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集成平臺建設選型?|醫療信息化MDT問答
Q
提升醫院服務經營水平、優化完善現有醫療信息化體系進程中,如何進行集成平臺建設選型?
A
醫院集成平臺建設的選型是一個全局性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
1.全局性考慮:根據醫院當前的信息化發展情況、已有主要業務系統情況、主要業務系統是否一體化、醫院近幾年信息化預算情況等。
?。?)如果醫院當前主要業務系統,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HIS和電子病歷用戶不滿意,不要期望單獨上集成平臺就可以解決問題,甚至可能把情況搞得更加復雜。建議連帶一體化的核心系統(包括HIS和電子病歷)和集成平臺一起考慮更換。在新產品的選型中,如果一家公司的一體化核心系統和集成平臺、臨床數據中心產品市場占有率都比較高,那么建議一并考慮,實施效果會比較好,后期維護也方便。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一家公司的集成平臺在整合本公司產品的時候不容易檢驗其集成平臺的真實能力和設計水平,要通過其他一些非該公司的外周接入系統來考察集成平臺的真實可靠性。
(2)如果醫院當前主要業務系統(傳統意義的HIS和電子病歷)使用效果不錯,尚可以支撐醫院目前各類改造要求,且醫院近期信息化經費有限,可以考慮通過上線集成平臺和臨床數據中心來提升醫院信息化整體水平。這個時候可以考慮兼容性比較好的集成平臺產品,確保平臺能夠與現有系統順利對接。
2.集成平臺選型注意事項:集成平臺選型還需要注意底層技術架構的成熟穩定,目前國內主流的集成平臺產品底層技術架構多數是采用IBM MQ、InterSystems Ensemble,或者Orion Health,也有使用ActiveMQ、RabbitMQ等消息隊列的。在選型前要進行充分的技術預研和測試,驗證平臺的性能和穩定性。考慮先實施局部試點項目,以評估平臺的實際表現。建議選擇用戶友好、易于學習和使用技術先進、靈活擴展的平臺,因為集成平臺的建設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不停的根據醫院業務發展進行靈活擴展,接入更多的數據源或針對新要求進行二次開發。集成平臺的建設應能夠滿足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實際情況與具體需求,如:需全面支持HL7 V2、V3、CDA、FHIR、DICOM、HIPAA等醫療信息協議和標準,促進醫院整體信息標準和規范建設,為互聯互通奠定基礎。不建議使用底層技術不夠通用和成熟,國內缺乏相關技術工程師支持的平臺,避免出現因為技術問題或人才短缺導致后期服務無法得到及時和有效支持的風險。
(1)如何切換過渡:制定明確的過渡計劃,以確保從舊系統接口到新集成平臺的平穩過渡,考慮在過渡期間對業務流程的影響和用戶培訓需求。對切換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評估,并制定相應的管理計劃,準備應對策略,以降低項目失敗的風險。
?。?)醫院集成平臺一旦成功運行上線,就成為醫院信息系統的另一個運轉核心,必須保證安全穩定、成熟可靠。它承載了各個醫院業務系統之間的鏈接,對于穩定性和連續性要求極高,對于數據的實時性也有很高的要求,要充分考慮集成平臺的容災方案,包括基礎軟件層面和硬件層面,使其足以承受絕大多數突發情況,防止因平臺宕機對醫院業務產生影響,建議單獨為集成平臺設置服務器集群。
——王忠民 江蘇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