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醫院:基于“互聯網+”的大型醫院門診服務體系改革【CHIMA 2019案例分享】
案例提供: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醫院簡介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前身是1939年在延安成立的中央醫院,1954年原第四、第五軍醫大學合并,其附屬醫院也相應合并為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984年對外稱“西京醫院”,2017年轉隸空軍。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地處西安市新城區長樂西路127號,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保障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醫院,整體實力位居全國第五,先后榮獲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全國擁政愛民模范單位、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全軍醫院建設先進單位,院名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2018年,醫院門急診量380萬人次,住院收容13萬人次,手術量8.5萬臺次,平均住院日6.5天,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案例概要
西京醫院門診服務體系改革是在打通醫院內網和互聯網的壁壘、建立互聯網業務安全區和實現操作與查詢分庫執行的基礎上,結合各類自助設備改造,圍繞“門診預約及在線支付系統”建設,搭建了基于“互聯網+醫療”的一系列智慧醫療服務業務,從而實現了一套貫穿醫院診前、診中、診后全流程的“智慧化就診、服務與管理閉環體系”。
服務對象
前來我院門診就診的患者。
覆蓋范圍
覆蓋門診診前、診中、診后就診全業務流程。
服務內容
自2012年我院一卡通系統上線之后,掛號方面開通了網絡掛號、銀行掛號、電話掛號等掛號手段,就診方面實現了實體就診卡下的預約取號、現場掛號、就診、檢查、取藥、管理等功能。相比原始手工撕票模式,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就診信息化改革,有效提升了門診醫護工作效率以及來院就醫患者的就診便捷性體驗和就診效率體驗。但在以下方面仍有改進空間:1. 患者提前預約分配不均,教授號一號難求,普通號無人問津,且預約網站使用不便;2. 現場掛號比例過高,分時段就診作用不夠突出,無法有效緩解門診壓力;3. 患者就診排隊次數較多,候診時間長,門診預交金模式對就診流程優化作用未達到預期效果。
為了積極響應國家“互聯網+醫療”和“智慧服務”號召,提升患者就醫服務體驗,加強醫院信息化服務水平。醫院決定對門診服務模式進行整體改造,主要實現以下目標:
1. 打通醫院軍衛網與互聯網的通路,推進互聯網+醫療相關應用;
2. 建立患者移動服務平臺,方便患者就醫;
3. 開通在線支付渠道,規范門診項目,優化就診流程;
4.推廣電子就診卡,改善數據實名化;
5. 部署一系列信息化軟硬件設備,減少患者排隊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技術:
外聯方案示意圖
項目規劃示意圖
就診流程改造效果圖
電子就診卡
線上預約
在線引導及繳費
就醫評價體系
自助服務終端
自助服務終端系統界面
自動擺藥系統上線效果
成果分享
通過“軍衛網網絡改造”、“HIS核心業務遷移”、“門診自助設備”、“藥房自動擺藥系統”和“門診預約及在線支付”眾多項目的建設實施,我院門診服務體系改革最終實現了以下成果:一是建設了醫院外聯隔離區,專門放置醫院對外服務業務的相應安全設備和服務設備,保障醫院內網數據安全;二是建立金融級數據交換體系,為下一步進一步依靠各種信息化手段提升我院門診醫療服務業務水平提前做好了全面的安全準備工作。三是建立了微信服務平臺、支付寶服務平臺和醫院網站服務平臺,實現了患者網上預約、網上掛號、網上繳費、網上報告獲取、網上就醫評價等一系列線上服務功能;四是實現了從診前咨詢、預約掛號、現場就診到診后評價的全流程網上服務及評價體系,為醫院進一步了解自身不足,加強院內監督打下堅實基礎;五是實現了患者通過動態電子就診卡就診,結合各類自助設備,在充分保障患者賬戶及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淘汰了原有的實體就診卡,實現門診無實體卡、無現金智能就診,并為下一步集成居民健康卡做好了準備;六是借助各類信息化設備,大大提升了患者就診效率,減少患者排隊時間和次數,提升了患者就醫滿意度;
成效方面,首先就是患者就醫體驗顯著提升,患者平均就診等待時間從2.7小時縮短至1.5小時,其中辦卡、掛號、繳費、取報告耗時有明顯縮短,患者平均排隊次數也從5.5次縮短至4.2次;其次系統自2017年11月上線以來,截止2018年12月11日,微信號和支付寶生活號關注人數超143萬人,綁定電子就診卡超過95萬張,支付次數超96萬次,預約掛號人數超68萬次,網上掛號占比近40%,在線支付占比門診總收費18.84%(包含近80%的掛號費用)。最后,在就診服務滿意度統計方面,自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共收到各類有效門診就醫滿意度反饋4.68萬條,以及就診反饋意見。其中,針對總體評價來說,好評評價占比為88.22%,中評評價占5.34%,以上信息為我院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打下了堅實基礎。
機遇挑戰
2019年3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下發了《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的通知》,文件將指導醫療機構科學、規范開展智慧醫院建設,逐步建立適合國情的醫療機構智慧服務分級評估體系: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Smart Service Scoring System,4S),旨在指導醫院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持續加強信息化建設、提供智慧服務,為進一步建立智慧醫院奠定基礎。這一通知的下發,為我院進一步深化便民惠民建設明確了重點,為我院下一步建成智慧化醫院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發展規劃
針對“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具體要求”,我院已經完成了初步自查,針對現有系統和實際業務情況,進一步做好我院智慧化建設規劃。包括:診前部分,建立全院預約管理體系,搭建院前急救服務平臺和轉診服務平臺;診中部分,建立全業務消息推送和就醫就診智能引導機制,建立院內電子導航體系,推進網上便民服務;診后部分,建立醫院級患者健康檔案、家庭醫生服務平臺和醫聯體幫帶服務平臺,搭建醫院電子處方管理平臺和藥品調劑配送體系;服務部分,建立先診療后付費的信用認證體系,深化健康宣教體系建設;基礎安全部分,建立醫院外聯數據通信安全管理平臺,加強內外部監管,保障患者隱私數據安全和數據中心安全,實現對患者反饋數據實現智能分析,與公共衛生系統及上級監管機構實現數據對接,及時上報相關情況。使患者在一定區域內的醫院、基層醫療機構以及居家產生的醫療健康信息能夠互聯互通,并能夠聯合其他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精準化智慧醫療健康服務。
下一步我院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推進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深化醫療服務體質改革創新,并以“互聯網+”模式為抓手,積極探索各類醫療智慧服務模式,建設智慧醫院,為提升醫療衛生現代化管理水平,優化資源配置,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更好的服務官兵、服務人民,不斷開拓進取,勇當先鋒。
【CHIMA 2019】關于召開“2019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網絡大會暨中外醫療信息網絡技術和產品展覽會”(CHIMA 2019)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