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信息化新聞一周回眸(CHIMA HIT News 第374期)
國內新聞
《國家衛生健康委屬(管)醫院分院區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印發
1月1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國家衛生健康委屬(管)醫院分院區建設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委屬(管)醫院應將分院區建設納入醫院事業發展規劃及總體發展建設規劃,與原有院區統籌規劃,做到功能協同、資源共享、綠色智慧、均衡發展,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技術手段,提升各院區間一體化、集約化水平,不得因新院區建設攤薄優質醫療資源,影響醫院整體服務質量和運行效率。(國家衛生健康委)
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國家血液病醫學中心設置標準》和《國家血液病區域醫療中心設置標準》
1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國家血液病醫學中心設置標準》和《國家血液病區域醫療中心設置標準》,提出要建設高水平醫院信息平臺,能為國家血液病醫學中心的臨床、科研、教學和管理業務提供信息支撐;電子病歷系統應用水平分級評價達到五級要求;信息平臺建設達到醫院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四級甲等要求;逐步與區域內健康信息平臺對接,實現區域醫療信息安全共享;醫院核心業務系統達到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三級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
1月18日,工信部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研制咨詢服務、手術、輔助檢查、輔助巡診、重癥護理急救、生命支持、康復、檢驗采樣、消毒清潔等醫療機器人產品。加快推進機器人和醫學人工智能在基礎理論、共性關鍵技術、創新應用等方面的突破,推動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機器人5G遠程手術、腦機接口輔助康復系統等新技術新產品加速應用。建設機器人應用標準化手術室,研究手術機器人臨床應用標準規范。加強機器人在患者院前管理、院內診療及院后康復追蹤整體病程服務體系中的應用,助力智慧醫療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
上海首批元宇宙場景需求發布
經兩個多月征集評審,并由上海市經信委多輪次組織專家評審、走近場景、厘清需求。日前,上海正式公示第一批元宇宙重大應用場景需求榜單,涉及醫療健康等領域。在需求列表中看到,在醫療健康領域,“元宇宙智慧醫院”需求由上海瑞金醫院發出,其中“元宇宙病房”場景,要實現基于VR的患者虛擬查房,系統采集的各類數據、病癥特點將實時顯示在患者形象上。(上海市人民政府)
人大代表建議打通互聯網診療醫保支付
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北京市人大代表、朝陽區醫療機構管理中心副主任常藝建議,放開互聯網診療醫保支付,探索實現首診可報銷。她建議在醫院信息化提升方面給予資金支持。為進一步推進區域互聯網診療建設,需要專項經費的支持,用于醫院內信息系統(HIS系統)與平臺系統互聯互通聯調工作。(新京報)
山西進一步規范“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價格
近日,山西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發布《進一步規范“互聯網+”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互聯網診療服務應通過山西省統一監管平臺實施,所有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必須全程留痕、可追溯。公立醫療機構依托互聯網邀請上級(包括省外)公立醫療機構提供心電診斷、影像診斷、病理診斷服務時,執行上級(包括省外)公立醫療機構(受邀方)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由邀請方向患者收取費用。相關費用納入醫保,按乙類項目支付。邀請方、受邀方分成比例、結算方式,由雙方協議確定。(山西省醫療保障局)
石家莊市院前急救電子病歷系統正式上線運行
石家莊市院前急救電子病歷系統日前正式上線運行,該系統的正式上線運行,對規范提升石家莊市院前急救醫療救治行為和服務能力,解決之前紙質病歷的落后現狀,實現院前急救病歷大數據統計、智慧醫療、質控管理和便民查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石家莊日報)
2022年度CHIMA新媒體平臺優秀原創作者揭曉
1月20日,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公布2022年CHIMA新媒體平臺優秀原創作者,根據多個維度綜合評定,陸軍特色醫院中心信息科主任黃昊、CHIMA副主委薛萬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明等21位同仁共同獲得2022年CHIMA新媒體平臺優秀原創作者,期待更多同道加入CHIMA大家庭,為我國HIT事業添磚加瓦。(CHIMA)
國際新聞
馬來西亞醫療保健旅游委員會與HIMSS合作實現數字化
HIMSS與馬來西亞醫療保健旅游委員會(MHTC)簽署了一份新的MOU。根據該協議,HIMSS將成為MHTC的戰略合作伙伴,通過數字化轉型加強馬來西亞醫療保健生態系統。在這一合作中,HIMSS將與馬來西亞的主要醫院合作,對電子病歷進行認證。MHTC將向其所有73家成員醫院推薦HIMSS EMRAM,衡量其EMR成熟度。(CHIMA編譯)
Regestrief開發評估患者匹配準確性的框架
Regestrief研究所本周宣布,其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八點框架,旨在評估匹配患者病歷的算法的有效性和準確性。領導該算法研究的臨床計算機專家表示,患者身份是醫療保健基礎設施的一大弱點,整個治療過程中準確的患者匹配對于醫療質量和安全至關重要。這也是通過減少重復醫療檢測降低醫療成本的關鍵。Regestrief指出,美國是唯一一個不使用患者識別碼的發達國家,并且多年來這一目標一直難以實現,其提出的算法可以提高互操作性和患者安全性。(CHIMA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