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全面停止人工掛號,多渠道助力患者便捷就診
當前,新冠疫情仍未結束,人員接觸、聚集仍有風險,全面打通線上線下檢驗檢查開單執行,優化醫院就診流程,不僅可以有效減少醫院線下人群聚集,降低院內感染風險,緩解患者就醫心理壓力,還可以進一步提升醫療服務效率,節約患者就醫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同濟醫院”)在信息化的支撐下,全面停止人工掛號,多種就醫方式齊頭并進,為患者提供便捷就醫模式,為業內提供了可行的參考方案。
患者可通過多渠道掛號
醫院掛號主要有如下幾種模式:
(1)預約掛號:目前醫院采取全預約模式,患者可通過同濟醫院官方App“掌上同濟”或官方微信公眾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進行線下專家門診預約、普通號、罕見病、MDT等門診預約,預約可提前15天,預約就診時間可以精確到某一時間段,患者只需提前15分鐘到院報到就診,有效促進門診就醫環境和秩序;
(2)當日掛號:患者如果沒有進行預約掛號,到醫院后也可以在自助掛號機上現場掛當日號,也可以選擇就診當天在同濟醫院官方App“掌上同濟”或官方微信公眾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當日掛號功能完成掛號,然后直接到科室候診;
(3)復診預約登記:患者就診完成后,如果醫生認為患者未來一段時間內需要復查,可以為患者在門診醫生工作站進行復診預約,患者根據復診預約單上掃碼進行繳費登記,可完成復診預約,復診預約提供半年內的預約服務。
三種方式方便患者建檔
1、患者可以到醫院現場使用自助機建檔,只需要持身份證到醫院自主建檔機貼身份證即可完成建檔。老患者可通過自助機完成就診卡綁定和身份證信息完善,窗口僅保留了患者補卡、退卡余額等功能;
2、患者通過同濟醫院官方App“掌上同濟”或官方微信公眾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在線建檔功能,通過拍身份證完成在線建檔,同時提供線上完善身份證信息功能;
3、無身份證的患者,通過同濟醫院官方App“掌上同濟”或官方微信公眾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可上傳戶口本、駕駛證等有效證件,由醫院的工作人員在線審核完成建檔。
線上線下打通、接診就診更方便
經過兩個月的試運行,同濟醫院于5月6日全面開放線上處方權限,在線上開藥快遞到家的基礎上,增加線上開檢查、檢驗單及電子入院證。這也意味著同濟醫院成為湖北省首個全面打通線上線下檢驗檢查開單執行的醫院。患者通過同濟醫院官方App“掌上同濟”或官方微信公眾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進行圖文問診或視頻問診后,接診醫生可根據病情需要和患者需求,開具檢查檢驗處方或電子入院證。檢查檢驗處方可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模式進行繳費,繳費完成后,在門診自助機上打印導引單,再去相應的醫技科室預約執行檢查檢驗;持電子入院證可直接來院辦理入院手續,或者在線完成床位登記,待床位安排好后到病區入院。
借助互聯網就診模式,患者只需要一部手機,在家就可以通過視頻問診把檢查單開好,去醫院做了檢查拿了結果就回來,再通過視頻問診把結果給醫生看,開藥也是在網上開了寄到家。基本上只用去醫院一次做檢查,醫生面都不用見,網上見就好了。
互聯網就診模式使醫生也覺得工作非常方便:一來減少了門診擁堵,可以將門診資源留給更需要的患者,如需要查體的患者;二來一對一的接診,環境相對安靜,沒有人催,沒有人吵,醫生和患者心態都更從容;三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接診患者,患者看病更方便快捷,可以服務更多患者。
推動掛號員全部轉型
通過信息化的支撐,同濟醫院提供了多種掛號、就診模式,完全取消了傳統的人工掛號模式,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對醫院員工的職業發展也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人工掛號取消后,掛號員全部實現了工作轉型,從過去簡單、機械、重復的掛號工作,向提升患者就診體驗和為臨床提供財務服務轉變,醫院只有不到1/3的窗口在為患者辦理補卡、退卡余額等業務。
同濟醫院自開通線上建檔和人工審核建檔后,每天有近600人完成線上建檔審核,患者基本通過自助機和APP完成建檔,有效減少了患者在門診的聚集;醫生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通過互聯網醫院為慢病患者、復診患者提供全新的醫療服務。自疫情發生后,醫院目前已經為30多萬患者提供線上服務。
目前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如何在做好院感防控的前提下加速復工復產,是各家醫院面臨的重要問題。通過推進互聯網診療,同濟醫院全面開放線上處方權,使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少跑一次’,甚至‘只跑一次’。對需要長期開藥的慢病復診患者,同濟醫院借助信息化手段幫他們實現了‘一次都不用跑’,足不出戶即享受到醫生診療和藥品配送上門的服務。
(作者工作單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計算機中心)
CHIMA大講堂直播與回放:
https://djt.chima.org.cn
全國衛生健康行業網絡安全技能大賽:
https://chcsc.chima.org.cn
上一篇: 疫情讓遠程醫療火起來
下一篇: 疫情讓遠程醫療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