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收費電子票據應用與探討
時代越進步,對信息化程度的要求越高,傳統紙質票據越來越無法滿足社會飛速發展的需求,電子票據應運而生。電子票據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以電子方式存儲的收付款憑證。電子票據和紙質發票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可以作為報銷憑證。由于醫療機構自身和服務對象均與普通商業活動中的商家和消費者有明顯區別,電子票據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不能照搬,要做適應性調整。為了進一步優化流程,可通過整合服務環節、增加就診體驗等措施,為服務對象提供高效、便捷的醫療保障服務,推進醫療電子票據的使用。
1 醫療電子票據的優勢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個人所得稅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相關工作,防范虛假醫療收費票據,實現醫療機構、財政部門、衛生健康部門、醫保部門信息互聯互通,財政部門對醫療票據收費的實時監控,全過程監督票據使用情況,對于形成“源頭可溯、全程可控、風險可防、責任可究及公眾可查”的醫療收費電子票據管理新模式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1.1 方便患者獲取,改善就醫體驗
普通紙質發票以紙張的形式呈現,而電子票據多以數字化方式呈現。紙質發票必須面對面手工操作,而電子發票通過數字媒體形式傳送與保存發票內容,可通過網絡、移動通信等方式傳送給接收方。電子發票采取電子簽章實現發票簽名、電子蓋章,實現電子發票唯一性。同時,節約患者窗口排隊時間,改善就診體驗。
1.2 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傳統的紙質票據,醫院的使用情況及收入信息狀況不能互聯互通實時共享;電子醫療票據推行,實現了醫保部門、財政部門、衛生健康主管部門信息互聯互通,為信息公開打下良好的基礎,更加有利于醫保部門對區域內醫療服務收入情況及時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財政部門對醫院的收入預算執行情況及時了解,有效防范醫院報表調整帶來的收入不實問題。同時,醫保部門可以及時了解門診就診信息,有利于更加精準地制定門診醫保支付政策。通過對電子醫療票據大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醫院集中采購藥品和耗材使用情況,為醫保直接結算藥品和耗材款項提供參考。
1.3 存儲更便捷,時間更長久
普通紙質發票需要保存好紙質發票,而其保存必須按照檔案管理方式,防潮防火,一旦損毀,無法復原;且按照新會計制度的要求,會計檔案必須保存30年,保管成本高。而電子發票只需保存電子檔,成本低,要求少,存儲空間小。與傳統紙質發票相比,電子發票管理系統可以在線開票,節省發票工本費、稅控機成本以及相關人力成本;同時,可以減少對紙張的使用,更加符合環保要求。
2 推行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2.1 部分患者接受難度大,可能產生新的矛盾點
在改革不斷加快和技術日趨成熟的當下,人們對于電子票據這一新生事物具有天然好感,但接受起來卻需要一個過程。特別是老年人對此不理解不認同,認為電子票據只能打印一張紙,不如紙質發票正規,認為有“紅章”才有效。如果醫院使用彩色打印,又會加重醫院成本負擔。由此,可能產生新的矛盾點。
2.2 電子票據信息內容有待完善
目前,特殊困難群體通過其本人申請,可由民政部門提供一定的民政補助。民政補助起初由當地民政部門與醫院結算,后改為醫保局直接結算。它不同于“醫療救助”,目前使用的電子票據中沒有該項內容。醫保局撥付表上雖然沒有明確顯示,但是每月的費用統計表上都有詳細的按照不同支付類別的門診和住院顯示。
2.3 電子票據流程管理有待進一步優化
目前,電子發票門診退費和住院召回時,原藍字發票沖減,同時產生一張新的退費電子票號,顯示的所有金額均為負數;退費后只能打印沖紅字發票,藍字發票關閉不能再次打開。但如果在之前患者已經打印或下載藍字發票,那么此時產生的紅字發票其實于患者而言無關痛癢,大多不會自行下載和打印紅字發票。這與紙質票據截然不同,紙質票據在退費或召回時由開具方收回,內部控制各環節對退票事實的確認可以書面記錄,并且HIS系統中已經顯示退費,患者無法再次取得此號碼的發票。
2.4 一定程度上增加醫院運行成本
醫院紙質票據由醫院提出申請后,向同級財政部門申購,由財政登記購買的號碼直接由印刷廠發貨至醫院。使用醫療電子票據后,只需要在網上提出申請,財政審核后,直接派號給醫院使用。但是,醫院額外需要增加信息改造成本、固定資產成本、運營維護成本、耗材成本及人員成本。并且,只有信息改造成本和固定成本是一次性投入,其他成本都是變動成本。
同時,在人口日趨老齡化的當下,多數老年人由于子女工作繁忙而自行去醫院就診,但這個群體對于電子產品使用和理解有著天然的客觀因素,無法順利打印出電子發票,往往要求在醫院打印票據,無形中增加了醫院成本。
此外,由于省級三甲醫院早于市級三甲醫院啟動并完全使用電子票據,致使省市級三甲醫療機構的電子票據形式不一致。省級三甲醫院為一張電子票,即發票類別及明細清單同在一張電子票上并且打印在一張紙上;而市級三甲醫療機構為一張電子票據,但明細清單在第二張紙上,若分開打印,很多患者因為不了解而經常把第二張明細隨手丟棄,等到報銷時再打印,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2.5 電子票據的安全隱患
國家提倡全民醫保后,有些單位會有相關的二次報銷制度,部分居民也會自行購買商業醫療保險。這些報銷及保險都需要提供發票等相關醫療證明文件,其中最關鍵的是發票。在報銷過程中,線上獲取的醫療電子票據,仍然需要打印出紙質發票。因為電子票據本身可以多次打印的特殊性,為防止由于多次報銷帶來的會計風險,會計人員在報銷時必須要核對電子票號,增加了工作量。同時,紙質發票一般有兩聯,患者只持有其中一聯,難以對發票信息進行篡改;但是電子票據的數據則相反,篡改后查驗結果難以發現問題,增加了電子發票的安全風險。此外,還存在網絡安全問題,需謹防網絡病毒及黑客的威脅。
3 推進醫療電子票據的對策建議
3.1 加大宣傳力度,優化宣傳方法
以南京市某中醫院為例。醫院的患者以老年人為主,政府、醫院應做好相應的解釋宣傳工作。比如,制作宣傳片,在醫院公共區域的顯示屏中滾動播放,以提高醫療收費電子票據的公眾認知度;對住院患者普及相關知識,并進行小問答,獎品為醫院自制香囊,既可提升患者的參與度,又可實現便民利民的服務目標,同時還可以減少醫患矛盾。
3.2 擴充票據有效內容
建議在“其他信息”中增加相關“門慢”“門統”“門特”的“已使用金額”或者“剩余金額”,方便患者明明白白就醫,減少醫患糾紛。門診、住院的電子票據建議取消“備注”。備注是表格上為附加必要的注解說明而留的一欄,但現在電子票據的說明已經在明細表中有詳細展示,“備注”一欄已經難以發揮作用。同時,在門診電子發票“明細表”中的“備注”填寫的內容僅是患者需要自付的比例,建議將其改成“自付比例”,可能更為確切。
3.3 優化票據管理流程
在省財政系統中,建議只沖減藍字發票,把原票金額沖減為0,并標注“退費”字樣;報銷時查詢省財政系統顯示為“退費”,無需再產生新票號。這樣可以節省票號號段,且避免重復報銷的管理風險。開立電子票據的優化流程見圖1。
圖1 開立電子票據的優化流程
3.4 簡化票據頁數
2019年《財政部 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全面推行醫療收費電子票據管理改革的通知》中明確指出,明細項目較多、填寫不下時,應將全部明細項目列入醫療收費明細。實際工作中,明細項目少時直接將全部明細打印在發票上,可以在不影響票據功效的前提下有效節約成本。以某中醫院為例,中藥配方,特別是在冬季調養時使用的膏方,可以把具體的中藥名打印在專門的醫療收費明細中;但是中成藥、西藥可以直接打印在發票上,在方便老年患者打印、留存票據的同時還可以降低成本。
3.5 拓展智能化報銷通道
由于電子票據在下載后可以無限次打印,為了從根源上杜絕“一票多報”,建議模仿掃碼槍原理研發便捷核銷儀器。每把核銷儀器都有唯一編號,并且開機后直接連通省財政網上票號系統,每個報銷(保險)單位不論有多少儀器都只能掃描成功上傳一次,由此杜絕重復報銷帶來的危害。對于在一家保險公司購買多種商業醫療險,并且均符合險種要求可以同時報銷的情形,單一性核銷儀器不能滿足需要,可同時開發復合型核銷儀器,但在使用中應制定嚴格制度,防止違規使用。同時,使用核銷儀器報銷后,將姓名、醫院、金額、發票號碼等相關信息直接上傳至省財政系統,允許醫院、保險公司、報銷單位等查閱,防止報銷人報銷后再次打印要求醫院退費套現,也可以防止內部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私自打印電子票據進行退票套現等舞弊行為,對于加強內部控制亦有一定幫助。如此,電子票據的使用形成一個閉環,后續還可以研究如何將電子票據與患者醫保卡關聯,實現無紙化報銷,徹底解決打印成本等一系列問題。
來源:《中國醫院》雜志2023年3月刊
作者:唐昭華、李娟
單位:南京市中醫院、南京腦科醫院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