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成立首家立體心電圖遠程會診中心
發布時間:2014-04-16
廣州首家立體心電圖遠程會診中心及立體心電圖培訓基地近日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立。據悉,這是華南地區首家遠程心電檢測平臺,與廣州市20家基層社區醫院和省內5家縣市級醫院進行合作開展遠程心電檢測、診斷。而引入立體心電圖技術,減少檢測過程中的心電信息丟失,可望降低檢測誤差、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現狀:
每10秒1人死于心血管病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李自成教授指出,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現患病人數為2.9億,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數約350萬,占總死亡原因的41%,居各種疾病之首。按上述數據估算,幾乎每10秒鐘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血管疾病防治任重道遠。作為人群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常見病,目前各級衛生主管部門除了引導公眾控制好血壓等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的基礎病外,專家認為引導患者在社區定期篩查、接受基本防治是預防的重點。
“但基礎醫療技術實力有限,懂心電的醫生對一些較復雜的心電圖準確判讀有難度。”李自成說,要培訓一名懂心電的合格醫生并非短時間就能做得到,但所有人都涌到大醫院做心電檢測也不太現實。比較合理的做法是,讓篩查者在社區醫院、衛生站等基層醫療機構做檢測,再將部分復雜、難讀懂的心電數據提交給有專業知識的醫生進行判讀。
探索:
建立遠程心電圖會診中心
據李自成介紹,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以心血管內科和胸痛中心為臨床平臺,在華南地區的基層社區醫院、衛生服務中心、衛生工作站和鄉村衛生站建立遠程心電檢測點,以方便民眾在家門口做心電圖檢查。在操作上,基礎醫生將患者的心電數據通過網絡發送至華南遠程心電檢測中心,再由該中心專家進行判讀、診斷和遠程會診,并將診斷結果發送至基層和社區檢測點,以協助基層和社區醫護人員診斷和治療。對篩查出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再由專家和基層社區醫護人員一起評估病情、制定治療策略,為就醫提供綠色通道。
目前暨南大學華南遠程心電檢測中心與廣州車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沙河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天河區婦幼保健院、冼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天園街東暉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白云區新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20家基層社區醫院,以及廣東省內的連平、和平、東源、翁源、陽春市等5家縣市級醫院開展合作,未來視情況逐步覆蓋廣州各行政區和廣東省其他市縣。
突破:
引入立體心電圖技術降誤差
此次暨大附屬第一醫院成立心電圖遠程會診中心,引進了立體心電圖技術。李自成解釋說,以前大家常規體檢做的是普通心電圖檢測,儀器記錄的是平面的信號,被漏掉的信息比較多,發現異常很難據此判讀出是何種性質的心血管問題,必須做其他項目的檢查以進一步診斷。立體心電圖技術彌補了心電圖無法三維顯示和心電向量圖一般不能多周期顯示的不足,減少了檢測信息的丟失,可望降低檢測誤差、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一些通過傳統心電圖無法確診的疾病,通過立體心電圖可以盡早發現。”李自成分析稱,使用立體心電圖儀,通過對心臟電信號數據的全面分析,能較直觀地反映出心臟疾病的類型和病理位置。目前,立體心電圖檢查已開始應用于醫院門診、病房和體檢,在心律變態和心肌病變的診斷方面起重要作用。
現狀:
每10秒1人死于心血管病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李自成教授指出,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現患病人數為2.9億,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數約350萬,占總死亡原因的41%,居各種疾病之首。按上述數據估算,幾乎每10秒鐘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心血管疾病防治任重道遠。作為人群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常見病,目前各級衛生主管部門除了引導公眾控制好血壓等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的基礎病外,專家認為引導患者在社區定期篩查、接受基本防治是預防的重點。
“但基礎醫療技術實力有限,懂心電的醫生對一些較復雜的心電圖準確判讀有難度。”李自成說,要培訓一名懂心電的合格醫生并非短時間就能做得到,但所有人都涌到大醫院做心電檢測也不太現實。比較合理的做法是,讓篩查者在社區醫院、衛生站等基層醫療機構做檢測,再將部分復雜、難讀懂的心電數據提交給有專業知識的醫生進行判讀。
探索:
建立遠程心電圖會診中心
據李自成介紹,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以心血管內科和胸痛中心為臨床平臺,在華南地區的基層社區醫院、衛生服務中心、衛生工作站和鄉村衛生站建立遠程心電檢測點,以方便民眾在家門口做心電圖檢查。在操作上,基礎醫生將患者的心電數據通過網絡發送至華南遠程心電檢測中心,再由該中心專家進行判讀、診斷和遠程會診,并將診斷結果發送至基層和社區檢測點,以協助基層和社區醫護人員診斷和治療。對篩查出來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再由專家和基層社區醫護人員一起評估病情、制定治療策略,為就醫提供綠色通道。
目前暨南大學華南遠程心電檢測中心與廣州車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沙河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天河區婦幼保健院、冼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天園街東暉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白云區新市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20家基層社區醫院,以及廣東省內的連平、和平、東源、翁源、陽春市等5家縣市級醫院開展合作,未來視情況逐步覆蓋廣州各行政區和廣東省其他市縣。
突破:
引入立體心電圖技術降誤差
此次暨大附屬第一醫院成立心電圖遠程會診中心,引進了立體心電圖技術。李自成解釋說,以前大家常規體檢做的是普通心電圖檢測,儀器記錄的是平面的信號,被漏掉的信息比較多,發現異常很難據此判讀出是何種性質的心血管問題,必須做其他項目的檢查以進一步診斷。立體心電圖技術彌補了心電圖無法三維顯示和心電向量圖一般不能多周期顯示的不足,減少了檢測信息的丟失,可望降低檢測誤差、提高診斷的準確率。
“一些通過傳統心電圖無法確診的疾病,通過立體心電圖可以盡早發現。”李自成分析稱,使用立體心電圖儀,通過對心臟電信號數據的全面分析,能較直觀地反映出心臟疾病的類型和病理位置。目前,立體心電圖檢查已開始應用于醫院門診、病房和體檢,在心律變態和心肌病變的診斷方面起重要作用。
上一篇: 貴州:今年擴大醫院臨床路徑管理試點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