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優質醫療資源布局多個“棋子”
2020年歲末,上海醫療資源布局多個“棋子”:新華醫院長興分院門診啟動試運行;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虹橋路院區建成啟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張江院區開工建設……在上海這座超大城市的醫療版圖上,優質醫療資源的觸角還在不斷延伸。不久前出臺的上海“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區域均衡布局,建設高水平、研究性的市級醫療機構,做實做強區域性醫療中心,深化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建設。新一輪的上海醫療資源布局透露出哪些信息和理念?
上海正致力建設亞洲醫學中心城市,此番破土動工的上海醫療機構中,不乏未來作為亞洲醫學中心的“名片”,它們定位高水平、研究性的醫療機構,并將在臨床、科研、服務等多領域引領相關學科發展。
張江地區將崛起兒童診療的“上海名片”。2020年12月30日,上海市重大建設工程、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張江院區開工,計劃2023年底竣工。新院區擁有500張床位、8個現代化手術室、40個骨髓移植艙,同時將在國內兒童專科醫院中率先設置建設放療中心、細胞治療中心和臨床試驗中心……醫院未來規劃藍圖顯示,新院區將為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城提供優質的兒童健康醫療保障,并瞄準國際發展前沿,與周圍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浦東分院、上海市質子重離子醫院等構建全生命周期、全現代醫療技術、面向國內外的一流腫瘤診治高地。
另一張“專科名片”——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虹橋路院區,將于今年3月接診。這里預設70張床位,還建設有門診綜合樓、功能性眼病診療中心、檢驗/實訓中心綜合樓、中醫診療中心等,將極大改善就診環境。市眼病防治中心副主任黃建南透露,今后新院區將在住院服務,以及眼科疑難雜癥、大病、專科專病等服務上重點提升。
事實上,近10年來,上海醫療版圖隨城市的發展建設持續在外延上進行拓展,市民獲取優質醫療資源日漸便捷,多在家門口就能完成。
2012年,上海深化醫改啟動建設郊區三級綜合性醫院“5+3+1”醫療服務體系。3年前,頂級專科醫療資源牽頭,紛紛在郊區籌建新院。2020年歲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長興分院(長興人民醫院)門診服務啟動試運行。今年3月,急診、住院部也將投入運營。曾是優質醫療資源“盲區”的長興、橫沙兩島,10余萬居民疑難雜癥、創傷急救等就醫難題將迎刃而解。
在上海西南片區,始終沒有公立中醫機構的閔行區,不久前迎來閔行區中醫醫院奠基。該院選址七寶鎮,預計2024年完工投用。醫院建成后將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全面托管。
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如紐帶般串聯起區域政府、醫療機構乃至高校。新華醫院長興分院啟用之時,崇明區政府與新華醫院簽署合作共建協議,雙方將合作提升兩島地區醫療服務能級,將長興分院建設成為服務高效、醫療優質、分級診療規范的區域性醫療中心。而閔行區中醫醫院奠基之時,閔行區政府與上海中醫藥大學簽署中醫藥戰略合作協議,深化協同發展。
醫療資源布局擴容只是一個起點,更多規劃藍圖還在描繪。區校合作之中,雙方全面融合優勢資源,以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為重點,推動健康服務產業快速發展;品牌專科醫院以建設新院為契機,融入更先進的現代化醫院管理理念,以此讓病家就診體驗度更好。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直言,此輪布局擴容后,同質化的醫院將讓更多市民獲得優質醫療資源。不過,如何將同質化的內涵同步注入全新布局之中,對管理者也是一道“考題”。專家認為,硬件改造之時,強化人才培養、優化流程、發揮各層級醫療機構各自定位特色等一系列課題應及時跟上,讓醫療資源隨新醫院的到來更充沛、更豐富。
這一輪醫療機構新建啟動中,“頂天立地強腰”布局的三個功能定位都涵蓋其中。金春林說,上海多年來在“頂天立地”方面打下堅實基礎,“強腰”則略顯單薄。此次閔行、楊浦等區著重打造區域醫療中心,上聯三級醫院下接社區,以此實現更清晰的分級診療,正是“強腰”的生動實踐。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顧泳
上一篇: 內蒙古首個互聯網醫院牌照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