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是首屆世界患者安全日 “電子病歷管理”首被納入安全目標
今年5月9日中午,中日友好醫院一位患者在醫院公共通道活動時發生呼吸心跳驟停,院內應急系統迅速被啟動,醫護人員在3分鐘內趕到現場,10分鐘患者心肺復蘇成功,脈搏恢復、意識清醒,1小時左右完成造影檢查并成功植入兩個支架……這是一例成功的患者安全事件救治案例。這位患者能被成功救治,得益于中日友好醫院建立的一套完整的院內快速反應急救體系。
“患者安全主要是指通過采取系統性的、預防性的措施,降低醫療過程中以及醫院環境中的各類風險,使患者在醫院期間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傷害,維護患者及整個醫療環境的安全狀態。”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周長強表示,從改善醫療服務流程、加強單病種質控、構建醫院感染防控體系、提升臨床用血保障水平,到加強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患者安全并非獨立的內容,涉及醫療質量安全、醫療服務、醫療風險防范等方方面面,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談及最新的2019版《患者安全目標》,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方來英透露,目前醫療技術越來越先進,也更加復雜,危急重癥患者在救治過程中往往會置入多種管道、建立多種通路和應用各種監測設備,導致多種“管”“線”交織,容易發生管路滑脫、打折、阻塞或用藥錯誤而導致嚴重的患者傷害,因此,2019版《患者安全目標》中新增了“提升管路安全”。另外,現在國內正在大力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和日間手術。而電子病歷的廣泛建設與日間手術的大量開展,也將帶來新的安全隱患,于是,我們將“加強電子病歷系統安全管理”首次單獨納入安全目標,并在“強化圍手術期安全管理”中強調日間手術的術前檢查評估與術后訪視。“現階段,我們正在制定《患者安全目標操作手冊》,加強專項培訓,強化理解與認可,保證目標落實不落空。”
據統計,由中國醫院協會組建的患者安全教育與研究協作網,現已涵蓋全國100余家醫院,并堅持定期組織開展患者安全案例分享和系統改進分析。
“目前,我們基本形成了較為系統完整、分門別類的患者安全培訓體系,累計培訓超過1萬名業務骨干。”方來英介紹,協會還聯合相關醫院積極開展患者安全重點專項研究工作,以及患者安全目標實踐典型案例征集,現已累計入庫案例已達1000余例。
“經研究,我們將今年患者安全日的活動口號確定為‘人人參與患者安全’。”周長強表示,目的在于動員醫院各個崗位的工作人員、患者及其家屬、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患者安全、人人參與患者安全,由點到面、形成合力,共同編織一個緊密的安全網,提升醫院安全水平,保障患者健康權益。下一步,國家衛生健康委建立完善患者安全管理和技術支持體系,將患者安全管理融入醫院管理各個環節,實現醫療機構患者安全管理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劉歡
上一篇: 智慧醫院能源管理系統建設思考與實踐
下一篇: 智慧醫院能源管理系統建設思考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