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巖:國家“十三五“時期四項衛生信息化重點工作
發布時間:2014-08-21
“以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實現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最終實現全國“一卡通”是國家衛生信息化建設重點工作之一,”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和信息司司長侯巖在8月15日下午舉行的中英健康信息化專題論壇上如是說。目前,全國12個省份建立了省級信息平臺,100多個地市和550多個縣區建立了區域信息平臺。
作為中央信息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總書記曾講過,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用信息系統提高醫療水平叫“如虎添翼”。在本次論壇上,候巖在致辭中強調,信息化是改革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是我們深化醫改的重要任務,也是重要的驅動力,信息化在優化就醫流程、實現精細化管理、提升服務能力等方面起著重要支撐作用。
相比英國的信息化進程的成熟發展,中國的衛生信息化起步其實并不晚。侯巖司長介紹,中國衛生信息化進程主要經過三個階段,自2009年深化醫改至今,信息化作為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已進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
以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全國12個省份建立了省級信息平臺,100多個地市和550多個縣區建立了區域信息平臺。
遠程醫療成效顯著
為了強化上下聯動,緩解邊遠地區和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從而降低患者就醫成本,節省社會補償資金,緩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問題,侯巖在會上指出,新疆在遠程醫療項目工作上做的比較突出,目前,新疆醫大第一附院先后與158家地州、市、縣級醫院、兵團師級醫院搭建起遠程醫療平臺。新疆遠程會診量日均約40-60例,單日最高突破102例,并且在當地開展了兵地聯合遠程會診、遠程繼續醫學救生衣以及多省區聯合會診等多種模式。
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不斷強化
在談及公共衛生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時,侯巖透露,我國傳染病的直報系統已經全部建立起來。并已覆蓋了我們各級各類的機構,其中包括88%的鄉鎮衛生院。“我們過去傳染病的報告率在非典之前,2003年之前我們要五天才能上報,那么現在不到半天的時間,就可以上報了”。
居民健康卡發放與應用試點穩步推進
“以居民健康卡為載體,跨機構跨區域,服務于全人群生命過程始終是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目標之一,”侯巖介紹,目前,全國15省份部分地區和14家大型醫院開展試點?!爸袊t大一院居民健康卡自應用以來,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全院部署了142臺自助設備,實現自助發卡,預約、掛號、繳費、查詢、打印等全面自助服務,”侯巖在會 上強調,醫院使用居民健康卡,相當于增加了50個人工窗口。
另外,侯巖還指出,衛生信息化標準體系也在逐步完善,國家已經組織完成150余項基本衛生信息標準制修訂任務,為人口健康信息化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制度先行是保障,統一標準是前提,強化應用是關鍵,互聯互通是核心,業務協同是目的。
“十二五”末完成工作
到“十二五”末,基本實現各級各類衛生計生機構信息網絡安全互聯,
以區域為重點完成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數據庫建設,實現試點地區互聯互通
結合地方實際,合理構建四級信息平臺,實現六大業務應用,基本覆蓋80%的省份、70%的地市以及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實現全覆蓋
試點地區普及應用居民健康卡
“十三五”時期重點工作
到十三五深入開展與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相承接的人口健康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設
實現三大數據庫基本覆蓋全國人口并整合共享
全面建成互聯互通的四級信息平臺,實現六大業務協同應用和信息共享
普及應用居民健康卡,實現全國“一卡通”
侯巖肯定地說,目前我國各個三級醫院內部信息化建設都做的非常好,隨著大數據等新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顯得尤其重要,尤其是國家信息平臺建設,侯巖介紹,為實現互聯互通,國家主要是以省為單位統籌推進地市、縣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各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
二、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
國家加快普及居民健康卡應用,2014-2016年,三年時間,國家將在15個試點省、45所大型醫院發放居民健康卡。不斷推進居民健康卡與金融、醫保、市民服務等相關方合作。
另外,要充分利用云技術、物聯網、視聯網等新技術不斷探索創新遠程醫療服務模式,從而促進遠程醫療服務的快速發展。
三、加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研究制定行業信息安全規劃,全面開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和電子認證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切實提高信息安全防護能力。
《人口健康信息管理辦法(試行)》對健康信息管理主體、信息采集、存儲、利用、安全管理提出明確要求。高度重視和應對網絡數據安全的巨大挑戰。
四、推動新興信息技術應用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快速發展。我們應用順應潮流、積極參與,運用新興技術助力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五、加強保障能力建設
加強與專業咨詢機構、科研機構及相關知名企業開展合作,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
加大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加強人員隊伍培訓,確??沙掷m發展。
作為中央信息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總書記曾講過,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用信息系統提高醫療水平叫“如虎添翼”。在本次論壇上,候巖在致辭中強調,信息化是改革發展的基礎性工程,是我們深化醫改的重要任務,也是重要的驅動力,信息化在優化就醫流程、實現精細化管理、提升服務能力等方面起著重要支撐作用。
相比英國的信息化進程的成熟發展,中國的衛生信息化起步其實并不晚。侯巖司長介紹,中國衛生信息化進程主要經過三個階段,自2009年深化醫改至今,信息化作為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已進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
國家衛生信息化重點推進內容
建設信息化區域平臺,實現業務協同、信息共享以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全國12個省份建立了省級信息平臺,100多個地市和550多個縣區建立了區域信息平臺。
遠程醫療成效顯著
為了強化上下聯動,緩解邊遠地區和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從而降低患者就醫成本,節省社會補償資金,緩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問題,侯巖在會上指出,新疆在遠程醫療項目工作上做的比較突出,目前,新疆醫大第一附院先后與158家地州、市、縣級醫院、兵團師級醫院搭建起遠程醫療平臺。新疆遠程會診量日均約40-60例,單日最高突破102例,并且在當地開展了兵地聯合遠程會診、遠程繼續醫學救生衣以及多省區聯合會診等多種模式。
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不斷強化
在談及公共衛生領域的信息化建設時,侯巖透露,我國傳染病的直報系統已經全部建立起來。并已覆蓋了我們各級各類的機構,其中包括88%的鄉鎮衛生院。“我們過去傳染病的報告率在非典之前,2003年之前我們要五天才能上報,那么現在不到半天的時間,就可以上報了”。
居民健康卡發放與應用試點穩步推進
“以居民健康卡為載體,跨機構跨區域,服務于全人群生命過程始終是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目標之一,”侯巖介紹,目前,全國15省份部分地區和14家大型醫院開展試點?!爸袊t大一院居民健康卡自應用以來,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全院部署了142臺自助設備,實現自助發卡,預約、掛號、繳費、查詢、打印等全面自助服務,”侯巖在會 上強調,醫院使用居民健康卡,相當于增加了50個人工窗口。
另外,侯巖還指出,衛生信息化標準體系也在逐步完善,國家已經組織完成150余項基本衛生信息標準制修訂任務,為人口健康信息化的規范化標準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人口健康信息化總體框架
建設原則制度先行是保障,統一標準是前提,強化應用是關鍵,互聯互通是核心,業務協同是目的。
“十二五”末完成工作
到“十二五”末,基本實現各級各類衛生計生機構信息網絡安全互聯,
以區域為重點完成全員人口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數據庫建設,實現試點地區互聯互通
結合地方實際,合理構建四級信息平臺,實現六大業務應用,基本覆蓋80%的省份、70%的地市以及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實現全覆蓋
試點地區普及應用居民健康卡
“十三五”時期重點工作
到十三五深入開展與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相承接的人口健康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設
實現三大數據庫基本覆蓋全國人口并整合共享
全面建成互聯互通的四級信息平臺,實現六大業務協同應用和信息共享
普及應用居民健康卡,實現全國“一卡通”
未來衛生信息化五大重點工作
一、加快推進信息平臺建設侯巖肯定地說,目前我國各個三級醫院內部信息化建設都做的非常好,隨著大數據等新技術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加快推進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顯得尤其重要,尤其是國家信息平臺建設,侯巖介紹,為實現互聯互通,國家主要是以省為單位統籌推進地市、縣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逐步實現各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互聯互通。
二、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
國家加快普及居民健康卡應用,2014-2016年,三年時間,國家將在15個試點省、45所大型醫院發放居民健康卡。不斷推進居民健康卡與金融、醫保、市民服務等相關方合作。
另外,要充分利用云技術、物聯網、視聯網等新技術不斷探索創新遠程醫療服務模式,從而促進遠程醫療服務的快速發展。
三、加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研究制定行業信息安全規劃,全面開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和電子認證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切實提高信息安全防護能力。
《人口健康信息管理辦法(試行)》對健康信息管理主體、信息采集、存儲、利用、安全管理提出明確要求。高度重視和應對網絡數據安全的巨大挑戰。
四、推動新興信息技術應用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快速發展。我們應用順應潮流、積極參與,運用新興技術助力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五、加強保障能力建設
加強與專業咨詢機構、科研機構及相關知名企業開展合作,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設。
加大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加強人員隊伍培訓,確??沙掷m發展。
上一篇: 2014年中國醫院論壇在京舉行
下一篇: 第二期居民健康卡建設技術培訓班在鄭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