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瑞金經驗看醫療信息人的職業發展
瑞金醫院
從廣慈大道拐進瑞金醫院信息中心的所在樓層,鍵盤聲和討論聲逐漸清晰,需求分析與技術方案的討論穿插逐漸成為背景聲,辦公室的騰騰熱氣逐漸蒸散了初冬的寒潮。
每周二至周四是固定的項目交流日。會議室里,不同項目組輪流進行工作匯報。在這個擁有55人的團隊里,上百個項目同時運轉著,但節奏依舊張弛有度。
瑞金醫院信息中心似乎形成了它獨有的管理模式:在要求專業水準的同時,賦予一定的人文關懷。這種平衡之道,讓團隊在高強度的項目壓力下依然保持創新活力。
日暮時分,周圍逐漸安靜,信息中心所在樓層依舊燈火通明。這里承載著一座大醫院的數字脈動,也在探索著一個時代的命題:如何在快速變革中既守護專業初心,又持續推動創新?
人工智能:從0.99到1.0的跨越
提到近幾年的行業變化,繞不開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的進展,面對迭代迅速的新技術,從業者的心態時常是矛盾和微妙的:一邊想要AI提能增效,一邊擔心AI會取代傳統崗位。
在瑞金醫院的信息中心實踐中,AI沒有被“妖魔化”,它被定位為"外腦",是輔助人們進行專業判斷的知識補充和思維延展,是人類的“工作搭子”,協助著人們實現從0.9到1.0的跨越,AI與人類的組合方式是需要AI的輔助,更離不開醫療專業人員的經驗。對醫療信息化人才而言,面對不同場景需求,在掌握AI“使用指南”的同時,也應該對業務需求、醫院特色理解到位。在面對跨學科、跨院區的場景時,醫信人既要有扎實的技術功底,又要善于搭建橋梁,推動AI技術真正服務于醫院場景,為醫護人員和患者創造實際價值,推動AI在醫療的"產學研用"體系中實現場景、應用雙成熟。
醫信人在醫療場景中“嘗鮮”AI技術時要謹慎、客觀的評估應用效果。以醫學影像為例,計算機視覺技術在醫療行業的發展最為典型:肺部小結節的AI閱片的確已經相當成熟,但要將同樣的技術遷移到比如頭顱部位、頸椎部位等,就需要考慮到臨床知識的結合,根據不同的解剖結構特點,重新優化識別流程。除了閱片場景以外,超聲內鏡的軟硬件結合、病理診斷的閱讀等領域,AI應用也在不斷拓展醫療輔助的邊界,逐漸成為醫療中跨越式進展的重要技術手段。
探索之路:醫工交叉類人才的培養模式
瑞金醫院信息中心形成了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信息中心深諳新一代IT人才的特點:技術能力突出,思維活躍,解決問題思路不受傳統經驗束縛。基于這種認知,信息中心推行差異化管理,結合醫院的發展訴求與科室資源,給予有能力、有意愿的信息人才們充分的鍛煉機會,施展其所長。
在瑞金醫院信息中心,【人人都是項目經理】是人才培養的特色之一。這個擁有55人的團隊里,上百個項目同時運轉著,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擔任或參與到項目管理的角色。為確保項目質量與進度穩步推進,信息中心引入了基于敏捷框架(Framework)的敏捷開發管理機制(Scrum)來確保目標達成。每周二到周四信息中心會組織項目交流日。每次交流會確定一個項目負責人在15分鐘內匯報所負責的項目進展。這個過程無疑是非常考驗項目負責人對項目的了解程度、綜合表達與溝通能力,同時,也加深了部門其他成員對業務的理解。以臨床營養項目為例,負責人要深入理解業務流程、了解基礎的營養學相關知識,掌握界面設計、理解賬務處理等多個環節,只有對所負責的業務內容有著清晰的了解,才能夠牢牢抓住項目的“質量與進度”。這種"以戰練兵"的模式,為醫院源源不斷的輸出既懂技術又通曉業務的復合型人才。
面對新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挑戰,瑞金醫院信息中心提出【走出去、請進來】的人才培養策略。在“走出去”方面,醫院鼓勵團隊成員帶著問題主動走出去,通過行業交流與學習,多聽聽醫院信息化實戰經驗、多探討醫院信息化發展趨勢。在“請進來”方面,醫院一則歡迎其他醫療機構的信息化交流,二則,在引入新技術時,強調必須結合醫院實際需求和客觀條件選擇適合的方案,避免盲目跟風。在實踐當中,外部廠商往往難以準確把握臨床需求點,臨床科室也不清楚如何將新技術與專科特色進行結合,信息部門則應成為拉通臨床需求與技術實現之間的“翻譯官”,這時,就需要IT人員深入理解臨床場景,幫助雙方有效對接。
通過這種“內外結合”并行的方式,信息部門逐漸成長為連接臨床需求與技術實現的重要紐帶。
在人才激勵方面,醫院有自己的評價體系,每年年底信息中心將會舉行項目總結匯報,并評選出"計算機星星"和"優秀項目之星"等。獲獎者的照片會展示在信息中心的走廊上。在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激勵下,專業精進與溫度推動著信息中心的穩步運作,助力醫院數字化建設行穩致遠。
瑞金醫院信息中心的業務運作與人才培養強調幾個關鍵點的融合:深入理解業務訴求、合理配置資源響應、定期跟進動態調整。在明確的運營指導方針下,配合扁平化的項目管理體系,能夠讓信息中心運營有條不紊。而在組織與人才發展上,除了“以戰練兵”的業務實戰模式,在組織層面,信息中心則強調根據組織的實際需求,建立人才的【選、用、育、勵】體系,建人才梯隊與組織人才技能庫,根據不同的業務需求,匹配不同層次的人才,讓業務需求與人才發展需求實現“雙向奔赴”。
破浪前行:醫療信息化的2025展望
站在2025年的起點,醫療信息化的發展既充滿機遇,也面臨挑戰。瑞金醫院信息中心一直在踐行著樸實的發展理念:與其制定宏大而難以企及的目標,不如從一個個"小目標"起步。在醫院信息中心的"心愿墻"上,那些看似簡單的目標透露出務實的態度:有人寫著"優化臨床數據平臺",有人期待"完成一個模塊的重構",有人要"提升10%的項目交付效率"。這些具體的、可觸及的目標,讓宏大的愿景變得清晰可行。醫院數字化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腳踏實地、循序漸進。在瑞金醫院的實踐中,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階段性目標:從基礎設施的完善,到業務系統的優化,再到智慧醫療的探索,每一步都踏實穩健。
當2025年的鐘聲敲響,智慧醫院的征程仍在繼續。也許,在不斷實現一個個“小目標”的過程中,那些看似遙遠的愿景終將照進現實。
(趙艷,CHIMA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信息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