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醫院皆“國考”,取勝之匙竟如出一轍
借助智能化系統,達成“業財融合”,醫院可以有效提升醫療質量和運營效率,實現雙向優化,為“國考”加分。
本期嘉賓:森億智能首席醫學信息官 朱珉博士
“國考”需智能化支撐
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一級指標包括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四個部分。對醫院來說,醫療質量是永恒主題,運營效率是支持保障,持續發展是方向模式,醫患滿意是追求目標。
縱觀上一輪“國考”,病案首頁數據錯誤,以及數據管理不當等問題頻頻出現。主要原因在于,國內部分三級醫院的基礎數據標準還尚未完成建設,數據口徑管理能力待提升。并且,部分醫院尚未踐行國家最新標準的成本管理規范,績效管理工作也尚未和醫院內部績效管理高度聯動。
種種挑戰,困擾著三級公立醫院的管理者。醫院要提升“國考”成績,開展智能化建設成為了一條必經之路。
中美醫院考核目標趨同
上面這張表,是中美醫院考核的“考卷”及指標對比。從表里不難看出,醫療質量和運營效率是中美兩國醫院考核的重點指標。
我國的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中,明確設立了三級指標“電子病歷應用功能水平分級”(定性指標,國家監測指標)。因此,各家醫院需以電子病歷為中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規范填寫病案首頁,加強臨床數據標準化、規范化管理,這也是提升醫院科學管理水平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的前提。
美國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Center for Medicare& Medicaid Services, CMS)建立了基于臨床治療結果的支付系統(MIPS),同時制定了電子健康檔案的數據結構和標準。符合條件的醫生,可以通過該系統向CMS上報相關數據。CMS從醫療質量、醫療成本、臨床路徑優化、以及電子健康檔案使用現狀四個方面評價醫生,決定醫生臨床治療的醫保賠付金額,由此激勵醫生提高臨床診療和護理質量。
Health Effectiveness Data and Information Set(HEDIS)是美國質量保證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for Quality Assurance, NCQA)制定的用于衡量與幫助提升臨床診療結果的臨床數據集。各個醫療機構依據HEDIS衡量指標在電子病歷中收集并上報相關數據,NCQA會依據數據質量頒發eCQM證書(electrical Clinical Quality Measures),以此來證明該醫療機構的臨床數據已經通過了業界最嚴格的考核,能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有能力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都是以數據驅動為基礎,而電子病歷(電子健康檔案),則是達成指標的重要載體。
我任職過的美國德州大學休斯頓健康醫學中心,共有 61 個成員機構。其中MD Anderson在2021-2022 USNews全美腫瘤醫院評選中排名第一,Texas Children's Hospital在兒童醫院中排名第三,Methodist在綜合醫院中排名16。
以兒科為例,為了創建兒科排名,US News詳細調查收集了來自全美近200個醫療中心的關鍵臨床數據,包括患者安全、感染預防和護士人員配備等指標。此外,每家醫院的評分,還有部分來自于US News對15000多名兒科專家的調研。
質量、效率“雙優化”實踐
弗洛伊德·艾森伯格在《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The Road to Broad Adoption》一書中提出一個理論:以整個治療過程中的臨床治療反饋結果為導向,不斷改進臨床診療路徑,提升醫療質量,降低醫療成本,最終達到最優的循證醫學臨床治療結果。這一理論,在個體層面滿足精準醫療的需要,在群體層面則滿足醫療質量控制的需要。
過去的四十年里,為了應對運營方面的種種挑戰,美國山間醫療保健公司一直在以上述方式提升醫療質量。山間醫療的各個部門,通過對治療過程中的診療結果反饋數據的分析,不斷優化臨床路徑。至今,山間醫療已對50多種臨床疑難病癥建立了標準化治療方案。有半數山間醫療的病人,是在標準化治療方案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山間醫療旗下共有22家醫院,每次編寫臨床治療標準方案時,這些醫院的相關科室的醫生、護士以及管理人員會組成委員會,都將有效和無效的治療方式通過電子健康檔案一一記錄。
在臨床治療標準方案編寫完成后,委員會確保相關疾病科室的醫務人員熟悉最有效的臨床診療路徑。臨床治療標準方案,還融入了醫院的信息系統。在每位患者的診療過程中,系統都會自動提示醫生依照最優的臨床路徑來治療患者。
和山間醫療一樣,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也經歷了不少運營方面的挑戰。2016年,醫院由于床位不足,部分病人只能躺在急診室走廊的輪床上。醫院無法讓患者快速地接受治療,轉診醫生也只能被迫將患者送至其他醫院……
為了改善這些問題,同年,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開設了醫院指揮中心,利用實時的預測性分析模型,提高醫院的運營效率及患者護理質量。如今,指揮中心已成為國際公認的卓越典范。
指揮中心的智能化系統,每分鐘會從14個不同的IT系統接收約500條實時數據。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系統能夠及時通知工作人員入院患者數量變化、人員配置調整需求、當前接受治療的患者數量、全院可用病床數量、患者入院等信息。在不間斷地獲取和分析數據下,工作人員可以解決工作流程上的瓶頸,減少患者等待時間,讓其在最短時間內接受高質量醫療服務。
在指揮中心的幫助下,醫療質量和運營效率得到的大幅改善。醫院從其他區域或國家的醫院接收復雜病情患者的能力提高了46%;與以往相比,醫院派出救護車接患者的時間提前了約43分鐘;患者確定從急診室轉入病房后,分配到具體床位的速度提升了26%;手術后延誤時間減少了83%。
上述兩個案例,是美國頂尖醫院利用數據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運行效率的體現。優化臨床路徑和建立指揮中心,分別從過程和結果數據進行把控,有效改善了醫院運營管理現狀。
實踐智能化助力醫院“業財融合”
從美國頂尖醫院的管理實踐不難看出,借助智能化系統,達成“業財融合”,醫院可以有效提升醫療質量和運營效率,實現雙向優化。
森億智能SYNERGY智慧醫院解決方案,結合國內考核指標要求,參考國外解決方案優勢,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為核心,真正踐行“業財融合”。
綜合運營管理
解決方案既包含面向結果的管理,如科室分析的多維評價,綜合運管的大屏展示,又包含面向過程的管理,如智能化決策、臨床路徑等。從過程到結果,實現閉環管理。
解決方案的數據治理能力,可全面提升醫院數據質量,讓數據“增值”,實現預算與績效管理一體化,賦能醫療質量、運營效率的雙向提升。不僅如此,它還能基于醫院的歷史性數據進行分析,進行國考的分數模擬預測。
在智能化系統的助力下,醫院的各項管理將變得更加高效化、精細化,最終實現“國考”成績的提升。歡迎掃描以下二維碼,獲取解決方案的專業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