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信息化新聞一周回眸第478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印發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
國內新聞
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印發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
3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國家疾控局綜合司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功能指引的通知》,旨在堅持數字健康創新、綠色、科學發展理念,依托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規范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信息化建設,整合醫共體內各項職能和資源,優化業務服務流程,強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數據共享,推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全面提升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數字治理能力,充分發揮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體制優勢及信息化倍增效應。(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家醫保局新設腦機接口相關價格項目
3月12日,國家醫保局印發《神經系統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其中為腦機接口新技術前瞻性單獨立項,助力新技術加快成果轉化。據悉,腦機接口技術主要分為非侵入式和侵入式兩類。針對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需要不斷調試設備的情況,立項指南新增“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價格項目;針對侵入式腦機接口,立項指南專門設立了“侵入式腦機接口置入費”“侵入式腦機接口取出費”等價格項目。(國家醫保局)
上海市印發《2025年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要點》
3月13日,上海市疾控局印發《2025年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要點》。要點提出,要推動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開展疾控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和發展人工智能。落實國家疾控局和上海市關于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要求,組織實施人工智能與監測預警、應急處置、預防接種和評估干預等公共衛生業務深度融合應用。組織市疾控中心開展公共衛生數據實驗室建設。(上海市衛生健康委)
廣東省印發《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3月9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東省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建立省級跨部門協調機制,壓實“管行業管人工智能應用”責任,實施“人工智能+”行動,在教育、醫療等領域廣泛拓展應用。組織開展“機器人+”行動,圍繞工業、農業、城市管理、醫療、養老服務、特種作業等領域,深入挖掘開放應用場景。創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對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省財政按規定分別給予最高 5000 萬元、1000 萬元的資金支持。(廣東省人民政府)
成都推進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
3月7日,成都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召開,會上提出 2025 年要實現市縣兩級的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通共享全覆蓋,并逐步聯通部省屬和民營醫療機構。雙向轉診信息化功能平臺年內實現市域內醫療機構全部接入。(四川觀察)
深圳: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衛生服務場景中落地應用
據深圳發布消息,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初步統計已有近450個人工智能產品在全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應用落地,其中臨床醫療服務類404個,醫院管理類29個,公共衛生管理類4個,科教研輔助類2個,支撐環境類8個。在深圳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的背景下,深圳衛生健康系統也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全力打造醫學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先鋒城市。(央廣網)
華為正式組建醫療衛生“軍團”
近日,華為宣布正式成立“醫療衛生軍團”,這是繼煤礦、港口、電力等之后,華為第21個垂直行業軍團。該軍團旨在整合華為在5G、云計算、AI大模型(如盤古大模型)等領域的技術積累,重點構建AI輔助診斷解決方案體系,推動醫療大模型在臨床場景的應用。(深圳新聞網)
國際新聞
2025年HIMSS全球健康大會閉幕:共探醫療信息化與迎接健康挑戰新路徑
2025年醫療衛生信息與管理系統協會(HIMSS)全球健康與展覽大會于3月4-6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召開。今年的大會聚焦于醫療數字化轉型的前沿趨勢,議程涵蓋人工智能、遠程醫療、電子健康記錄(EHR)等技術的創新應用,并特別設置“全球健康論壇”,邀請多國代表分享醫療信息化實踐經驗。HIMSS總裁兼首席執行官Hal Wolf在開幕演講中強調:“醫療的未來在于連接——打破地域與資源的壁壘,通過技術實現普惠、高效的健康服務。”(CHTV百姓健康)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將在另外9個地點部署甲骨文健康電子病歷系統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VA)表示,未來將采用基于市場的方法來選擇部署地點,到2026年,其部署的醫療機構總數將達到13家。預計最早到2031年,電子健康記錄將在VA的所有醫療機構完成部署。(CHIMA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