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信息技術為醫院集團化提供發展加速度
創建于1939年的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南昌大學一附院”)是江西醫療行業的翹楚。醫院擁有東湖、象湖兩大院區,編制床位達6100張。根據發展需要,南昌大學一附院近年來堅持“集團化”發展理念。
醫院信息處處長曹磊表示:“我院的集團化管理也是不斷發展的,東湖、象湖醫院是相同法人的醫院,同一套領導班子來主抓兩個院區的管理,而象湖分院同時還是承載著一附院集團化發展的重要一步,相比老院區東湖院區,會進行很多開拓型嘗試,包括科室分布、重點學科等,醫院目前在象湖院區嘗試開展了骨科院中院、腫瘤中心等更細化的亞專業發展,未來還會嘗試更多新業務。”
信息技術有效支撐醫院集團化管理與運營
相對于單體醫院來說,集團化醫院需要管理多個醫療機構,而良好的管理都需要及時準確的信息為決策做支撐。曹磊指出,南昌大學一附院的信息化建設從醫院集團化籌建開始就參與到集團發展建設的討論中,最終確立需要支持同法人機構、不同機構的多維度集團化發展模型,并從醫院管理、患者服務、臨床支持三方面開展信息化建設,著重發力跨院區的集團化協同業務以及運營管控體系建設。
首先在醫院管理層面,醫院打造了集團化醫院平臺,建立了集團化運營數據中心,將東湖、象湖兩個院區乃至以后的艾溪湖院區、儒樂湖院區等集團分院的臨床數據、運營數據進行匯總和集中管理、統一展示,醫院管理層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集團內各個醫療機構的門診病人數、門診收入、住院病人數、住院收入、手術數等各種數據,以及跨院區協同業務的開展情況。
其次,在患者服務方面,醫院依托集團化醫院平臺建立集團化患者主索引管理系統、支持多院區業務的互聯網診療服務系統,患者未來通過訪問一附院集團互聯網診療服務平臺可以獲得東湖、象湖、乃至其他院區、醫聯體單位等集團醫療機構提供的在線診療服務,目前系統還在進行線上線下業務場景持續優化,不斷的完善。
第三,在臨床支持方面,醫院通過集團化醫院平臺建立了集團化臨床數據中心,醫護人員可以看到患者在集團內所有醫院的就診信息,實現了集團醫院間數據的互聯互通。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很多方面區別于單體醫院:(1)建立集團化雙活數據中心,雙運營商雙鏈路,為保障集團化院區之間網絡安全穩定運行;(2)對于同法人機構,一套科室、人員字典,科室、病區下設分院標識,如:神經外科,一、二、三病區隸屬東湖院區,四、五、六病區隸屬象湖院區,檢驗科分檢驗科東湖院區和檢驗科象湖院區;(3)建立集團化臨床數據中心,通過集團化EMPI和CDR整合多院區患者數據,臨床數據跨院區共享和調閱,互聯互通;(4)跨院區醫技診斷中心,實現集團化下檢查檢驗診斷在多院區間標本流轉、閱片、審核發報告等;(5)電子簽名,實現集團化醫院人員統一簽名統一管理,避免重復辦理和繁瑣的手工簽名。
曹磊介紹:“借助信息技術,醫院的集團化管理更加高效準確。過去,數據的收集需要手工完成,耗時耗力。現在,信息系統會自動收集診療過程中產生的運營數據并進行匯總統計,方便管理層及時準確地獲得運營相關信息。而且相對于人工統計,信息化手段不僅更加高效準確,而且統計分析的維度更多,讓管理者獲得的信息更加全面。對于醫院管理上的要求、政策變化,可以通過系統一次更新發布,同步字典,實現實時高效的政策傳達和質控要求。具體體現為以下幾點:(1)利用信息化,建立桌面云打通集團化多院區網絡,實現多院區信息互聯互通,方便人員跨院區跨部門線上辦公;(2)利用網絡辦公系統,實現線上發文、收文、審核等無紙化辦公;(3)通過集團化BI和移動BI,方便院里領導班子和科室主任隨時關注各分院的業務情況、各部門的績效分析,業務波動情況。”
互聯網醫療推動集團信息互聯互通
南昌大學一附院在推動醫院集團化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互聯網技術無邊界的特性,將集團內各院區及醫聯體單位納入到互聯網平臺,打造了覆蓋各機構最完善的集團化互聯網醫療信息平臺。
“2018年,我院基于互聯網+技術,在全國首創了互聯網專病診療服務平臺IPDD,大幅縮短了患者篩查時間。后續,互聯網醫療信息平臺的功能也逐步獲得完善。”曹磊談到,醫院的互聯網醫院服務比較全面,針對首診患者需要到實體醫院就診的,我們利用互聯網醫院重新梳理了就診流程,盡可能地將一些服務放到線上完成(手機、自助機),比如掛號、繳費、檢查檢驗報告等,減少線下排隊等候時間。針對復診的常見病、慢性病患者,除了檢查檢驗和手術,可以在線上完成整個就診流程。
南昌大學一附院的互聯網醫療總體分為患者端、醫生端和藥師端。其中,患者端主要包含以下功能:就診人管理、預約、門診、住院、圖文問診、視頻問診、處方流轉、健康記錄查詢等;醫生端主要功能有:移動查房、移動BI、消息通知(例如:手術通知、新入院通知、會診通知和危急值通知等)、在線會診、IPDD疾病篩查和在線診斷等;藥師端主要有處方審核功能。同時,醫院還有一套基于PC端的管理后臺,用于用戶權限管理、互聯網醫院服務監管、業務統計與分析等。
南昌大學一附院的互聯網醫療信息平臺主要具有以下特點:1.借助信息技術,推進大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的數據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健全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的云服務與云HIS;2.技術上面采用目前先進的微服務架構,基于接口模型進行系統建模,可提供多種靈活的集成方式,充分考慮了醫院未來發展帶來的業務流程改變;3.通過滲透就醫各個環節,與HIS、臨床數據中心數據全面集成,能夠獲取患者既往信息。
“集團化互聯網醫療信息平臺打通了集團的各個醫療機構,實現了集團內信息的互聯互通,并且設計了支持醫生碎片化時間服務患者的模式。患者在集團內任一機構就診,醫生都可以獲知其在集團內所有機構的診療信息。一方面全面的診療信息可以幫著醫生提供更優質的診療服務;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患者不必要的檢查檢驗,縮短診療時間,降低診療費用。”曹磊解釋道。
在他看來,互聯網醫療信息平臺的最大作用是提供了一個額外的服務渠道,這既是醫院和醫生為患者提供診療服務的渠道,也是患者獲得診療資源的渠道。“簡言之,它是醫生和患者一個很好的溝通橋梁。”
在談及集團化和信息技術的關系時,曹磊強調,集團醫院的模式是不斷發展的,信息化是輔助管理和臨床活動的工具。“云大物移智是我院未來發展的重點技術支撐點。我院將陸續在物聯網、5G、VR/AR、人工智能、專科科研數據分析等方向進行嘗試。區塊鏈如何在多院區醫療協同場景下有效落地,提高信息安全性、改善醫患體驗,這是我們接下來要不斷研究和嘗試的方向。”曹磊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