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信息化新聞一周回眸
為您呈上本周醫療信息化新聞。
兩部門:提升醫療機構網絡能力,為遠程會診等提供技術支撐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推進“互聯網+”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發展,增強基層衛生防疫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遠程醫療網絡能力建設的通知》,提出擴大網絡覆蓋、提高網絡能力、推廣網絡應用、加強組織保障等四方面十六項舉措。(工信微報)
國家醫保局:發布《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
2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強化了“互聯網+”醫療服務監管措施,醫保部門應充分利用多種手段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檢查,重點對虛構身份、虛假診治、虛開藥品、偽造票據等欺詐騙保行為進行查處,嚴肅追究相關違法違約責任。參保人出現欺詐騙保情形的,按規定暫停其使用“互聯網+”醫療服務醫保支付或醫保直接結算的資格。(國家醫保局)
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公布涉及71個城市
11月4日晚間,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關于印發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根據各省(區、市)醫療保障局自愿申報的情況,確定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金融界)
到2021年,河北省二級以上醫院將實現跨機構就診“一碼通”
日前,河北省衛生健康委、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河北省智慧醫療專項行動計劃(2020—2022年)》,明確提出,河北省將實施醫院信息化水平提升行動,夯實智慧醫療基礎。(河北新聞網)
滬瓊遠程醫療門診正式開通
4日,海口市骨科與糖尿病醫院與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遠程醫療門診正式開通。當天上午,退休老人王女士通過該院遠程醫療門診的AirFace 智能移動遠程醫療管理平臺,實現與上海第六人民醫院骨腫瘤科專家張智長博士面對面交流、問診。(海口日報)
2020全國改善醫療服務區域宣講會暨智慧醫院建設交流會在海南召開
為推進改善醫療服務工作和智慧醫院建設,宣傳改善醫療服務典型經驗,10月31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與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共同指導,人民網?人民健康與海南省第三人民醫院聯合主辦的“2020全國改善醫療服務區域宣講會暨智慧醫院建設交流會”在海南省三亞市舉行。會上,與會嘉賓就改善醫療服務工作和智慧醫院建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人民網海南)
海南公布13項“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價格
海南省醫療保障局近日印發通知,公布了4類13項“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同時將“互聯網復診”項目按規定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據了解,此次公布的“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價格涉及互聯網診療(遠程診察)、遠程會診、遠程監測、遠程診斷等4類13個項目,明確自11月10日起執行。(新華社海口)
鄭州將試行住院治療“三級轉診”群眾通過社保卡即可實現電子病歷共享、在線問診會診、住院費用結算等
11月3日,鄭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召開,鄭州市衛生健康委主任付桂榮作了《關于我市便民就醫工作情況的報告》,根據計劃,鄭州市將力爭用2~3年時間構建起布局均衡、服務高效、技術先進、保障有力的醫療衛生體系。著力提升公共衛生安全防控能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機制,持續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加快基層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人民網)
中國成為人工智能相關臨床試驗最主要貢獻者
日前發布的《健康醫療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健康醫療人工智能科學研究與臨床試驗的最主要貢獻者之一。《報告》指出,自2017年起,全球人工智能相關臨床試驗的新增數量呈快速遞增趨勢,其中主要發起國為中國和美國。中國人工智能相關臨床試驗的新增數量在2017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開展人工智能相關臨床試驗新增數量最多的國家。(中國青年報)
盡管問題重重,HHS仍與TeleTracking續約
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報道,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與TeleTracking公司續簽了合同,繼續從醫院收集COVID-19患者數據。這份合同為期6個月、價值1020萬美元。TeleTracking總裁Christopher Johnson說:“我們已經證明,我們可以系統地提高醫療合規性,并使全國各地的醫院能夠報告其COVID-19數據。”(外網)
Teladoc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與Livongo的交易
電信巨頭Teladoc上周五宣布,以185億美元完成了收購Livongo。這項交易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完成,因為兩家公司可能會利用目前遠程醫療繁榮帶來的金融順風,以及投資者對COVID-19大流行的關注熱點。預計該公司將在2020年實現13億美元的收入,并預計未來兩年至三年的收入增長率將達到30%至40%。(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