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果洛醫療信息化建設樣本:平均海拔4200米的高原腹地,群眾不出鄉鎮,衛生院就能看上大專家
“手稍微慢一點”
“就在這個位置,(探頭)橫切慢慢往上拉”……
9月21日,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果洛州)人民醫院超聲科醫生楊毛吉正在電腦前認真查看傳輸過來的實時畫面,遠程實時指導著屏幕另一邊甘德縣青珍鄉中心衛生院副院長依拉所持腹部超聲探頭的移動。
盡管經過培訓,依拉已能夠熟練地操作超聲儀器,但對于部分疾病的診斷還顯得經驗不足,需要上級醫院的醫生幫助其進行診斷。
而這一切的實現有賴于果洛州健康智慧云平臺的建立,使醫院間突破了空間距離的限制,解決了患者看病的難題。
果洛州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楊萬軍介紹,云平臺從州人民醫院向下連接到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向上連接到青海大學附屬醫院、青海省人民醫院等,再向上走還對接到上海嘉定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等,從而實現了數據多跑路、患者少跑路。
“果洛海拔特別高,尤其是在最近,好多地方已經開始下雪封路了,老百姓看病確實非常不容易,在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解決不了的問題,肯定是需要上級醫院來協助診斷的。”楊萬軍說。
的確,果洛州身處青藏高原腹地,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州內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年均氣溫零下4℃,從小醫院輾轉至大醫院時間較久。另一方面,果洛州面積7.64萬平方公里,人口近21萬,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僅2.6人。
在醫療服務半徑大,醫療基礎底子薄、臨床醫師資源嚴重短缺的情況下,如何讓群眾“少跑路”就能獲得優質醫療資源?又該如何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平?
為解決上述問題,當地政府將眼光聚焦于衛生信息化建設。
在中央預算項目和上海對口幫扶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和2020年,果洛州分別投入1027萬元和2272萬元,搭建果洛智慧健康云平臺,實現了州縣鄉三級醫療機構遠程醫療信息系統基本覆蓋。
正是在該云平臺的協助下,楊毛吉才能通過遠程指導依拉操作腹部超聲設備,診斷出患者存在早孕的情況。
數據顯示,從2019年8月至今,智慧醫療云平臺影像中心已實現影像服務總量超1.2萬次,總服務量超2萬次,超聲服務總量9000余次。
這對提升基層診斷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依拉表示,加上婦科免費篩查等情況,其所在衛生院有時一個月能遇到約100人要做B超。“自己能解決的就自己解決,遇到困難了就和上級醫療機構說,他們作出診斷后,我們再進行治療。”
由此一來,患者看病的負擔也大大減輕。依拉表示,剛剛接診的早孕患者檢查和治療在醫保報銷后一共花費約20元,但如果是去州醫院看病的話,不算住宿,一個人光來回路費就要50多元。
這也有利于分級診療的推進。青珍鄉中心衛生院院長德桑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很多牧民其實很少有時間能跑到州里看病。孩子去上學了,家里就兩口子還要照顧牛,基本走不開。而在遠程指導下,一些疾病在鄉鎮衛生院就能開展治療,節省了以往路上折騰的時間。
通過醫療信息化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的同時,基層衛生院自身也得以提高硬件設施水平,讓更多患者就近便能解決看病問題。
德桑泰介紹說,目前在青珍鄉中心衛生院,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幽門螺旋桿菌等檢查都可以做。他指著檢查室的兩臺儀器說,一個是可適用于一次做60人的大生化儀器,體檢時可用;另一個則是“單機版”,來一個患者也可以立馬做生化檢查,就不必等多人一起做,這也更適合于基層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該平臺不僅實現了州內醫療資源的互聯互通,還連接了青海省內乃至上海等地的優質醫療資源。
9月21日,青海大學附屬醫院影像中心副主任栗海龍就收到了果洛州人民醫院通過平臺發出的在線診療請求。
“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的老師能聽到嗎?我們這有一個患者懷疑是包蟲病,想請您把這個片子幫忙講一下。”果洛州人民醫院一名醫生發起求助。
栗海龍收到發來的影像資料后,便實時作出了診斷回應。他表示,該患者考慮是包蟲病,需要進一步做磁共振檢查,判斷病變周邊是否真的是囊泡,從而判斷是哪種類型的包蟲病。如果患者因為其他原因不能進行檢查,建議盡早手術干預。
在栗海龍指導下,果洛州人民醫院醫務人員開出了診療方案。
這一在線診療的實施,既實現了患者不用出遠門就得到診斷,也有利于提高當地的醫療水平。
楊萬軍表示,通過優勢資源的下沉,提升整體醫療服務能力,這樣就能解決老百姓看病遠、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其中在解決看病貴方面,他解釋說,鄉鎮衛生院報銷比例是最高的,可以達到90%。通過信息化技術,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夠解決常見病多發病的問題,疑難雜癥或者特殊情況則進行轉診。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同時,云平臺還有效減少了重復檢查情況,減少了醫療資源浪費,并提升了醫療服務效率。
智慧醫療云平臺信息中心一位工程師表示,云平臺上對接入的各家醫院進行數據采集、轉換、校驗、監控、歸檔、統計分析并進行展現,能夠實時呈現當地醫療動態數據信息,包括門診人次、在線人次、入院人次等,做到了醫療數據和電子病例數據的互聯互通,以時間軸方式記錄每個病人的詳細就診信息、檢查報告、處方、住院醫囑等,形成該病人的健康檔案。
“這可以避免重復檢驗和檢查。”該工程師表示,有一些病人會遇到在不同醫院看病的情況,而當數據實現互聯互通的情況下,系統內每個醫院可以調出病人的健康檔案,查看病人以往檢驗檢查報告,包括電腦閱片等,幫助醫生更全面地了解病人以往的病情和治療情況,有利于醫生對病人進行診療。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上一篇: 淺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互聯網醫療助力公立醫院發展
下一篇: 績效考核掀開公立醫院發展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