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信息化論壇召開
發布時間:2015-02-04
1月30日,遼寧省醫院協會和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共同舉辦“匯溪湖醫院信息化論壇”。來自全國各地醫療機構的代表共650余人,相聚本溪匯溪湖賓館,共同探討我國醫院信息化建設發展現狀和展望。
參加此次論壇的領導有: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與信息司司長侯巖、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梁銘會、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王杉、遼寧省衛生計生委主任王大南、JCI首席顧問劉繼蘭等。遼寧省醫院協會會長、盛京醫院院長郭啟勇主持開幕式。
侯巖司長作為論壇發言嘉賓,就個人的一些思考,為論壇帶來了《關于加快衛生信息化發展的思考》的演講?!吨袊鴶底轴t學》雜志社記者根據演講重點進行現場記錄如下。
2014年我國醫療信息化提速,在服務醫改方面做出了貢獻。雖然,我國醫療體制內建設相對社會力量的創新發展來說比較緩慢,但是發展方向是清晰的,任務艱巨緊迫。2015年應圍繞三個重點進行,實現三個兩手抓。
第一個重點: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和建設。
一手抓加強各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使各個應用系統、各個機構、三大數據庫,實現基于平臺的互聯互通、數據全方位的采集、相關部門間的對接。在這一過程中,要加強國家平臺和區域平臺建設,利用社會力量,抓好私有云和共有云。同時,一手抓加強醫療大數據的管理,涉及到政府數據的有序開放,與行業內行業外的數據融合共享,通過數據挖掘應用,來支撐服務和管理決策支持需求。
第二個重點:充分發揮信息化的驅動作用,在應用上見到成效。
一手抓強化信息化對衛生計生工作監督決策的技術支撐作用,包括績效考核、公立醫院財務決算管理、藥品耗材的采購管理和全程的監控追溯等等,以推動深化醫改和精細化管理。同時,一手抓強化信息化對全人群一體化的健康管理、方便群眾就醫的技術支撐作用。我們清晰地看到,依賴大醫院的就醫模式必須轉換到上下聯動、防治結合、急慢分治、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全人群、全程的健康管理模式。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服務以人為本,實現醫改提到的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目標。這其中信息化起到基礎作用,包括遠程醫療、檢查檢驗中心、居民健康卡和健康檔案融合,包括移動互聯和各種可穿戴設備的應用,這是國際醫療服務發展趨勢。在醫院醫療服務中,信息化要關注流程的優化和再造,在衛生計生委召開的落實改善醫療服務三年行動計劃中,也提到了發揮信息化重要作用。
信息化建設的推進,與服務模式的轉變和管理方法創新,還存在兩條線。應該在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同時,豐富管理方法和創新。希望各大醫院的院長在關注院內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關注區域平臺的建設,利用平臺實現更多資源的匯集,信息互聯互通。在基層,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可以互聯互通,但是大醫院相對來說還存在信息孤島,很多診療信息只能在院內用,所以還要加快這方面的建設。
第三個重點:夯實信息化發展基礎。
一手抓培育新的增長點。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新業態發展迅速。在醫療健康領域有關闊的發展空間,各級醫療機構和各個領域的業務需求非常強烈,社會力量也有進入該領域的動力。作為行業的主管部門我們有責任為其搭建平臺,在政策、資金方面提供促進融合發展的機會,以開放的態度真誠邀請更多的企業加入到衛生信息化發展的隊伍中來,也希望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相互支持,實現共贏。同時,還要一手抓信息安全和標準管理,確保信息系統采集的數據質量可靠、有效應用。信息標準化至關重要,近年來,原衛生部和衛生計生委已經發布了200多個標準,我們正在近一步梳理完善標準目錄,我們不僅僅要重信息技術標準,還有加強行業業務標準,近一步統一語義和內涵,做到科學預測,推動標準落地和應用。
與此同時,還要積極開展標準的測評和認證。鼓勵第三方測評,但明確表示,反對國內醫療機構參加國際盈利性的測評。
我們正在加強行業信息安全建設,從制度法規建設,等級保護監管等多方面,要形成立體化多層面的解決方案。既要加強系統安全管理,也要注重數據安全管理。過去,我們很多經驗在硬件系統的管理上,現在形勢變化非常快,現在更多關注數據安全的管理。很多醫院在探索用新的技術保證數據安全,關鍵是信息流和數據的把控。我們要有安全意識,保護公民隱私和行業信息安全。
感謝主辦方的邀請,也感謝大家的聆聽。
參加此次論壇的領導有:國家衛生計生委規劃與信息司司長侯巖、國家衛生計生委統計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管理研究所所長梁銘會、中國醫院協會副會長王杉、遼寧省衛生計生委主任王大南、JCI首席顧問劉繼蘭等。遼寧省醫院協會會長、盛京醫院院長郭啟勇主持開幕式。
侯巖司長作為論壇發言嘉賓,就個人的一些思考,為論壇帶來了《關于加快衛生信息化發展的思考》的演講?!吨袊鴶底轴t學》雜志社記者根據演講重點進行現場記錄如下。
2014年我國醫療信息化提速,在服務醫改方面做出了貢獻。雖然,我國醫療體制內建設相對社會力量的創新發展來說比較緩慢,但是發展方向是清晰的,任務艱巨緊迫。2015年應圍繞三個重點進行,實現三個兩手抓。
第一個重點: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和建設。
一手抓加強各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設,使各個應用系統、各個機構、三大數據庫,實現基于平臺的互聯互通、數據全方位的采集、相關部門間的對接。在這一過程中,要加強國家平臺和區域平臺建設,利用社會力量,抓好私有云和共有云。同時,一手抓加強醫療大數據的管理,涉及到政府數據的有序開放,與行業內行業外的數據融合共享,通過數據挖掘應用,來支撐服務和管理決策支持需求。
第二個重點:充分發揮信息化的驅動作用,在應用上見到成效。
一手抓強化信息化對衛生計生工作監督決策的技術支撐作用,包括績效考核、公立醫院財務決算管理、藥品耗材的采購管理和全程的監控追溯等等,以推動深化醫改和精細化管理。同時,一手抓強化信息化對全人群一體化的健康管理、方便群眾就醫的技術支撐作用。我們清晰地看到,依賴大醫院的就醫模式必須轉換到上下聯動、防治結合、急慢分治、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全人群、全程的健康管理模式。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服務以人為本,實現醫改提到的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目標。這其中信息化起到基礎作用,包括遠程醫療、檢查檢驗中心、居民健康卡和健康檔案融合,包括移動互聯和各種可穿戴設備的應用,這是國際醫療服務發展趨勢。在醫院醫療服務中,信息化要關注流程的優化和再造,在衛生計生委召開的落實改善醫療服務三年行動計劃中,也提到了發揮信息化重要作用。
信息化建設的推進,與服務模式的轉變和管理方法創新,還存在兩條線。應該在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同時,豐富管理方法和創新。希望各大醫院的院長在關注院內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關注區域平臺的建設,利用平臺實現更多資源的匯集,信息互聯互通。在基層,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可以互聯互通,但是大醫院相對來說還存在信息孤島,很多診療信息只能在院內用,所以還要加快這方面的建設。
第三個重點:夯實信息化發展基礎。
一手抓培育新的增長點。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新業態發展迅速。在醫療健康領域有關闊的發展空間,各級醫療機構和各個領域的業務需求非常強烈,社會力量也有進入該領域的動力。作為行業的主管部門我們有責任為其搭建平臺,在政策、資金方面提供促進融合發展的機會,以開放的態度真誠邀請更多的企業加入到衛生信息化發展的隊伍中來,也希望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相互支持,實現共贏。同時,還要一手抓信息安全和標準管理,確保信息系統采集的數據質量可靠、有效應用。信息標準化至關重要,近年來,原衛生部和衛生計生委已經發布了200多個標準,我們正在近一步梳理完善標準目錄,我們不僅僅要重信息技術標準,還有加強行業業務標準,近一步統一語義和內涵,做到科學預測,推動標準落地和應用。
與此同時,還要積極開展標準的測評和認證。鼓勵第三方測評,但明確表示,反對國內醫療機構參加國際盈利性的測評。
我們正在加強行業信息安全建設,從制度法規建設,等級保護監管等多方面,要形成立體化多層面的解決方案。既要加強系統安全管理,也要注重數據安全管理。過去,我們很多經驗在硬件系統的管理上,現在形勢變化非常快,現在更多關注數據安全的管理。很多醫院在探索用新的技術保證數據安全,關鍵是信息流和數據的把控。我們要有安全意識,保護公民隱私和行業信息安全。
感謝主辦方的邀請,也感謝大家的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