化新聞一周回眸第474期|《關于實施2025年衛生健康系統為民服務實事項目的通知》印發
國內新聞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實施2025年衛生健康系統為民服務實事項目的通知》
2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實施2025年衛生健康系統為民服務實事項目的通知》,在2025年用心用情做好八件為民服務健康實事,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包括:全國二、三級公立綜合醫院均提供兒科服務。每個地市至少有一家醫院提供心理門診、睡眠門診服務;推進全國統一心理援助熱線12356的應用;全國舉辦超過5000場次國家和省市級專家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地市內醫療機構之間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項目超過200項。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全國新增普惠性托位66萬個。取消門診預交金,將醫保患者住院預交金額度降至同病種個人自付平均水平。常住人口超過10萬的縣均能提供血液透析服務。推進“血費減免一次都不跑”,便捷獻血者異地辦理血費減免。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辦20場以上“時令節氣與健康”健康知識發布會,推進健康知識進萬家。(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家醫保局推出“醫保影像云索引”
2月10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擬實施“醫保影像云索引”的公告》,為每位患者的影像檢查文件賦予唯一標識,推動我國醫療機構間的影像信息共享,減少患者重復檢查的負擔,提升醫療服務效率。“醫保影像云索引”由5部分組成,包括國家醫保信息平臺人員管理碼、檢查日期時間代碼、檢查部位代碼、醫保醫用設備代碼和影像存儲單位代碼。索引確保了影像文件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為醫療機構間的檢查結果共享互認提供了技術支撐。國家醫保局表示,索引的推出將有效減少患者因跨機構就診而進行的重復檢查,減輕患者的經濟、時間負擔。同時,通過影像信息的云端存儲與共享,醫療機構可以更高效地獲取患者的檢查結果,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國家醫保局)
工信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全國優秀項目及通過驗收項目
2月1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廳發布關于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全國優秀項目及通過驗收項目的通知。經地方驗收和推薦、專家評審及公示等環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確定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全國優秀項目274個,通過驗收項目534個。(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發布
近日,《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發布,涉及醫療健康等多項內容。報告提出實施健康優先發展戰略。堅持預防為主,將“大衛生、大健康”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形成統一高效的政策協同、信息聯通、監管聯動機制。加快分級診療體系建設,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和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發展互聯網醫院、遠程診療和“AI+醫療”,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更好下沉共享。全面實施“健康管家”工作法,為群眾提供個性化、專業化健康管理服務。依托基層衛生機構,先行試點建設50個智能化康復中心。支持發展臨床醫學研究,推動醫學科技領域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的創新研發,促進醫工結合、醫藥融合等。(四川省人民政府)
湖北:為中部地區崛起貢獻健康力量
近日,2025年湖北省衛生健康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推動資源向基層、預防和中醫傾斜,著力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著力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重點工作,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筑牢健康根基。會議要求,推進醫療資源提質擴容。打造醫療高峰高地,加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推進就醫智能化、流程便捷化,推進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實現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實施人文關懷提升行動,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健康報)
河南打造高水平臨床專科集群
近日,河南省衛生健康委發布關于推進臨床專科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要求,醫療機構要充分利用多學科融合的優勢,圍繞重大疾病和關鍵技術,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導向,加強臨床診療技術創新、應用與基礎研究和成果轉化。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應當進一步強化臨床與基礎研究交叉融合、醫工交叉融合等領域聯合攻關。(健康報)
重慶2025年將加快推進“三醫”數字化協同應用建設
2月11日,從2025年重慶市衛生健康、醫療保障、藥品監管工作會議上獲悉,2025將建立完善“三醫”協同聯系會商機制,加快推進“三醫”數字化協同應用建設,打通數據壁壘,完善“三醫”聯合監管制度,全面加強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鼓勵創新藥品和醫療器械發展、推動對外創新開放政策方面的協同合作,促進“三醫”政策協同、信息聯通、監管聯動。(第1眼TV-華龍網)
深圳:擬支持“人工智能+”醫療美容應用場景建設
為貫徹落實相關政策,促進人工智能與醫療創新深度融合,《深圳市寶安區人工智能引領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上述文件提到,促進人工智能與醫療美容的深度融合。支持“人工智能+”醫療美容應用場景建設,擬圍繞術前診斷與個性化方案設計、手術規劃與效果模擬、手術導航與精準操作、精準營銷等醫療美容服務場景,鼓勵企業針對場景需求開展人工智能產品開發,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解決方案。支持醫美產品研發創新。支持區內企業研發醫美激光、強脈沖光、射頻、超聲設備、水光儀、口腔新型材料、口腔影像、種植導航系統等高端醫美器械和口腔特色產品。支持醫療美容服務提質。(界面新聞)
國際新聞
美報道顯示2025年1月IT從業者失業率攀升
2025年1月,美國聯邦勞動局數據顯示,科技行業的失業率升至5.7%,相比之下,去年12月這一數據為3.9%,超過了全美4%的總體失業率。失業的信息技術工作者人數從2024 年12月的9.8萬人增至2025年1月的15.2萬人。一些人認為,人工智能已對IT就業市場產生影響。但有專家表示,在醫療行業的相關領域,卻面臨著相反的問題 —— 專業技術人才短缺。軟件工程師、開發人員、數據分析師和科學家以及IT安全專業人員等崗位都需求旺盛。(CHIMA編譯)
美國醫學協會調查:更多醫生使用人工智能
美國醫學協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AMA)的研究人員調查發現,2024年,醫療領域的人工智能在醫生群體中引發了更多的關注。大多數參與調查的醫生(68%)表示,他們認為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存在一定優勢,這一比例高于前一年的65%。盡管醫生們仍心存顧慮,但目前有超過五分之三(66%)的醫生表示會在實際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這一比例較2023年的38%有顯著提升。近一半(47%)的醫生將加強監管列為提高他們對醫療人工智能工具信任度所需的首要監管措施。醫生們還表示,數據隱私保障(87%)、不因AI模型錯誤承擔責任(87%)和醫療責任保險(86%)是他們能否接受人工智能的重要因素。(CHIMA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