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移動互聯網醫院【CHIMA 2018 案例分享】
CHIMA 2018 醫院互聯網應用典型案例推薦
案例提交:延安大學附屬醫院
項目特點:脫卡就診、手機醫保支付、專屬醫生、電子處方流轉
一、案例概要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成立于1950年4月11日,是一所具有紅色革命傳統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目前開放床位2400張,職工3707名,其中高級職稱人員529名,博士、碩士研究生269名,市級、部級突出貢獻專家13名;教師802名,其中教授、副教授76名,碩士研究生導師94名;醫院共設112個臨床醫技科室,骨科、心血管內科為省級重點???,獲批胃腸疾病、腦血管外科疾病、慢性肝臟疾病、眼科疾病等4個陜西省臨床醫學研究分中心。
2013年根據省政府安排,在延安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我院整體托管洛川、延長、志丹、宜川縣醫院和延安市第二人民醫院,成立延安醫療集團,2016年吸納延安、榆林26家縣區醫院組成醫療集團聯合體,先后成立樊代明院士工作站、周良輔院士工作站。在技術上引領,在教學科研上帶動,推動分級診療和資源共享,實現優質資源下沉,為陜北區域提供健康醫療服務。
2017年我院以智慧醫院建設為目標,搭建移動互聯網醫院,優化就醫流程,解決患者就醫掛號難、排隊長、票據多等問題,以“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路”為核心,實現智能導診、掛號、賬單支付、查詢、評價等基本服務,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支持脫卡就診、手機醫保支付、健康咨詢、藥品配送等高級服務,目前正在測試專屬醫生與處方流轉項目,上線后進一步提升患者就醫體驗。
二、服務對象與覆蓋范圍
為陜北區域500多萬人口提供更智慧、優質、有序、高效的健康醫療服務。
三、成果分享
(1)陜西省第一家實現脫卡就診的醫院,全程掃碼(就診卡二維碼)識別患者信息,僅憑一部手機即可完成就診;
(2)西北地區第一家實現手機醫保支付的醫院,“醫保+自費”一鍵混合支付,利用實名認證交叉對比,杜絕醫保卡盜刷現象,打通移動就診最后一公里;
(3)支持患者移動端發起退費申請,費用(包括醫保退費)全部實現線上原路退回,退費患者無需再去窗口;
(4)根據體驗與對比,平臺投入使用后平均減少患者院內排隊時間約40分鐘,平均減少患者排隊4次;
四、服務內容
通過微信(公眾號、城市服務)、支付寶生活號實現脫卡就診,全程掃碼(就診卡二維碼)識別患者信息;提供智能導診、預約/當天掛號、門診賬單查詢支付、就診卡充值、就診指引、院內導航、報告查詢、歷次病歷查詢等服務;其中支付方式除了基本的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外,我院與騰訊公司、延安市人社局、市醫保處合作,為醫?;颊邔崿F手機醫保支付;為住院患者提供每日清單查詢、住院預交金支付等服務;對接移動辦公系統,為醫院管理提供運營數據分析,就醫評價管理等服務。
五、正在建設的項目
(1)聯調專屬醫生,實現慢病線上管理
我院即將上線“專屬醫生”,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以及需要健康咨詢的患者將通過平臺進行線上咨詢,在家也能問醫生,突破空間限制,提高醫院服務能力,促進醫患交流,將醫療服務半徑延伸到院外,目標實現線上隨訪、網絡會診、家庭醫生等功能,讓患者進一步體驗醫生的“專屬”服務。
(2)聯調電子處方流轉項目
處方流轉項目在為我院與騰訊、國藥合作,目前正在依據合作方案梳理可流轉的處方項目,同時HIS與平臺正在根據接口方案進行修改,目標7月底上線。
基于實名、支付、區塊鏈等核心技術能力,連接醫院平臺、藥企,患者可以選擇醫院藥房、院外社會藥店、在線配送到家等多種購藥方式,減少患者在醫院的排隊取藥時間,優化傳統的購藥流程,尤其對于慢病患者,降低了看病買藥的成本。
(3)數據分析,為上線AI導診做準備
正在對近幾年的門診病歷進行梳理分析,結合當前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等技術以及醫學疾病知識庫,上線后將通過智能的人機對話方式,患者可以精準獲得最合適的醫生,從源頭上讓醫療服務更精準高效。
六、關鍵技術
移動支付技術;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負載均衡技術;實名認證技術。
七、經驗教訓
(1)外聯平臺抗壓能力弱
外聯平臺應提前考慮負載均衡和災備方案,避免在搶號高峰期因為外聯平臺的數據處理能力不足或硬件、網絡問題導致的系統故障,影響患者使用。
(2)相關配套系統應同步建設
除了診室叫號系統之外,藥房預擺藥系統、醫技預約叫號系統應同時進行建設,因為支付流程的優化,反而會導致在這些環節產生排長隊、秩序亂的現象。
(3)建設統一支付中心
支付寶、微信、APP、醫保支付、自助機等多種方式的接入,增加了財務對賬的工作量,建設統一支付中心,進行電子智能對賬,減輕財務人員壓力,提高對賬效率。
互聯網醫院帶來的便利與高效已經非常明顯,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將繼續探索新模式、建設新機制,積極推廣,以競爭和學習的態度把移動互聯網醫院做的更大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