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將建國際高端醫療服務區 與港“雙向轉診”
發布時間:2013-12-19
北京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將在東部地區規劃15平方公里的土地,建成集醫、教、研等于一體的國際醫療服務區,面向在華高端人士。據悉,該園區一期建設今年內動工,5年內初具規模。
這是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北京國際醫療服務區相關發布會上獲悉的。北京市通州區副區長于世疆表示,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迅猛提高以及政策指引,中國高端醫療產業正悄然興起。位于通州區的北京國際醫療服務區,將以社會資本投資、市場化運作為特色,建設世界一流的醫療健康服務產業園區。
他介紹,該園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占地3平方公里,規劃建筑面積490萬平方米,將重點引進國際一流醫學院校和研發機構,建設1-2家綜合醫院、8-10家專科醫院以及共享服務中心等。
他稱,園區一期于今年內破土動工,5年內初具規模。建成后預計年門診量460萬人次,年住院病人約16萬人次,聚集醫療、醫學專家3萬人,帶動就業10萬人,醫療收入在2016年達到8億元人民幣。
于世疆說,到2030年,二期基本建成,展現醫療健康產業鏈條雛形。屆時,一期項目年門診量將超過4千萬人次,累計住院病人超過140萬人,一期總體實現醫療收入將超360億元。
如何吸引資金以及醫療機構來到園區?園區管委會主任雷曉寧指出,將針對不同合作伙伴設計靈活的合作模式。一種是由院士或專家牽頭,吸引社會資本建設獨立醫院;一種是公立醫院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醫院;再一種是醫療地產模式,即政府建設醫院,再以租賃、出售等方式與社會資本合作。
她表示,無論何種模式,園區都將鎖定高級人才以及來華工作和居住的外國人士,提供高端醫療健康服務,以補充基本醫療的空白。
當天,園區與中美兒童醫院、北大腫瘤國際中心等4家醫院簽訂多項建設協議;通州區衛生局與香港醫管局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園區共建“多臨床中心”,促進京港兩地醫療專家互動,更開通兩地患者“雙向轉診”的便捷通道。
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在會上強調,北京地區醫院年門診量約1.6億人次,其中5000萬是京外人士,若一人平均消費1000元,則一年醫療收入至少1600億元。因此,“在北京投資有回報,希望品牌、頂級的醫療機構進入北京國際醫療服務區,北京市政府也將提供土地、人才方面的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