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底,上海所有公立醫院聯網使用電子病歷卡!
排隊導診
排隊掛號
排隊付費
排隊檢查
再排隊付費
排隊取藥
……
從前看病慢
掛號、付費、取藥都慢
一個上午只能看一科
去年開始
上海推出了“醫療付費一件事”
使用醫保電子憑證、隨申碼等
就能完成原來掛號付費的過程
減少排隊 改善就醫體驗!
今天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辦公室(信息化管理處)
副主任馮駿
來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體驗了 “線上掛號” 的過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馮駿
首先
你需要一部手機&隨申碼
插播一個好消息:
上海市政府為了方便群眾
做了多碼融合
有了隨申碼就可以走到哪里用到哪里
包括乘車、看病等等
那么這個隨申碼怎么用來看病呢?
在醫院有這樣一些“一站式”自助機
在自助機上掃一下碼
就能進入掛號界面
非常方便
點擊普通門診
選擇所需掛號的項目 比如說內科
然后直接點擊支付
整個掛號過程就完成了
檢查、買藥的付費過程
也能夠在自助機上完成
操作流程是相似的
年紀較大的病人也無須擔心
在自助機區域一般會安排工作人員
幫助有需要的病人使用自助機
重要提醒
除了自助機
通過醫院的公眾號、隨申辦等
老百姓習慣的入口
也可以完成掛號支付的過程
只要有了手機
在家就能預約掛號
到了醫院完成簽到
就可以等待就醫了
經常忘帶或者找不到病歷本
病歷本也能變成電子的嗎?
能!
在相關部門支持之下
今年在上海便捷就醫數字化轉型過程中
有一個重要場景
就是 “免冊就醫”
到今年年底
所有公立醫療機構
都可以聯網使用電子病歷卡
屆時老百姓可以真正靠一部手機走醫院
付費掛號、用藥清單、醫療電子票據
手機上都可以掌握
付費掛號環節節省了時間
候診的等待時間還是比較長
有沒有便捷的舉措?
有!
馮駿介紹,原先患者在整個候診期間很無聊、很焦躁,但往往輪到和醫生溝通交流時間卻很短,造成患者體驗和醫患溝通效果非常差。
有關部門在去年試點的基礎上,推出智能預問診功能,根據科室,組織專家安排智能預問診的知識庫,會有不同的問診量表。
候診期間,病人完成與診療有關的材料填寫,這些內容與醫生工作站電腦實時連通。這樣,當患者坐到診臺前時,醫生已經看到預問診信息,并會根據相關重點問題進一步細化。醫生不用再忙于打字,也可以詢問更多細節,提升了醫患交流效果,也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
科技改變生活
未來老百姓看病越來越方便啦!
來源:上海新聞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