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互聯網+醫聯體”助力分級診療
作為兩輪醫改的試點城市,鎮江市一直致力于醫改工作的探索創新。2009年,鎮江市成立江蘇康復醫療集團和江蘇江濱醫療集團,標志著鎮江市公立醫院醫改跨出實質性步伐。此后,經過近10年的探索和完善,鎮江市于2019年制定《鎮江市醫聯體建設規劃(試行)》,在城區組建鎮江市康復醫療集團、鎮江市京江中醫醫療集團和江蘇江濱醫療集團三個醫療集團,分別由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鎮江市中醫院和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作為牽頭醫院。
2022年6月10日,在CHIMA大講堂《互聯網+醫共體/醫聯體建設》活動上,鎮江市衛生信息中心主任、鎮江市醫療集團智慧醫療中心主任朱月蘭和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信息處處長陳瀟君共同分享了鎮江市醫聯體建設的實踐成果與心得體會。
醫聯體建設的三點體會
三甲醫院人滿為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這是各地醫療機構長久以來普遍存在的問題。朱月蘭認為,組建醫療集團、建設醫聯體就是為了逐步降低三甲醫院門診量、推動分級診療、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增強群眾獲得感。
鎮江市衛生信息中心主任、鎮江市醫療集團智慧醫療中心主任 朱月蘭
“在推動分級診療這項工作上,鎮江市下了大功夫。”朱月蘭介紹,2021年鎮江市醫療集團和財政局聯合組織分級診療創新孵化入孵項目,通過評選分級診療孵化項目,推動分級診療工作創新及落實。鎮江市衛生信息中心上報了“醫療集團云數字健康分級診療服務項目”,旨在通過強化互聯網云服務來推進分級診療。
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設醫聯體?基于鎮江市的實踐成果,朱月蘭總結了三點心得體會:
首先,發揮醫聯體牽頭單位的引領作用。醫聯體牽頭單位需要制定各項業務流程、工作機制以及績效分配方案等,這是助推分級診療的核心。“如何解決雙向轉診難落實的問題?如何解決三級醫院超負荷運轉、基層醫院‘吃不飽’的矛盾?如何提升基層醫院的服務能力?”朱月蘭表示,這些“硬骨頭”問題的解決,有賴于各項激勵機制的制定和各項政策的落實,取決于醫聯體牽頭單位的引領及資源輸送。
其次,明確醫聯體各成員單位的職責。朱月蘭表示,醫聯體成員單位的不同層級、不同職責分工是促進分級診療落實的關鍵因素。要根據單位職責進行明確分工,建立有層次的分級診療體系。其中,牽頭醫院的職責是發揮其三甲醫院專家的高質量醫療診斷水平,專注于解決疑難雜癥;基層醫院的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則要做好基本公衛、基本醫療、康復護理等服務,當好群眾身邊的“健康守門人”。
最后是信息化助翼分級診療。“在醫聯體的建設過程中,信息化起到非常關鍵的決定性作用。‘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使得分級診療工作的推進如虎添翼。”據朱月蘭介紹,目前鎮江市醫療集團正在探索由醫聯體牽頭單位負責互聯網醫院平臺的“建”與“管”,將醫聯體各基層單位納入平臺運行,由他們更多地承擔“用”的工作,使得線下的分級診療工作能在互聯網上得到有效落實。
“互聯網醫院診療服務的發起者應當是家庭醫生及全科醫生。”朱月蘭認為,在醫聯體共建共用的互聯網醫院平臺上,老百姓一旦發起詢問,首先應由家庭醫生、全科醫生進行引導和服務;如若需求超過服務范疇,再由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向專科醫生進行傳遞,同時通過互聯網醫院平臺上的云藥房、云護理、遠程協作等提升服務能力,一方面降低三級醫院的門診壓力,另一方面提升患者獲得感,將分級診療工作做實、做細。
“互聯網+醫聯體”的建設實踐
作為江蘇江濱醫療集團的牽頭單位,2019年,江蘇大學附屬醫院開始探索“互聯網+醫聯體”的建設模式。陳瀟君認為:“‘互聯網’是基礎性工具,而‘互聯網+’則是任何產品與全網跨平臺用戶場景結合之后產生的一種公式,這個公式強調的是創新思路。”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信息處處長 陳瀟君
從表面看,“互聯網+醫聯體”就是要通過互聯網將三級醫院和基層醫院進行有效銜接,實現優質醫療資源的上下貫通、分級診療轉診流程的方便順暢,進一步鞏固“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格局。
而要讓“互聯網+醫聯體”這個公式真正發揮效用,使得醫聯體擺脫聯而不通、聯而不動、聯而不合等問題,就特別需要醫聯體牽頭醫院通過創新思路,發揮引領作用。
“無論是互聯網醫院,還是‘互聯網+醫聯體’,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幫助醫院提供更好的線下服務,而不是把線下業務完全照搬到線上。”陳瀟君介紹了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建設“互聯網+醫聯體”的實踐心得,主要表現在四個層面:
首先是政策層面,確保業務開展合法合規。江蘇江濱醫療集團內其他醫療機構的醫生通過備案登記,并以多點執業的形式入駐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的互聯網醫院平臺。“這樣可以將醫聯體內的醫生都當作本院醫生進行管理,解決了問診開方、內部管理等方面的合法合規問題。”
其次是執行層面,確保各級機構均有動力。據陳瀟君介紹,將醫聯體內所有成員機構都納入互聯網醫院平臺后,由此而來的一個問題是:由于平臺歸屬牽頭醫院,所有線上收入原則上都收入牽頭醫院賬戶。因此一定要做好績效管理與激勵機制,確保各級醫院合理公平的利益分配,從而才能為成員機構提供動力。
第三是技術層面。在“互聯網+醫聯體”模式中,入駐平臺的成員機構醫生需要為患者在線開立牽頭醫院的醫技檢查項目、入院申請單等,因此需要牽頭醫院在技術層面上給予支持,平臺實現相應功能。
最后是對接層面。為達到醫聯體內部貫通聯動的真正落地,各成員機構的院內數據需要與互聯網醫院平臺對接,以便醫護人員查看患者信息。此外,平臺要支持各成員機構的業務系統均可實現為患者建檔等服務,提高患者會診、轉診的便捷程度。
據陳瀟君介紹,江蘇大學附屬醫院通過共建線上統一“云藥房”,解決了醫聯體內部分成員機構藥品不足的問題,實現了藥品同質化;通過構建便捷線上協作平臺、一鍵發起會診等功能,實現了醫療水平同質化;通過在線開具上級醫院醫技預約單以及遠程閱片等功能,解決了基層醫療機構醫技設備不全面等問題,實現了醫技水平同質化。
針對門診患者,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互聯網醫院平臺主要提供遠程診斷、醫技預約、遠程閱片、藥品配送等服務,幫助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門診就診人次、診療水平,并有效促進上級醫院的醫療資源有效利用;針對住院患者,互聯網醫院平臺主要提供遠程會診、雙向轉診、慢病管理等服務,有效改善醫聯體內各級醫院床位資源冷熱不均的問題,落實分級診療制度。
“在‘互聯網+醫聯體’的基礎上,我們近期新增‘互聯網+隨訪’功能,希望形成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和服務。”陳瀟君介紹,江蘇大學附屬醫院的智能化隨訪系統可以針對不同患者進行微信小程序、短信息、智能語音機器人以及人工等多種方式的隨訪,在幫助醫護人員減少隨訪工作量、提升隨訪效率的同時,也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患者依從性。
實現三方共贏,醫聯體管理機制需繼續完善
“鎮江市的‘互聯網+醫聯體’仍處于探索階段,還有許多問題與困難需要解決。”朱月蘭認為,分級診療工作之所以落實難,和老百姓的就醫理念及基層醫療水平服務能力密切相關,因此增強老百姓對基層醫院的信任度尤為重要。
為解決這個問題,朱月蘭認為首先要大力推動家庭醫生簽約。通過家庭醫生簽約,將高血壓、糖尿病、腫瘤、術后康復等慢病患者納入基本公衛網絡進行管理,讓家庭醫生成為老百姓的第一健康咨詢員。長此以往,家庭醫生對老百姓的身體狀況最了解,老百姓身體不舒服自然而然會想到家庭醫生。其次,要逐步引導患者進入社區醫療機構。比如患者從上級醫院出院后,醫聯體牽頭醫院要及時引導患者回到社區,并將基本情況同步給家庭醫生或全科醫生,通過社區醫療機構對患者進行隨訪及康復理療。“在這個過程中,醫聯體內的各級醫院要緊密聯系在一起。”
除此之外,如何將配套政策落實到位、完善激勵機制、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運營效益等,也是朱月蘭非常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在沒有實現人財物統一管理的醫療集團中,各級醫療機構的差別很大、同工同酬不太現實的情況下,相關的配套政策就更加關鍵,牽頭單位對績效方案的制定要慎之又慎、充分醞釀。“既要體現三級醫院傳幫帶的責任,也不能忽視基層醫療機構的‘健康守門人’作用。醫聯體重在牽頭,關鍵是實現三級醫院、基層醫院和老百姓的三方共贏,如何做實、做好分級診療這項民生實事值得我們認真探索研究。”
來源:HIT專家網
點擊此處可查看本期大講堂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