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才有:《小議“平臺”》讀后感
編者按
3月24日,CHIMA微信公眾號發布薛萬國主任《小議“平臺”》一文后,引發熱議。CHIMA主任委員、《中國醫院》雜志社社長王才有主任寫作了本篇讀后感。歡迎大家對CHIMA公眾號所發布的文章觀點撰文交流。
閱讀薛萬國主任《小議“平臺”》感覺到一件事,IT群體不只是技術創新,同時也是術語名詞創新者。
但是,作為一貫以客觀,嚴謹,邏輯性強為標簽的IT人群,絕不應被某些熱詞的標簽所迷惑。文章中也提到,原本一般的概念,貼上一個熱詞后綴,好像就成為新的東西了,例如“預約掛號平臺、互聯網診療平臺、大數據平臺、數字簽名平臺”等等。
為什么要理清楚這個概念呢?因為我們是醫院信息化工作者。這些術語,對于非IT人員講一講,無可厚非。但是,我們這些人不只是說一說,而是要用這個詞背后的概念去指導工作的,我們是要使用這個概念去做院信息化建設設計工作的呀。
正因如此,《小議“平臺”》一文,不但闡述了“平臺”一詞的概念含義,更重要的是,在對概念含義和本質理解基礎上,提出了建設平臺需要關注的要點問題。而這幾要點問題,對于醫院是否建設平臺,建設什么樣的平臺,怎樣建設平臺是很有價值的。
這里需要強調一些,《小議“平臺”》一文所指的是醫院場景下的平臺概念。其實“場景”也是薛主任經常喜歡使用的詞匯之一。
任何一個概念,都必須考慮在什么“場景”下應用。那么場景又是什么呢?簡單來講,場景就是環境和條件。從微觀上講,場景可以是一個“用例分析”,通過挖掘用戶需求,開發適應這個場景的軟件。從宏觀上講,場景可以是一個戰略設計要考慮的。毛澤東主席1930年寫的《反對本本主義》一文,所強調的就是這個問題,就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為此,對于醫院信息平臺建設而言,要知道為什么需要平臺,平臺能解決當前什么問題,以及平臺建設能給我們帶來的收益是什么?只有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了,才能有效實現信息化建設目標。
由此可見,醫院平臺建設是一個技術選擇。有關技術選擇,需要考慮哪些問題呢?在3月16日的CHIMA大講堂——醫院信息技術選型研討會上,薛萬國主任就怎樣做好技術選型,提出了“七看”模型,就是從多個角度評估,綜合判斷某一技術的價值,避免單一片面。這個講座所提出的問題,很值得大家思考。
上一篇: 薛萬國:也談信息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