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林:全民健康信息化“十四五”規劃的任務與行動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的印發,明確了推動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的總體思路和八大任務、五大工程以及八大優先行動。醫療行業將如何把握問題導向、應用導向,統籌發展與安全,強化系統思維,以引領支撐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促進全民健康信息服務體系化、集約化、精細化發展?在CHIMA 2022大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大數據辦公室主任唐勇林在《“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的主旨報告中做了詳細闡述。
以下內容根據唐勇林主任大會發言整理。
一形勢背景:發展時機已成熟
1.健康中國、數字中國是關鍵詞
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有兩個關鍵詞:健康中國、數字中國。健康中國體現出健康的重要性,這促使我們必須要轉變理念,推動發展方式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主要體現在: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理念的轉變必然以技術為支撐,這個技術之一就是信息化。從關注“此時此刻”的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關注“每時每刻”的以健康為中心,需要新的手段和技術,健康中國離不開信息化。
而數字中國最大的特點就是融合,融合各行業各方面,包括社會、經濟、政府,以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全方面的融合。其中在數字經濟方面,提出在智慧醫療等重點領域開展數字示范;在數字社會方面,提出在醫療等重點領域推動數字化服務普惠應用,推進醫院等公共服務機構資源數據化,加大開放共享和應用力度等;在數字政府方面,優先推動衛生等高價值數據集向社會開放,開展政府數據授權運營試點,鼓勵第三方深化對公共數據的挖掘利用;在數字生態方面,探索在線醫療等監管框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倫理審查規則。
數字健康處于健康中國和數字中國兩大戰略交匯點上。黨中央高度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衛生健康的融合發展,多次做出重要部署,要求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域鏈等新技術在衛生健康領域的應用。我們將圍繞這個目標,全面推進“十四五”規劃中的信息化工作。
同時,在全球范圍可以看到,眾多國家與組織,如美國、歐盟、日本、以色列等主要發達國家,均加快制定出臺數字健康規劃和政策,將其作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地位,以衛生信息作為改進全面醫療衛生服務的重要手段,搶占醫學研究、精準診療和尖端移動設備前沿陣地。
2.發展環境更加完善
首先,法律法規逐步完善。《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有專門的條目對信息化工作提出要求。國家近期密集出臺的《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形成了制度規范。
其次,頂層設計基本形成。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形成以信息化建設為基礎、以大數據發展和“互聯網+”服務為引領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
第三,平臺基礎逐步夯實。國家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初步建成,省統籌區域平臺不斷完善,實現各級平臺聯通全覆蓋,建立健全全員人口信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基礎資源等數據庫,并依托平臺實現互通共享。
第四,疫情防控能力得到提升。“互聯網+醫療健康”開辟線上抗疫戰場。通過大數據追蹤風險人群來支撐四早、四清,健康碼“一碼通行”,核酸檢測和疫苗接種信息共享等,助力將疫情對經濟社會影響降到最低。
第五,便民服務成效凸顯。通過推廣“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來推進10項服務30條措施,就醫流程優化,“三長一短”問題有效緩解,促進“中心下移、資源下沉”,政務服務事項指尖辦、跨省辦,便民服務深度廣度不斷拓展。
第六,網絡安全防護能力不斷增強。
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如基礎設施、共享應用、投入保障、網絡安全等還存在短板與弱項,統籌協調機制還不健全、法律法規建設相對滯后、信息化建設投入機制有待完善、專業人才較為匱乏、數據要素價值潛力尚未充分激活等等,這些問題都要在“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克服。
二總體思路: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緊密結合
基于以上背景,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密結合衛生健康行業應用需求和新興技術發展大勢,把握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和應用導向,統籌發展與安全,要強化系統思維,促進全民健康信息化體系化、集約化、精細化發展,進一步暢通全民健康信息“大動脈”。以引領支撐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有力支撐,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促進行業轉型升級,重塑管理服務模式,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中國、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技術支撐。
基于以上指導思想,我們要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統籌集約,共建共享,以大平臺、大系統、大目錄為導向,加快信息化建設統籌;堅持服務導向,業務驅動,以優質服務為導向,以智慧決策為基礎,以系統治理為手段,形成應用牽引建設、服務促進聯通的發展機制;堅持開放融合,創新發展,構建基于數據驅動的生態系統,推進跨部門、跨地域、跨層級、跨系統、跨業務的技術融合、數據融合、業務融合,創新數據供給方式;堅持規范有序,安全可控,堅持發展與安全并重,把安全治理貫穿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管理應用全過程。
到2025年建設形成統一權威、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支撐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公立醫院與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聯通全覆蓋。
三主要任務:八大體系建設
第一,集約建設信息化基礎設施支撐體系
包括兩個層面:醫院層面、平臺層面。兩個關鍵詞:一是集約建設,加強共建共享,減少重復建設,完善國家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功能,加強省統籌區域平臺建設;二是優先建設,把信息化作為基本建設的優先領域,構建傳染病監測預警與應急指揮信息平臺,全面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提檔升級。
第二,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標準體系
重點在三方面:一是加強新技術行業應用標準的供給,保證研發;二是加強使用,應用在實際工作中,通過統一標準,推進醫療機構之間信息的便捷交換;三是方便使用,要加強服務,建立標準的服務平臺。
第三,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一是拓展服務模式,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強化與家庭醫生簽約、延續性護理等服務有機結合,為群眾提供個性化、差異化的護理服務。另外還有托幼、醫養等方面,也需要進一步拓展;二是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實現馬上辦、就近辦、網上辦、一定辦;三是規范服務保障與監管體系,這是基礎。確保在安全的范疇內發展。
第四,完善健康醫療大數據資源要素體系
一是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創新應用與行業治理,數據要用,用起來才能體現數據的價值,但對于敏感數據,技術進步為我們提供了安全使用的可能,很多地方探索的原始數據不出域,數據可用不可見,既實現數據應用,又保證數據安全;二是加強數據全流程質控和數據治理,提高數據質量。同時作為基礎,還要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根據集約建設的原則,構建全國一體化的大數據中心創新體系,形成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良好生態。
第五,推進數字健康融合創新發展體系
數字健康是我們下一個發展階段,要通過信息化建設為數字健康打好基礎。要構建數據健康戰略發展新格局,重塑數據健康管理服務新模式,培育數據健康經濟產業新業態,提升數據健康行業治理新水平。
第六,拓展基層信息化保障服務體系
堅持以基層為重點,補齊基層信息化短板,融通匯合數據,強化分析應用來推進基層信息化應用能力的提升。其中有三個關鍵點:一是強化基層信息化便民服務,提升健康檔案的查詢應用,試點推進健康畫像,通過基層為群眾提供全流程服務。同時要服務醫療人員,推動系統整合和升級,逐步實現基層數據只采一次、只錄一次,減輕醫護人員填報負擔;二是強化基層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基層信息化基礎相對薄弱,要加強建設;三是強化基層綜合服務監管體系建設,通過信息化提高服務水平,質量和安全。
第七,強化統計調查分析應用體系
為適應以治病為中心向健康為中心轉變的思路,要持續完善統計調查體系,強化統計數據共享應用,加強統計數據質量控制,全面提升統計監督效能。
第八,夯實網絡與數據安全保障體系。
安全是基礎,全面落實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責任體系和管理制度,構建衛生健康行業網絡可信體系。
四優先行動:八項優先行動
如何推動八大體系建設,落實成效,需要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夯實信息化基礎,推進互聯網+和大數據應用的同時,通過開展一批優先行動,著力在重點方面取得突破,推進信息化業務工作的融合。
1. 互通共享三年攻堅行動
這是目標,也是基礎。包括推進居民電子健康碼的一碼通用,通過云的方式,建立國家和省級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索引庫,地市級及縣級建成與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相銜接的全量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信息庫,逐步提升獲得感,實現更深層次的互通共享。
2. 健康中國建設(行動)支撐行動
通過健全健康中國行動統計調查制度,進一步構建全面覆蓋健康中國建設、健康中國行動主要指標的健康中國監測指標體系。
3. 智慧醫院建設示范行動
要整合醫院信息系統,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加快臨床診療無紙化進程,鼓勵醫療機構積極拓展智慧管理創新應用,推進院前與院內急救無縫連接,推進“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鼓勵應用臨床診療輔助決策系統。
4. 重點人群智能服務行動
包括搭建醫養健康信息化服務平臺,完善全國老齡健康信息管理系統,完善全國一體化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優化婦幼健康信息系統。
5. 藥品供應保障智慧監測應對行動
要做好藥品監測,推動實現全國二三級公立醫院全覆蓋和80%基層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覆蓋的總體目標。以基本藥物、急(搶)救藥、兒童用藥、老年人用藥、罕見病人群用藥為重點,健全藥品供求大數據監測系統。
6. 數字公衛能力提升行動
核心是推進醫防信息融合,包括疫情防控與“智慧食安”,做好疫情防控、監測指揮,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和服務能力等。
7. “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行動
統籌建設國家和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優化升級中醫館建設信息平臺,加強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提檔升級。
8. 數據安全能力提升行動
數據安全是要守好的底線,也是我們工作的基礎。要落實數據安全法規制度和標準,建設加強重要數據和個人信息出境安全監測和檢查,建設數據安全態勢感知平臺,開展行業攻防演練,推動分布式存儲、多方安全計算等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
醫院信息化建設離不開高位推動,離不開人才支撐,也離不開經費支持等各項配套政策,離不開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以上政策措施,為全面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衛生健康深度融合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