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坤:醫信工程師如何避免“墮落”
胡適先生曾經給北大畢業生做過一個演講,主題是大學畢業如何避免“墮落”。
每次讀到胡適先生的演講內容,內心總會有很深的感觸。因為我個人感覺,醫信工程師是一個較容易“墮落”的群體。
從大學畢業進入醫院信息部門工作,在醫院信息部門特定的環境氛圍下,大概一到兩年時間,多數工程師身上可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些人開始混日子,每天應付各種瑣事之余,就是打游戲、追劇、看綜藝節目。要么就是在醫院臨床科室,跟一些年輕的醫生護士沒有任何營養地瞎聊天。這類工程師,把自己當成了公務員,捧著了一個“鐵飯碗”,不思進取,認為人生已無須奮斗,生活無憂,吃穿不愁。還有一些工程師,進到醫院后,對自己所處環境有一種強烈的落差,因為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身邊同事,少有技術高手或者實戰經驗豐富的專家,每天日常工作則是大量瑣事,根本沒有工程師學習成長環境,也難有專業軟件項目研發實戰機會。學生時代對技術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求,這些理想信念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逐漸消亡殆盡。
因此,很多工程師開始習慣“躺平”,少有對IT技術的熱情和向往,不愿學習,不愿進步,心中已不再是“從前那個少年”。或者還有部分工程師,經過幾年時間,日常工作游刃有余,也頗得領導賞識,熱衷于各類活動。在公司人員面前,時刻保留著“甲方”角色,飯局、酒局等活動都不落下,“撈資源、裝專家”。表面上他們好像很成功,實際上他們已不再是一個純粹的工程師,而是變成了“換資源”的“萬金油”。不管怎樣,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醫信工程師,是一個較容易“墮落”的群體。
那么針對醫信工程師這個群體,如何防止“墮落”?一方面我們需要保持對知識技術的高度熱愛和追求,一方面保持自己的人生信仰,同時還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操,對于日常工作生活很多不好的內容,能夠不受其影響,專注于自己的工作和事業。具體而言,有以下五個方法。
作為一名工程師,不可能總是“紙上談兵”,尤其是IT工程師,沒有相當的開發實踐工作經歷,都不好意思說自己的程序員、工程師。因為,沒有實踐,不寫代碼,對于很多技術問題根本不可能有清晰地認識。所以,不管外部環境怎樣,我們總要給自己找點開發和寫代碼的工作來做做。比如為醫院醫務開發一些小型軟件系統,或者對于已有軟件,分析其代碼,進行優化改進等。相信一個積極主動的工程師,總是能夠找到這樣的機會。
軟件工程、IT技術本身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學科和行業,在大學幾年進行地學習,難以對學科行業有清晰和深入的認識。參加工作,并非意味著讀書學習的結束。對于軟件工程、系統設計,以及相關技術領域的一些專業書籍,要繼續認真閱讀學習,比如國外計算機軟件工程學科的一些經典數據,比如搞Java開發人員必讀的Java編程思想或者Java核心技術,這些圣經級的書籍,要認真研讀。好書讀得多了,思考多了,自然就會對技術和行業有很高認識。對于醫信工程師而言,閱讀經典書籍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
醫信工程師為醫院服務,同時也是整個醫療信息化行業的一份子,因此需要經常關注醫信行業的發展動態,了解和知道行業發展方向、需要哪些技術、需要哪些人才等,了解醫療信息技術在國家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發展規劃。醫信工程師對于這些內容做適當了解,可以為個人發展指引方向。
醫療行業的信息化程度和建設水平,以及人才隊伍,與銀行、電信等行業相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醫信工程師,有必要時常跳出醫療行業,向其他先進的行業學習。我們可以學習互聯網行業里面的大廠技術,學習高水平軟件公司的開發經驗。如果對于前沿科技比較感興趣,我們還可以學習了解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時興的技術。最起碼,應該要時常關注科技動態,讓腦子對科技保有強烈的新鮮感。
最后一點,要相信:今天的失敗,與過去自身的不努力有著必然聯系。今天自己努力了,將來必然會有所收獲。工程師,是一個很好的職業,醫信工程師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與其自身是否努力有關。作為一名醫信工程師,你必須要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成為一名技術高手,成為一名優秀的醫信工程師,將來參與研發過的軟件,一定會在所在醫院甚至全行業得以應用,并能為改善醫療健康服務現狀,發揮價值。剩下的,應該做的,就是為了這個目標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