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高質量的技術研討會是怎樣煉成的?
7月16日,我在線收看了CHIMA大講堂《醫院高值耗材管理研討會》,收獲頗豐,借此文談談自己感受。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高質量的在線研討會:首先,會議主題是近期頗受大家關注的行業熱點問題;其次,會議內容充實,議程緊湊,觀點實用,把大家關心的問題聊透了;最后,會議全程組織嚴密,從活動策劃到會議預熱,從現場主持到后臺答疑,體現了一個行業學會專業的組織能力和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
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一場高質量的研討會是怎樣煉成的?背后有著怎樣的邏輯?一起來復盤。
一場高質量的研討會,源自CHIMA第三屆委員群里的深度討論。
7月15日,CHIMA公眾號發布了研討會的預熱文案。文中整理了近期發生在CHIMA委員群中,一次關于“高值耗材”的技術交流。從這份討論紀要看,參與者都是行業大咖,討論內容干貨極多,質量很高:有極富價值的經驗分享,有新穎獨到的觀點表述,有中肯精辟的意見建議,有圍繞焦點的見解交鋒。
這段技術討論,既體現了各位行業領軍者的專業水平,也展示了行業學會的專業價值。我在手機端看完了這段討論,大呼過癮,下意識地把文章收藏到印象筆記,作為難得的學習素材。
正是這場高質量的頭腦風暴,為后續的研討會奠定了基礎。
一場高質量的研討會,源于CHIMA的發掘創新。
微信群有一個缺點,討論內容得不到有效沉淀。尤其是很多高質量的群內討論,隨著討論完畢就慢慢流逝,缺乏有效沉淀和二次傳播。
這場源自CHIMA委員群的頭腦風暴,像是一場星星之火,任由熄滅還是燎原,根子在人。
在這里要真誠感謝CHIMA的委員們,在群內的熱烈討論散場后,他們第一時間想到了,還有更多的人渴望聽到、看到、參與到這場討論中來,從中受益。
想法固然重要,但是,想法唯有落地,才能體現價值。
于是,當研討會的熱烈氣氛尚未完全褪去,CHIMA的工作人員已經為下一個小目標而積極行動起來:有人忙著整理討論內容,聯系嘉賓,敲定議程;有人開始收集素材,制作講稿等等。在很短的時間內,CHIMA就將一次熱烈的討論,升級孵化成一場在線的研討會,并以CHIMA大講堂的方式呈現給大家。這些,都體現了一個行業學會該有的責任擔當和高效的組織動員能力。
在這場在線研討會的結尾,主持人邀請到一位神秘嘉賓,他為大家揭秘,這場研討會是如何從一個火熱的想法,逐漸落地成為現實。
一場高質量的研討會,源于參會人員的無私分享。
研討會開始后,十余名參會嘉賓進行了簡短的自我介紹,各位專家來自信息、醫工和設備等多個部門,都有著豐富的從業經歷。
在接下來的分享中,各位專家不僅展示了很高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很實在,秉承了技術人求真務實的風格,不只說好的,而是應講盡講:
有專家展示自己醫院獨立開發的高值耗材管理系統,不藏著掖著,直接打開軟件界面和后臺,為大家演示細節;
有專家分享自己醫院高值耗材管理的建設經驗,也不避諱,既說好的一面,也愿意分享不好的體驗,尤其是自己醫院在高值耗材管理中遇到的問題、踩過的雷、尚未解決的疑惑等等。可以說是傾囊相授。
這場研討會還有很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以回看。
如何做好一次技術分享?
最后,說幾句題外話,也是我在參加完研討會后衍生的思考:如何做好一次技術分享?
技術分享確實有很多好處,很多信息科也安排了定期的技術分享,將其作為提升團隊的學習氣氛、沉淀團隊文化、提高自我溝通表達能力的一個手段。
但是,真正實踐下來,效果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有些選題隨意,準備時間短,導致質量不高;有些自己搞懂了,但是講不明白,聽眾失去興趣等等。
這次CHIMA的在線研討會,也為技術分享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技術分享如何選題,分享人如何進行知識儲備,如何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主持人如何控場和引導,在這次研討會中,都有很好的示范。
當然,與繁重的科室工作相比,技術分享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很多人甚至覺得,技術分享是額外的負擔,所以輪到自己時,才會有應付了事的想法。
但是我想說,任何事情,只要你肯花時間,多琢磨,一旦琢磨透了,會得到超出這件事本身的成長。技術分享不是最終目的,最終要讓大家熱愛技術,工作中充滿主動。
技術分享這件小事,應付容易,做好卻很難,也很重要。在做好技術分享的過程中,你的組織動員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控場應變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而這些技能,都是你以后想要從技術轉管理的必備技能。
以上便是我對此次研討會的個人感悟,不到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
作者簡介
李楠,CHIMA青年委員。現從事醫院管理和信息化工作。作者觀點僅代表個人,純屬技術交流,與供職單位無關。
上一篇: 信息科“技術空心化”現象的反思
下一篇: 【聚慧廳】病房小藥柜怎么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