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清華長庚智慧醫院建設模式探索與實踐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簡稱“清華長庚醫院”),是由北京市和清華大學共建共管的一所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在建設過程中得到了臺塑關系企業和臺灣長庚紀念醫院的援建和無私捐助,于2014年11月28日開業,北京市醫保A類定點醫療機構。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連續五年獲得A+,是最年輕的A+醫院之一。醫院在發展過程中,充分重視信息化的支撐作用,構建了全流程全覆蓋的醫療信息系統。
“醫院信息系統是醫院的神經系統,覆蓋醫院全部業務,將醫院的管理制度、 規章等扎扎實實地落實到醫院的各個角落。”在日前召開的深圳市衛生健康信息學術會議上,清華長庚醫院信息部副部長李強談到,醫院通過推進信息化建設,為制度化管理賦能。
全面推進管理制度與信息系統深度融合
清華長庚醫院在開展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堅持以核心信息系統自研為主,衍生系統引入為輔的建設理念。“全院共識的管理文化是精細化管理必須有信息系統支持,醫院管理制度固化于信息系統方能有效執行。”李強強調,在具體實踐中,醫院采用了以自主運營為主的管理模式,全面引入成熟管理制度并本地化適配,將管理理念嵌入IT系統。
清華長庚醫院的HIS系統業務功能架構主要包括以下模塊:便民利民,互聯網醫院服務支撐;區域垂直整合,信息一體化建設;精細化運營管理支撐;便捷化患者服務就醫體驗提升;護理、藥事、醫技業務流程支撐優化;醫療業務流程支撐優化;科研教學支撐;大數據“八大體系”支持科研與管理。醫院全面實現了管理制度與信息系統的深度融合,把制度部門、使用部門和建設部門有機融合,目前建成了126個信息系統。
李強介紹,醫院高度重視信息管理部技術團隊建設,將它定位為戰略支援部門、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工作執秘部門、智慧醫院建設專班規劃與執行部門,部門建制完整,擁有一支編制51人、有活力、穩定、綜合能力強的專職信息化隊伍。
在開展智慧醫院建設規劃方面,清華長庚醫院按照醫院信息化功能建設指引和人工智能+相關政策建設指引等文件的要求,堅持推進醫療、服務、管理三位一體,迎接智慧醫療的4.0時代的到來。醫院積極推進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創新發展,構建了居民/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人機物融合互動的智慧醫療生態,組建智慧醫院建設專班,打造清華特色的全棧AI醫院。
清華長庚醫院的“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通過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水平分級評價6級、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三級,成為全國“6+3”以上高級別水平智慧醫院(目前全國僅33家,北京6家)的成員。
全方位加強智慧醫院建設
在具體實踐中,清華長庚醫院的智慧醫院建設從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智慧健聯體等方面全方位展開。
在李強看來,電子病歷建設是智慧醫院建設的底座。因此在進行信息化建設之初,醫院自主研發了一體化的電子病歷系統,上線了全院一體化會診系統,建設業務流程閉環、自研與引入相結合的知識庫體系,自主研發多院區CDR及360總覽,利用信息手段支撐VTE預防。醫院建設了智慧病房,對信息展示與風險監控統一管理,整合式智慧醫技平臺,集成多模態報告形式,形成“一站式”健康管理系統,基于大模型AI智能電子病歷助手,進行病案智能質控,配合AI影像輔助診斷系統,打造數智化病理科。
在智慧服務方面,清華長庚醫院完善了自助服務系統,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門診一站式綜合服務,實現線上就醫全流程,建設智慧藥房,自研多元報到叫號平臺,實行住院全流程智慧化,提供多模式患者移動電子簽名,建設全院電子導航系統,打造全院通用的AI語音外呼平臺,使信息化為醫保智能監控賦能。
在智慧管理方面,清華長庚醫院建設了基于業財一體化的全面預算管理HRP系統,上線基于企業微信的移動端應用,搭建臨床試驗信息管理平臺,實現臨床試驗和醫療新技術研究試驗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建設科研管理與轉化平臺,上線生物樣本庫系統和實驗室智能信息系統,開展科研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為智慧科研提供支撐。
在智慧健聯體方面,清華長庚醫院與京市昌平區衛生健康委合作共建的天通苑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天北中心)。天北中心與醫院之間實現了“管理垂直化、資源共享化、服務同質化、信息一體化”,打造以“健康為中心、社區為半徑、家庭為單位”的整合式區域健康醫療聯合體,形成可復制、可持續的智慧健聯體模式,為健康中國打造社區健康卓越示范。
談及智慧醫院未來展望時,李強強調:“力爭建成智慧醫院高質量發展示范單位,逐步推進電子病歷、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互聯互通、等級保護五個方向目標的實現,探索面向未來的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為打造數智清華長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