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民醫院獲評HIMSS六級 向七級進軍
“雖然是計劃之中的事情,但仍然感到很欣慰”,北大人民醫院院長王杉表示,“通過HIMSS六級,證明我們有能力有智慧在醫院信息化方面比肩國際領先水平。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HIMSS七級,希望在明年年底拿下。”
數據大集成 流程全閉環
從2006年開始,北大人民醫院就將打造現代化智能化醫院作為信息化建設的長期目標。
“醫院管理者都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沒有信息技術的支撐,很多現代化、專業化的管理理念是不可能落地的。”王杉認為,目前在醫院管理方面,先進的理念已經被廣泛接受,困難的是如何讓這些理念切實落地,“找到將理念轉化成實踐的方法,也許是我們當今改革開放三十年最需要關注的事情”。
為了徹底梳理醫院信息系統,找到現狀與目標的差距,北大人民醫院邀請了世界頂級的咨詢公司對其信息化做了透徹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了信息化發展的階段性目標,同時也明確了從HIMSS四級到六級應該跨越的幾個關鍵點。
“從四級到六級,北大人民醫院在技術上實現了兩個關鍵點:第一是在集成平臺的基礎上,建設了臨床數據中心(CDR),實現了數據的標準化集成,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公用服務;第二是在梳理所有業務流程的基礎上,實現了全閉環管理,完成了信息系統在全業務流程上的連續性與全覆蓋。”
北大人民醫院信息中心主任劉帆也同時強調,北大人民醫院將晉升HIMSS六級作為信息化建設的一個指導性方向,但并不是唯一的目標,“事實上,我們的出發點始終都是為業務一線解決實際問題,自始至終都是相當務實的導向”。
目前國內大部分醫院的信息系統仍然以點對點的方式進行數據交換,這在很多情況下會造成數據不一致、不完整、實時性差,很難實現業務協同。而北大人民醫院基于72個標準字典和HL7V3.0的集成平臺可以讓各系統的數據以標準的方式在數據高速公路上實現實時流暢的交換,而基于CDR的大數據挖掘,將為醫生的臨床和科研提供智能決策支持。
“集成平臺更大的意義在于,我們可以圍繞CDR開發一系列公用服務。這些基于大數據的智能臨床決策支持將真正體現信息系統的智能性。”劉帆告訴健康界。
北大人民醫院集成平臺包含IE集成引擎、IE公用服務、EMPI患者主索引、CDR臨床數據中心四個子項目。“集成平臺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對醫院所有信息系統都做了梳理,并且依據HL7V3.0統一了信息交換標準,同時參照國內、國際、行業標準整理出了72個標準字典。這些工作耗費了我們大量的人力和精力,但最終的收益是巨大而長遠的。這也為HIMSS七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劉帆告訴健康界,對于明年年底拿下HIMSS七級的目標,除了繼續完善集成平臺之外,還需要找一個具有標準化信息系統的醫院,雙方做信息交換與共享。
四把金鑰匙 打通實施癥結
醫院信息化項目往往具備高投入、高系統復雜度、高實施風險等特點,很多高起點的信息化項目往往在實施中妥協于各種困難,最終草率收尾。
“北大人民醫院的信息化建設也經歷過痛苦的磨合期。”王杉表示,“經過這么多年的探索,我們總結了四條基本原則:‘一把手’工程、頂層設計、以業務需求為導向,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
“‘一把手’工程不是單指院長,而是整個醫院黨政班子在信息化建設問題上要達成高度共識”,王杉進一步解釋,“除此之外,我們一直強調頂層設計,也邀請了世界上頂尖的咨詢公司為我們做了戰略規劃,這些工作能幫助我們清晰地定位信息化建設的各個目標節點,避免因為目標不清晰而造成的資源浪費”。
很多醫院信息化項目看起來很理想,但真正推行的時候往往會遭到業務一線的抵制。“其實我們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信息中心做了很多看起來有利于一線業務的事情,但最后大家還是罵,還是抱怨。我們于是做了很多換位思考,信息中心從業務一線需求出發,業務一線也學習如何更理性、更系統地提出需求。”王杉表示。
“信息化的整個建設過程需要不斷地和用戶溝通”,劉帆解釋,溝通的結果不是要無限制地迎合用戶的需求,而是要幫他們更理性更系統地定位需求。“用戶的需求往往是一個點,我們要幫他們抽象成面,這樣我們就能更主動、更前瞻地為一線業務提供幫助”。
“當然,業務一線的信息化思維也是需要逐漸培養的。”劉帆表示,經過幾年的磨合,北大人民醫院的一線業務人員已經有了非常優秀的信息化思維,“他們遇到問題就會想,信息化能不能幫助我解決,這很難得。”
雖然全員對信息化理解的提升有助于項目推進,但在專業的實施團隊和用戶之間,仍需要一個“專業的翻譯”,北大人民醫院的信息中心就擔任了這樣的角色。
“我一開始就給信息中心一個非常明確的定位,他們就是需求翻譯官和項目經理”,王杉表示,北大人民醫院的信息中心一共十七個人,人數雖然不多,但卻都能在項目管理上獨當一面,用科學的項目管理方法和供應商一起穩步推進實施。
“我們不鼓勵信息中心的人做研發,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靠醫院自己的力量做技術我們認為是力不從心,在一定程度上會大大損害醫院信息化整體建設。”劉帆表示,“術業有專攻,而且IT技術人才只有在高速學習和更迭的環境中才能保持技術的先進性,這種環境是醫院無法提供的。”
上一篇: 溫醫附一院推出“手機就診” 可預約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