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醫院信息系統(下):醫療操作系統
在2021年年初,讓我們回首過往,展望未來。
對于醫療信息化行業來說,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期間,醫信行業反應迅速、應對及時,為抗擊疫情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后疫情時代,剛剛經歷了一場大考的醫信行業,紛紛開始總結經驗教訓,旨在轉型升級。
“醫院信息系統(以下簡稱HIS)”便是其中的熱門話題之一。這一年,很多廠家以“下一代HIS”為賣點推出新產品,很多業內專家學者也就HIS的轉型升級提出自己的觀點。
這是今年醫療信息化行業的大概情況。讓我們再把時間軸拉長一點,將視野放得寬一些。
過去五年,最大的新要素是移動互聯網;再往前十幾年,最大的新要素是 PC 互聯網;再往前若干年,歷史上的電、石油、蒸汽機也是當時的重大新要素。每一個影響時代的新要素出現后,跟我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結合,就能創造無數的新產品,引發很多的升級迭代,我們可以根據需求去判斷可以做什么。
我是一位普通的醫療信息化從業者,2006年從業至今,先后經歷了基層小醫院、衛生行政部門、大中型三甲醫院等,一邊置身于相對平靜的行業內部環境,一邊完整地經歷了新要素頻出、劇烈變化的外部環境。將這兩種環境中的感受相結合,勾勒出我對于下一代HIS的看法。我認為,現有的HIS系統,至少要在“用戶、交互、生態、定位”等四個關鍵要素上完成轉型,才能符合業界對于下一代HIS的期望值。
寫作聲明
為了避免理解上的偏差,本文進行如下約定:本文討論的操作系統,指的是絕大多數人平時常說的,類似Windows、IOS、Android這樣的操作系統產品,而不涉及操作系統的內核原理等。例如,本文中提到的Linux,泛指像 Ubuntu、Mint、Debian、RedHat 或者是 Arch 這樣的 Linux 發行版,而不是Linux內核。
書本上的操作系統
和很多從事計算機專業的人一樣,我對于操作系統的最初認識,來自于一本非常經典的教材,叫《Operating System Concept》,中文譯為《操作系統概念》。
這是面向操作系統導論課程的經典書籍,從第一版至今被國內外眾多高校選作教材。文中不僅詳細講解了進程管理、內存管理、存儲管理、保護與安全等概念,還涵蓋了重要的理論結果和案例研究,目前已經更新到第九版。
現實中的操作系統
與書中關于操作系統豐富多彩的內容相比,現實工作環境中,絕大多數人接觸到的操作系統則比較單一。以HIS為例,從誕生至今,就定位于應用程序,依附在以Windows為主流的桌面操作系統下供用戶使用,這也是過去20年,HIS面對的真實環境和自身定位。
這種真實帶給我的更多的是習以為常,而創作需要靈感,就像劇本的核心重點是矛盾沖突。這篇文章的寫作靈感來自于我玩游戲時發生的“矛盾沖突”。
玩游戲是男人的天性,我也不例外。現在能玩游戲的終端和平臺很多,我通常只在PS4、Switch這樣的主機平臺下,利用有限的時間,深度玩一些經典的游戲大作,比如《底特律變人》、《塞爾達傳說》等。
最近,在電腦端,類似Epic、Steam這樣的游戲發行平臺也很火,它們通過頻繁打折促銷等方式吸引用戶。同樣一款游戲大作,在PS4可能要賣幾百元,在電腦端的Epic、Steam可能只需要幾十塊錢,如果趕上圣誕等促銷,甚至有可能免費。
貪便宜也是人的天性。于是,我把玩游戲的終端從游戲主機平臺轉移到家里的臺式電腦。我這臺電腦平時主要用來跑機器學習,應該會有一個非常不錯的游戲體驗。
但是一番體驗下來,在PC端玩游戲的體驗真的是太差了:玩游戲之前要打各種補丁,進了游戲要設置畫質和操作,好不容易開始玩了,卻總是被各種意外中斷。比如,突然出現的廣告彈窗,又或者是游戲操作與系統輸入法切換按鈕重合,不小心激活了中文輸入法等等。
我太太親眼見證了這場“矛盾沖突”。對此,她評價如下:平時看你在客廳(PS4所在位置)玩游戲時很安靜、很投入的樣子,怎么跑到書房玩游戲(PC所在位置)就開始罵罵咧咧的,誰招惹你了?你是對我不滿?
面對這種送命題,我果斷搖頭否定,并給出合理的解釋:我認為,同樣一款游戲,為什么在PC端和PS4游戲主機端的體驗差距這么大呢?根源在于“操作系統”:
(1)PS4系統是索尼自己深度定制的專用系統,本質上就是一款修改版的FreeBSD 9.0。系統只針對游戲軟件和硬件進行優化,全心全意保障用戶玩游戲。
(備注:FreeBSD是一套類UNIX操作系統,索尼的PS3/PS4,任天堂的Switch都采用了FreeBSD修改后作為旗下游戲主機操作系統)
(2)PC端的Win10作為一款通用操作系統,其廉價、兼容性和多用途的設計理念決定了,它不會為了我要玩游戲而放下手中其他的活,調動所有的系統資源,全力以赴支持我玩游戲。因此,站在一個游戲玩家的角度去看,這款操作系統下的大量計算性能并沒有用在“刀刃”上,而是被浪費了。
相比之下,雖然PS4的硬件配置只相當于一臺中低檔電腦配置,但其深度訂制的系統極度簡化,所有資源都分配給游戲運行,所以給我更好的游戲體驗;
(3)對于游戲開發商來說,針對PS4開發游戲,只需要吃透一套硬件配置就行,不僅極大地降低了開發和適配成本,還可以充分發揮硬件的能力,揚長避短。而PC就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硬件搭配,不能進行深度優化。對此,我專門咨詢了一位資深游戲開發人士,他告訴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游戲大作,考慮到口碑和收益,都是優先開發主機版本,之后視情再由游戲開發工作室或者第三方工作室將其移植到PC平臺。
總結如下:PC端玩游戲,是用各種硬件組合去適配游戲,玩家操心。PS4端游戲,游戲開發者為主機量身定制,玩家不用操心(操心也沒用,根本沒你啥事)。
再精煉提升一下:好的操作系統是將復雜性留給自身,將簡單留給用戶。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3點對比,并不是為了全盤否定Windows操作系統,而是理清這樣一種思路:任何一個市場,從無到有,進化到穩定階段后,都會逐漸形成兩個主要流派,桌面操作系統市場也不例外。
一種走的是廉價、兼容和多用途路線,其目標用戶是大眾用戶,旨在爭取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這個流派的代表就是Windows操作系統;
另一種走的是高端定制路線,其目前用戶是特定的行業用戶群體,重在滿足一類專業用戶的需求,為它們提供有償的優質服務,上文中提到的索尼PS4、任天堂Switch,以及現在火熱的汽車操作系統等等,都屬于這個流派;
所以,現在問題來了:按照我在《下一代醫院信息系統:上篇》中的描述,HIS的用戶群體是以醫務人員為主的專業用戶群體,HIS所服務的醫療行業,是一套規則和流程復雜的行業。這樣特點鮮明的行業和用戶群體,卻沒有一套為其量身定制的行業操作系統,不得不說是一件很尷尬的事。
相比之下,在其他行業,一些流程單一、重復性高的工作點位,已經開始變化:
上周去麥德龍購物,排隊結賬時,正在思考操作系統的我,看到收銀員身旁的收銀機,順手拍了一張。收銀員一回頭,看到了我拍照的動作。為了避免誤會,我趕忙客套一句:你這電腦不錯啊。收銀員用困惑的眼神跟我說,不錯啥啊,這東西啥也干不了,只能收銀!
(事后我上網查了一下,這套收銀系統不是簡單的Windows系統加個殼,而是采用了安卓進行定制化開發。)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收銀員嫌棄的,正是我想要的。我在第一家醫院信息科工作期間,科里只有我一個人,最怕出問題的地方就是收費結算窗口。這個點位對于業務連續性的要求非常高,一旦出現故障,窗外人潮涌動,怨聲載道,壓力山大。而很多突發故障,究其原因,根本不是HIS業務本身出了問題,而是承擔業務的操作系統背負了太重的負擔。既要兼容成千上萬種來自不同廠商的軟硬件,還要保障HIS業務系統,總是一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姿態,在關鍵時刻給你整出點幺蛾子來,讓人防不勝防。
下圖是CHIMA公眾號中一位信息科工程師的評論,說的就是這種情形。
為什么HIS需要操作系統?
如果只是為了解決信息科運維的可控性,大可不必把HIS提升到操作系統的層面。
在我看來,操作系統是為了解決一些共性的問題。
(1)行業生態落地的問題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商業社會,醫療信息化作為IT行業細分領域,不可能脫離商業談其他的。在《下一代醫院信息系統:中篇》中,限于篇幅和自己的見解,我們只討論了HIS生態的問題和重要性,并沒有討論生態如何去落地扎根。
前兩天看到一篇關于蘋果公司造車的新聞,其中對于生態的描述讓我印象深刻:截至2020年,蘋果全球的開發者數量已經達到2300萬人,在中國的開發者數量接近200萬人。這是任何一家車企都不曾擁有的應用生態優勢。一旦Apple Car上市,無論保有量如何,很多開發者就會第一時間主動將自己的應用適配到Apple Car。
蘋果生態能有今天,IOS操作系統功不可沒,從電腦、手機再到手表、平板,IOS將所有的設備都利用IOS系統串聯在了一起,而這一點是目前安卓無法做到的。
醫療信息化在IT市場上依然處于“邊緣”地位,企業普遍“小、散、弱”,配套軟硬件生態分散,無法形成合力。想要聚力,就要搭建起一個能夠連接軟件開發者、芯片企業、終端企業、運營商等產業鏈上多個主體的完整生態圈,操作系統是其中最關鍵的一環。
在《下一代醫院信息系統:中篇》中提到過我對于生態的定義,滿足一批人,養活一批人。這其中,養活一批人顯得更為重要,這批人不僅包括廠家,還有院方。在醫院里,有想法、會編程的醫務人員和信息科工程師并不少見,但由于缺乏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和激勵機制,很多好的想法悶在心里,最終消磨成了不好的吐槽和抱怨。
如何吸引更多應用開發者進來開發軟件?
一是要降低開發門檻和開發成本,提高開發效率;二是確保軟硬件融合的系統體驗,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三是展現體現市場的體量和規模,幫助開發者建立商業模式,讓優秀的產品在這個生態中盈利。
醫療操作系統能否落地鋪開,是決定上述三點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
生態繁榮的同時,也需要秩序,還要講究方式方法。
現在絕大多數“人工智能+醫療”的新技術和輕產品,習慣于打包成應用,以項目的方式在醫院落地。這種做法給院方和用戶一種錯覺,似乎新的IT技術和產品引進醫院,就是為了替代原本的產品和多年傳承下來的用戶習慣,所以會帶有抵觸情緒。
其實,我們談醫療操作系統,并不是要全面代替現用的Windows,而是以更符合醫療業務需求的方式,把新技術和產品都整合進操作系統,同時把選擇和使用的權力還給用戶,雙方都以一種更溫和的方式彼此接觸。比如語音交互技術,能否以醫療輸入法的名義,作為醫療操作系統的標配?
(2)萬物互聯的問題
醫療場景下的萬物互聯,主要是指醫療物聯網和醫療設備。這幾年,醫院設備小型化、網絡化、AI化的趨勢越來越快,醫療物聯網的布局也越來越多,產品線很豐富,從院內到院外。
我本科是學醫工的,所以對醫療設備感觸更深:醫療設備對操作系統的依賴性很大,但這并不意味著為醫療設備選擇合適的操作系統就更容易。恰恰相反,隨著技術創新和產品的不斷更 新,應運而生的形形色色的操作系統讓人有些無所適從:Android、QNX Neutrino、各種版本的 Linux、Windows CE以及用戶自主開發的操作系統等等,這里提到的還只是些最知名的操作系統。
缺少秩序的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注定會帶來很多堵點。比如:數據的互通互認、醫療設備的互操作性、安全和穩定性等關鍵問題。
這些問題,就需要一套專業的操作系統,把醫療場景中“萬物互聯”這件事統起來,解決好,才能為下一步發展提前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