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市健康物聯網推進工作方案》正式發布
發布時間:2014-10-23
在全球新產業革命變革的背景下,上海市加快推進“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全面啟動健康物聯網建設,契合民生需求,聚焦健康服務、養老照護、食品和藥械管理等領域,引領健康物聯網服務模式、商業模式創新,帶動培育健康物聯網產業鏈關鍵環節的研發、示范、推廣、應用。
10月17日下午,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計生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等五部門聯合召開新聞通氣會,正式發布《上海市健康物聯網推進工作方案》。市經濟信息化委邵志清副主任介紹了全球健康物聯網發展趨勢和《方案》的主要內容。力爭到2020年,本市在健康物聯網領域,形成百億級產業規模;培育10個面向全國市場的服務品牌,在健康服務、養老照護、食品和藥械管理等領域形成一批符合國情的健康物聯網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打造健康物聯網應用示范和產業園區,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在健康物聯網服務水平、核心技術、產業體系和規模、政策環境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運用物聯網技術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已成為產業發展新熱點。國際方面,在當前全球醫療資源緊缺且分布不平衡的背景下,健康物聯網蘊含著巨大的發展需求和動力。全球移動醫療產業年均增長率超過30%,面向健康管理的可穿戴設備已成為市場熱點,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啟動示范項目,加大對健康物聯網發展的推進力度。國內方面,市場需求不斷涌現,政策環境逐步成熟。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的改革方針和國家相繼出臺的健康服務、養老服務、藥品流通等產業的指導意見,為健康物聯網市場的啟動起到了積極引導作用。本市方面,在醫療資源、醫療信息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為健康物聯網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本市已基本建成聯通全市17個區縣、600多家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骨干網絡,實現了健康檔案動態采集、動態維護;一批專業提供健康信息服務的企業和運營平臺不斷涌現;一批新的商業模式開始廣泛應用;產業帶動效應初步顯現。
未來本市推進健康物聯網發展,將在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前提下,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數據庫的綜合分析、有效融合,實現“全時空”健康物聯網服務。
——建設三大體系的應用示范工程。
智慧健康服務方面,一是以信息惠民為目標,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要手段,通過物聯網技術與現有各類衛生、養老信息系統的有效融合,提高居民享受健康服務的體驗,逐步形成便捷、高效、智慧的健康服務新模式。例如,推動個人基于物聯網的健康感知終端和遠程視頻通訊的實時聯動應用,利用可穿戴設備和互聯網模式推進健康管理領域的(移動)互聯網服務,推廣社區健康小屋的建設和完善等;二是大力支持以醫院為基礎,包括疾控、衛監、社區等于一體的智慧衛生體系建設。例如,運用物聯網技術,減少醫療差錯、優化就醫流程、完善藥品管理、規范用藥環節、實現醫療設備應用互聯互通;推進遠程生命指標監控服務體系建設,開發智能護理、智能監控、智能床旁、智能醫警、醫患互動、健康咨詢等終端設備和服務平臺,開展多級康復治療、遠程會診、雙向轉診、遠程示教等應用示范等。智慧老年照護方面,結合養老服務需求和特點,融合現代信息、醫療等技術,將人文關愛與技術關愛有機結合,實現以老人為中心,集生活照料、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康復教育和咨詢、中醫保健等服務為一體,優先推進有條件的養老機構開展應用示范,兼顧多種養老服務模式共同發展。智慧食品和藥械管理方面,優化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采供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流通效率,推動采購、物流服務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組織實施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和耗材管理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例如,打造市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藥品招、采、配、用全過程信息公開,努力實現藥品陽光采購、陽光用藥。建立和完善覆蓋全過程的、最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防范,提升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健康產品領域的質量管理水平和行政監管效能。
——支持三層架構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感知層方面,通過條形碼、傳感器、RFID、視音頻監控、高精度定位等技術,研制適用于各級醫院、養老院、康復護理院、家庭及個人的健康感知設備。通信層方面,基于已有或新建的網絡基礎設施,研制適用于健康物聯網的通信和網絡設備,實現各類健康感知設備與其他網絡終端互聯互通。應用層方面,面向各類健康物聯網應用,形成一系列解決方案和運營平臺,促進相關數據和軟硬件產品的標準化、推動健康大數據的整合和綜合利用。
——培育應用示范和產業發展集聚區。
區縣聯手,建設本市健康物聯網應用示范和產業發展園區,集聚一批從事健康物聯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健康服務運營的創新企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產業鏈、教育科研機構、醫療機構、金融機構的交流合作,為企業產品設計、技術攻關、展示推廣、產品檢測認證、醫療資源對接、商業模式探索等提供專業服務。開展健康物聯網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培養,為相關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公共服務。
10月17日下午,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衛生計生委、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等五部門聯合召開新聞通氣會,正式發布《上海市健康物聯網推進工作方案》。市經濟信息化委邵志清副主任介紹了全球健康物聯網發展趨勢和《方案》的主要內容。力爭到2020年,本市在健康物聯網領域,形成百億級產業規模;培育10個面向全國市場的服務品牌,在健康服務、養老照護、食品和藥械管理等領域形成一批符合國情的健康物聯網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打造健康物聯網應用示范和產業園區,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在健康物聯網服務水平、核心技術、產業體系和規模、政策環境等方面走在全國前列,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運用物聯網技術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已成為產業發展新熱點。國際方面,在當前全球醫療資源緊缺且分布不平衡的背景下,健康物聯網蘊含著巨大的發展需求和動力。全球移動醫療產業年均增長率超過30%,面向健康管理的可穿戴設備已成為市場熱點,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啟動示范項目,加大對健康物聯網發展的推進力度。國內方面,市場需求不斷涌現,政策環境逐步成熟。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的改革方針和國家相繼出臺的健康服務、養老服務、藥品流通等產業的指導意見,為健康物聯網市場的啟動起到了積極引導作用。本市方面,在醫療資源、醫療信息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為健康物聯網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本市已基本建成聯通全市17個區縣、600多家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骨干網絡,實現了健康檔案動態采集、動態維護;一批專業提供健康信息服務的企業和運營平臺不斷涌現;一批新的商業模式開始廣泛應用;產業帶動效應初步顯現。
未來本市推進健康物聯網發展,將在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前提下,加快推進公共衛生數據庫的綜合分析、有效融合,實現“全時空”健康物聯網服務。
——建設三大體系的應用示范工程。
智慧健康服務方面,一是以信息惠民為目標,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要手段,通過物聯網技術與現有各類衛生、養老信息系統的有效融合,提高居民享受健康服務的體驗,逐步形成便捷、高效、智慧的健康服務新模式。例如,推動個人基于物聯網的健康感知終端和遠程視頻通訊的實時聯動應用,利用可穿戴設備和互聯網模式推進健康管理領域的(移動)互聯網服務,推廣社區健康小屋的建設和完善等;二是大力支持以醫院為基礎,包括疾控、衛監、社區等于一體的智慧衛生體系建設。例如,運用物聯網技術,減少醫療差錯、優化就醫流程、完善藥品管理、規范用藥環節、實現醫療設備應用互聯互通;推進遠程生命指標監控服務體系建設,開發智能護理、智能監控、智能床旁、智能醫警、醫患互動、健康咨詢等終端設備和服務平臺,開展多級康復治療、遠程會診、雙向轉診、遠程示教等應用示范等。智慧老年照護方面,結合養老服務需求和特點,融合現代信息、醫療等技術,將人文關愛與技術關愛有機結合,實現以老人為中心,集生活照料、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康復教育和咨詢、中醫保健等服務為一體,優先推進有條件的養老機構開展應用示范,兼顧多種養老服務模式共同發展。智慧食品和藥械管理方面,優化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用耗材采供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流通效率,推動采購、物流服務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組織實施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和耗材管理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例如,打造市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藥品招、采、配、用全過程信息公開,努力實現藥品陽光采購、陽光用藥。建立和完善覆蓋全過程的、最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防范,提升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等健康產品領域的質量管理水平和行政監管效能。
——支持三層架構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
感知層方面,通過條形碼、傳感器、RFID、視音頻監控、高精度定位等技術,研制適用于各級醫院、養老院、康復護理院、家庭及個人的健康感知設備。通信層方面,基于已有或新建的網絡基礎設施,研制適用于健康物聯網的通信和網絡設備,實現各類健康感知設備與其他網絡終端互聯互通。應用層方面,面向各類健康物聯網應用,形成一系列解決方案和運營平臺,促進相關數據和軟硬件產品的標準化、推動健康大數據的整合和綜合利用。
——培育應用示范和產業發展集聚區。
區縣聯手,建設本市健康物聯網應用示范和產業發展園區,集聚一批從事健康物聯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健康服務運營的創新企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產業鏈、教育科研機構、醫療機構、金融機構的交流合作,為企業產品設計、技術攻關、展示推廣、產品檢測認證、醫療資源對接、商業模式探索等提供專業服務。開展健康物聯網發展所需的各類人才培養,為相關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