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信息化新聞一周回眸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印發
近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8項具體行動。要求到2022年,全國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平均級別分別達到3級和4級,智慧服務平均級別力爭達到2級和3級,智慧管理平均級別力爭達到1級和2級,能夠支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服務新模式。到2025年,建成一批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智慧醫院,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形成,醫療服務區域均衡性進一步增強。(健康中國)
中央網信辦等八部門聯合公布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名單
為深入開展人工智能社會實驗工作,中央網信辦秘書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近日聯合印發通知,公布經地方推薦、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程序確定的10家綜合基地和82家特色基地。衛生健康領域共有15家特色基地。(網信中國)
近年來,國家衛生健康委從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等多維度構建老年健康服務體系。上海小區實施智慧健康驛站,只需將醫保卡靠近感應區,讀取成功后,再經人臉識別,居民的影像資料、手機號碼等信息自動錄入,一份包含11項自助健康檢測、11項自助體質檢測和15項健康量表自評服務的健康檔案隨即建立。居民在驛站所測得的每項健康數據可實時傳輸至智能手機上,在“上海健康云”內查獲。同時,健康數據也將“抄送”至家庭醫生電腦端,作為今后長期健康管理的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浙江省人民政府簽署了《關于支持浙江省衛生健康領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合作協議》。《合作協議》聚焦“優質、均衡、普惠”和“病有良醫、老有康養、幼有優育”,加快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有序擴容和均衡布局,不斷完善分級診療制度,率先建成分級診療體系,著力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縮小城鄉、區域和人群健康差距,實現人人享有全生命周期優質醫療健康服務,打造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省域示范。(浙江發布)
近日,應急管理部印發了關于組建國家應急醫學研究中心的通知,將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依托應急總醫院組建國家應急醫學研究中心。國家應急醫學研究中心是服務災害事故現場、應急救援一線,集開展應急醫學技術學術研究、實施災害事故應急醫學救援、推動應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于一體的國家平臺,探索建立集醫療、教學、科研、救援、轉化于一體的應急醫學學科體系、應急醫學資源與救援力量網絡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2021醫生云大會”在銀川舉行 鐘南山發布智慧醫療成果
10月14日,寧夏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大專家.COM共同舉辦的“2021醫生云大會”在銀川舉行。鐘南山、張伯禮等15名院士參加本次大會,并將發布醫學智慧數字化產品MedBrain的應用成果,共同探討建設“醫生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全力打造“居民健康管理支持系統”,實現“服務于民、服務于醫”的醫生云建設目的,為中國醫療健康的數字化發展貢獻力量。(寧夏日報)
10月13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肇慶醫院舉行開業試運營儀式,該院計劃打造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專科特色明顯”的現代化智慧醫院。粵港澳大灣區將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據悉,總投資約15億元建設的中山三院肇慶醫院,由中山三院垂直縱向延伸管理,規劃床位數1200個,總建筑面積超15萬平方米,擁有粵西地區乃至全省先進的信息系統、中型物流傳輸系統、分布式能源系統、遠程會診系統和醫療設備,開設臨床科室24個、平臺科室7個。(中國新聞網)
10月13日,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在四川天府新區正式開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表示,該醫院未來將建設成為“國際一流,世界領先”的區域醫學中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表示,華西醫院在全面托管華西天府醫院的過程中堅持以同質化發展為起點,以“高于華西辦華西”為最終目標。華西醫院制定了四大舉措:實施“四個統一”,實現同質化,即統一管理、統一資源調配、統一業務管理、統一信息平臺。(中國新聞網)
近日,江西舉行互聯網醫院監管平臺上線啟動儀式,同時授牌首批12家互聯網醫院。江西積極推進全民健康平臺建設及互聯互通,推進區域就診“一碼通”,成功實現互聯網醫院監管平臺上線運行。江西首批互聯網醫院全面開診,改善了患者就醫體驗,在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江西日報)
近日,河北政府召開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發布會,會議表示,河北將在冀東北、冀西北、冀中、冀南先期布局,建設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此外,還將推動建設3個省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并且,按每100萬至200萬人口設置1至2個市級三級綜合公立醫院,優先設置中醫、兒童、精神、婦產、腫瘤、傳染病、康復等市級專科醫院,形成以市帶區、區社一體、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河北日報)
日前,河北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會議表示,對定點醫療機構所提供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實行線上、線下公平的價格和支付政策。同時,新增8項“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將“互聯網+”復診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方便群眾網上就醫購藥。(河北日報)
近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到2020年,基本形成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共享,檢驗檢查結果可在線查詢,異地就醫結算更加方便的“互聯網﹢醫療健康”醫療服務體系。(健康報)
日前,河南科技廳召開第三批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工作推進會。會議要求,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要把醫藥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的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應用作為研究重點,開展高水平臨床科研攻關,爭創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河南科技廳)
通用技術集團應用5G技術在全國布局“小通診所”,配置智能檢測、專家診療、治療、中醫理療等7個功能區,覆蓋全流程醫療健康服務。據悉,“小通診所”將建立動態的健康管理系統,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發展,讓醫療信息和資源“一鍵可及”,真正打通看病難的“最后一公里”。專家表示,借助5G技術力量,未來健康服務還會觸達更偏遠地區的患者,使他們享受到與大城市居民一樣的優質醫療健康服務。(人民日報)
谷歌本周宣布成立網絡安全行動小組(Cybersecurity Action Team),旨在協助政府、關鍵基礎設施組織、企業和小型商業機構應對網絡安全危機。該計劃是谷歌100億美元承諾的一部分,旨在加強網絡安全。該團隊的目標是引導客戶完成安全轉型周期,包括制定路線圖、提高網絡應變能力和設計新的解決方案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外網)
近日,一個信息學專家小組開發了包含性別的HL7邏輯模型,旨在建立更具包容性和代表性的臨床系統。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信息學協會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介紹了該模型,論文中稱,“20年來,我們已經知道,在臨床系統中實施包容性的性和性別數據收集做法是消除數據隱形性和解決性別邊緣化人群健康差異的關鍵第一步,但是由于許多原因,在臨床系統和標準中準確反映性別和性別多樣性仍然是一項挑戰,而且采用過程緩慢。這些問題可能產生一些不良后果,例如三分之一的跨性別人群至少有過一次與醫療服務提供者的不良經歷。”鑒于此,HL7 Gender Harmony Project的成員從2019年5月開始每周開會,以制定改進的邏輯模型。2021年7月,ONC發布了USCDI第2版,該版本在患者人口統計數據類中引用了性取向和性別認同。(外網)
上一篇: 遼寧繪制中醫藥強省建設路線圖
下一篇: 巧做加減法 解除老人就醫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