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蘇州市吳中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互聯網精準健康教育服務平臺案例【CHIMA2018案例分享】
服務對象為轄區內居民、社區站、中心醫生、家庭醫生、各級管理部門。
覆蓋范圍包括全區各個公立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鄉鎮衛生院,全區居民。
二、 技術實現
2. 功能框架 系統建設模塊包括健教資訊、就診指南、精準匹配、資訊推送、數據分析五大模塊。分別從健教內容、健教方式、數據分析三個方面實現精準健康教育的目標(見圖1)。
圖1 互聯網精準健康教育服務平臺功能框架
3. 提供web服務 通過服務模式提供推送。其他系統只要通過向服務平臺推送ICD編碼,通過接口服務返回的鏈接獲取相關知識。所以平臺能與其他的軟件相匹配,只需通過服務調用模式即刻實現其服務目的。
4. 工作流程 系統主要工作分為四部分內容:居民自我標注、觀看健教資訊、查詢就診指南;家庭醫生隨訪時對居民進行類型標注、向居民推送健教資訊;管理者查看分析數據;系統自動完成健教資訊和居民的匹配并實現精準推送(見圖2)。
圖2 主要工作內容
三、 服務內容
2. 就診指南 就診不知道應該去什么醫院、掛什么科室的號、找哪位專家問診比較好,是居民在就診過程中最常見的一類問題。系統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將常見疾病進行分類,為居民提供就診指南服務,包括疾病、醫院、科室以及專家信息,方便居民準確了解身邊的醫療資源,根據自己的看病需求選擇醫院、科室和專家,降低居民的就醫成本。
3. 數據分析 通過記錄健教資訊的推送記錄和觀看記錄,系統能夠為管理部門提供準確的居民健康數據分析報告。管理部門能夠準確了解某一時間段內某個地區居民對疾病健教信息的關注程度,以及區域內疾病數量分布情況,為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決策提供精準的數據依據。
四、服務途徑
2. 家醫APP 家醫APP是吳中區居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重要載體,在安裝了家醫APP并綁定個人信息后,系統根據家醫APP中居民的醫療信息向居民推送與之相關的健教資訊。
3. 短信平臺 當居民沒有關注微信公眾號并且沒有安裝家醫APP時,系統能夠根據居民在健康檔案中預留的手機號定時、定量的發送健教資訊內容和內容鏈接,居民能夠以短信的方式獲取與自己相關的健教資訊。
4. 社區視頻教育 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醫院是普及居民健康教育知識的一個重要場所,通過在社區醫院的公共等候區放置LCD觸摸屏,播放相關的健康教育資訊,使前來就診的居民能夠通過健教宣傳視頻獲取相關的疾病知識。
5. 社區隨訪推送 隨訪是家庭醫生對居民健康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家庭醫生為居民進行定期隨訪的時候,能夠較為準確的了解居民近期的健康狀況,在工作過程中為他們推送相關的健教資訊。
五、 服務效果
六、 目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2. 居民就診疾病ICD不全 ICD編碼能夠比較精準的對居民進行區分,但是居民就診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同醫療機構對ICD編碼的匹配程度存在一定差異,系統無法完整獲取所有居民的疾病ICD編碼信息。對醫療機構的ICD編碼進行統一,規范ICD的編制。
3. 急性疾病宣傳不足 在居民出現突發疾病的診治過程中,由于療程短、治愈快、治療地點不固定等因素,系統無法及時準確的獲取患者診療信息,無法針對居民的急性疾病進行健康教育的精準推送。解決數據實時交互,能夠實時獲取到患者診療信息,推送相關的知識。
4. 健教知識庫匱乏 作為居民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目前成體系的健教知識比較匱乏,高價值的內容不多,內容類型比較單一,文字和視頻內容不夠細致、全面,沒有完整的體系結構。通過組織專家或者相關醫療工作者,編寫科普資料、錄制健教視頻等,擴充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