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計劃3年內建約50個醫聯體
12月5日,北京市衛生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了該市醫聯體建設規劃。明確到2016年12月之前,北京市醫聯體的數量將達到50個左右,以期實現轄區居民全覆蓋。
■醫聯體結構可采取多種模式
此前,北京市先后在朝陽區和平谷區啟動醫聯體試點工作。試點地區目前多以較松散、非獨立法人的聯合體為主。但也有一些醫聯體在嘗試建立更加緊密的關系,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交由大醫院托管。
北京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在發布會上介紹,根據《北京市區域醫療聯合體系建設指導意見》,北京市醫聯體的特點是以區域為界限,跨行政隸屬關系、跨資產所屬關系,以分工協作為核心,強調明確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醫療機構分工。醫聯體內各成員單位可保持獨立的醫療業務管理,也可以采取統一的醫療質量控制和患者安全管理控制標準等。
他解釋說,之所以沒有統一推行某一種模式的醫聯體方式,是因為北京醫療機構行政隸屬關系復雜,醫聯體內部各機構之間的緊密關系也各不相同,只采取一種模式是難以推廣的。“先給區縣更多的空間自由探索,在過程中逐步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
■醫聯體內將實現六統一
該市一個醫聯體由一個三級醫院或區域醫療中心作為核心醫院“牽頭”,聯合相關三級、二級及一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合作醫院,經各方協商后正式簽約運行。
為鼓勵大醫院參與醫聯體的積極性,北京市衛生局表示將對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進行相應的調整,并對公立醫院在醫聯體提供服務所承擔的服務成本適當給予補貼。
北京市衛生局醫政處負責人表示,今后區域合作醫療聯盟將達到六統一,也就是統一學科規劃,統一資源調配,統一信息平臺,統一調配床位,統一技術支持,統一建立和完善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特別是在醫聯體內,將通過對醫療資源的調配,將部分成員單位的床位作為康復床位或老年護理床位,應對急性期診療后續治療的需求及老齡化社會的護理需求。
■配套改革有待跟進
據北京市衛生局評估分析,在推進醫聯體建設方面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用藥方面,體現在社區缺少慢性病用藥,難以分流大醫院的開藥患者;部分藥品只限三級醫院使用才能報銷,導致病人不同意轉往二級及以下醫院。另外,價格方面,主要表現在醫療服務價格偏低,康復院、護理院發展受限。北京市衛生局表示,各有關部門正在根據本部門實際著手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
北京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還表示,未來醫保按醫聯體付費是比較理想的模式,但當前患者就診的自由度非常大,固定的首診負責制還沒有形成。而實現醫保對醫聯體付費的前提條件是,患者首診必須在社區,并且是固定在某一家社區,轉診更是要限制在醫療集團內部。
不過,北京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不會出臺強制患者在社區首診的政策,主要還是通過提高基層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水平、完善醫保政策等措施,吸引患者到基層就醫。
上一篇: 四川省衛生信息學成功舉辦“2013四川衛生信息技術交流大會”
下一篇: 內蒙古試運行醫療衛生云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