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計委調研:解決重大難點尤需加強頂層設計
發布時間:2013-08-07
按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調研工作安排,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書記、主任李斌日前帶領第一調研組,赴山西省、廣東省、重慶市以及中國計劃生育協會、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調研。調研發現,2009年醫改啟動以來,醫藥衛生事業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對醫改普遍比較滿意。同時,隨著深化醫改向全面縱深推進,難點問題和體制性矛盾逐步顯現;人口發展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堅持和完善計劃生育政策任務艱巨。
調研組認為,解決當前影響和制約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焦點問題,涉及復雜的利益調整,需要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從國家層面進行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指導基層贏得“改革紅利”,切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深化醫改要創新體制機制
調研組看到,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基本建成,基本藥物制度基本建立,運行新機制得到鞏固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扎實推進,醫院間對口支援成效明顯,多元辦醫格局加快推進,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更加方便。同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仍有待加強,優秀醫護人員短缺、穩不住、留不下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以常住人口為基數的公共服務設施,很難滿足流動人口的需求,保障公共服務均等化壓力很大;公立醫院改革頂層設計亟待加強,管辦分開模式有待規范,分級診療體制尚未形成,社會辦醫在稅收、人才引進、行業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礙仍未突破等。
調研組提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既要注重加強硬件建設,拓展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項目,符合條件的可以配備相應的醫療設備,提高診療能力;更要注重軟件建設,加強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和醫務人員業務培訓,實施特崗計劃,把消滅鄉鎮衛生院執業(助理)醫師空白點作為近期的重要任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要從大健康理念出發,進一步突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理念,整合基層資源,把群眾期盼、影響較大的項目做深做細。公立醫院改革工作要統籌協調,加快推進。要堅持“三醫”聯動,通過調整醫藥價格、改革支付方式、落實政府投入等措施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體現公益性質。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要進一步擴面;鼓勵以市為單位,以區域發展規劃為抓手,整體推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調研組建議,要加快構建分級診療體系,著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讓群眾有信心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醫,同時制定吸引群眾到基層就醫的政策,適當拉大不同層級醫療機構報銷差距。要進一步開放醫療服務市場,規劃醫療資源布局時,要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需求。要堅決整治藥品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建立公開透明的醫藥購銷平臺,把藥品交易放到陽光下,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鏟除商業賄賂的土壤,整頓藥品購銷秩序,對收受賄賂的人員要依法依規懲處,強化醫德醫風建設。要進一步改革醫療機構人事管理政策,抓緊制定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規范,鼓勵醫師合理有序流動。
人口問題要統籌解決
調研組看到,各地堅持計劃生育工作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推進“陽光計生”、“誠信計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出生人口性別比穩中有降,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但受人口基數大和慣性增長的影響,穩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務仍十分艱巨;群眾對養老保障和老年護理服務有迫切需求;計生特困家庭的民生訴求比較強烈;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口積聚和遷移日趨活躍,計生服務管理工作面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
調研組建議,要長短結合、多措并舉,統籌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提高對計劃生育家庭的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盡快出臺政策,幫扶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不斷完善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機制,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方式;全面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將打擊“兩非”工作等納入法制化軌道;進一步簡化辦事、辦證流程,切實為群眾提供方便。
李斌在總結調研工作時指出,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階段性特征,把堅持頂層設計和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相結合。在改革初期,要鼓勵基層結合實際,勇于創新;在改革縱深階段,要及時總結提煉實踐經驗,加強機制頂層設計,指導和推進工作。要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作為判斷我們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廣大衛生計生工作者來自人民群眾,服務人民群眾,各項改革措施必須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調研組認為,解決當前影響和制約事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群眾反映強烈的焦點問題,涉及復雜的利益調整,需要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從國家層面進行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指導基層贏得“改革紅利”,切不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深化醫改要創新體制機制
調研組看到,各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基本建成,基本藥物制度基本建立,運行新機制得到鞏固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扎實推進,醫院間對口支援成效明顯,多元辦醫格局加快推進,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更加方便。同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仍有待加強,優秀醫護人員短缺、穩不住、留不下等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以常住人口為基數的公共服務設施,很難滿足流動人口的需求,保障公共服務均等化壓力很大;公立醫院改革頂層設計亟待加強,管辦分開模式有待規范,分級診療體制尚未形成,社會辦醫在稅收、人才引進、行業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礙仍未突破等。
調研組提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既要注重加強硬件建設,拓展衛生室標準化建設項目,符合條件的可以配備相應的醫療設備,提高診療能力;更要注重軟件建設,加強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和醫務人員業務培訓,實施特崗計劃,把消滅鄉鎮衛生院執業(助理)醫師空白點作為近期的重要任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要從大健康理念出發,進一步突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理念,整合基層資源,把群眾期盼、影響較大的項目做深做細。公立醫院改革工作要統籌協調,加快推進。要堅持“三醫”聯動,通過調整醫藥價格、改革支付方式、落實政府投入等措施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體現公益性質。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縣要進一步擴面;鼓勵以市為單位,以區域發展規劃為抓手,整體推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調研組建議,要加快構建分級診療體系,著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水平,讓群眾有信心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醫,同時制定吸引群眾到基層就醫的政策,適當拉大不同層級醫療機構報銷差距。要進一步開放醫療服務市場,規劃醫療資源布局時,要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滿足群眾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需求。要堅決整治藥品購銷領域商業賄賂,建立公開透明的醫藥購銷平臺,把藥品交易放到陽光下,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鏟除商業賄賂的土壤,整頓藥品購銷秩序,對收受賄賂的人員要依法依規懲處,強化醫德醫風建設。要進一步改革醫療機構人事管理政策,抓緊制定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規范,鼓勵醫師合理有序流動。
人口問題要統籌解決
調研組看到,各地堅持計劃生育工作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推進“陽光計生”、“誠信計生”,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出生人口性別比穩中有降,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但受人口基數大和慣性增長的影響,穩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務仍十分艱巨;群眾對養老保障和老年護理服務有迫切需求;計生特困家庭的民生訴求比較強烈;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口積聚和遷移日趨活躍,計生服務管理工作面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
調研組建議,要長短結合、多措并舉,統籌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提高對計劃生育家庭的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盡快出臺政策,幫扶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不斷完善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機制,創新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方式;全面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規,將打擊“兩非”工作等納入法制化軌道;進一步簡化辦事、辦證流程,切實為群眾提供方便。
李斌在總結調研工作時指出,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階段性特征,把堅持頂層設計和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相結合。在改革初期,要鼓勵基層結合實際,勇于創新;在改革縱深階段,要及時總結提煉實踐經驗,加強機制頂層設計,指導和推進工作。要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作為判斷我們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廣大衛生計生工作者來自人民群眾,服務人民群眾,各項改革措施必須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